王志炎+徐鯤杰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32例,設立為腹腔鏡組,另選擇同期應用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30例患者為開腹組,比較兩組患者術前1 d和術后第3、7、14天CD4+,CD8+及CD4+/CD8+的變化及QOL評分的變化。結果 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腹腔鏡組CD4+、CD8+、CD4+/CD8+與開腹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QOL評分分別較術前顯著提高,且腹腔鏡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開腹組(P<0.05)。 結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的免疫功能影響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進展期胃癌;免疫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1-0018-0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on immun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ANG Zhiyan XU Kunjie
Ningbo City Yinzhou District the NO.2 Hospital,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on immun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32 case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paroscopic group,selected the same period using conventional open gastrectomy for 30 cases of patients in laparotomy group, CD4+,CD8+,CD4+/CD8+ Before 1 day and after operation of 3,7,14 days and QOL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7,14 days,the CD8+,CD4+,CD4+/CD8+ of laparoscopic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laparotomy group(P<0.05),after operation 6 months, QOL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the operation,and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influence on immune function of gastric cancer is smal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cancer;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mmune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的病例確診時已是進展期胃癌[1]。目前手術仍然是治療胃癌的最主要手段,其中胃癌根治術仍然是目前治療胃癌的常用手術方法。 近年來腹腔鏡輔助下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已經廣泛開展,與傳統開腹術相比,具有局部創傷小、全身反應輕、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手術是一種創傷,術后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與外科手術創傷嚴重程度有關[2-4]。腹腔鏡技術對機體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32例,設立為腹腔鏡組,年齡35~78歲。另選擇同期應用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30例為開腹組,年齡36~76歲。上述入選的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史、TNM分期等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術前均常規行胃鏡、病理活檢證實,術前均行腹部B型超聲及胸部X線片檢查排除遠處轉移。見表1。
1.2 手術方法
開腹組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切口選擇上腹部正中位,探查、游離及吻合方法均按胃癌根治手術原則進行。23例行D2根治術,7例行Dl根治術。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根治手術,其中24例行D2根治術,8例行Dl根治術。腹腔鏡常規開腹行術前準備,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手術采用5孔法,直徑10 mmTrocar在臍下緣插入,建立CO2氣腹,壓力12 mmHg,腹腔鏡插入探查有無肝臟、大網膜轉移。主操作孔為腋前線左肋緣下,3個5 mm 的Trocar分別在左鎖骨中線平臍、右鎖骨中線平臍及右肋緣鎖骨中線插入,作為輔助操作孔。
1.3 觀察指標
(1)于術前1 d和術后第3、7、14天分別采血送我院檢驗科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2)應用Spitzer生活質量(QOL)總體評分量表對患者QOL進行評定,包括日常生活、健康、活動、支持及精神5方面,每項0~2分,總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QOL 越高,術后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QOL評分[5]。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和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術前CD4+、CD8+、CD4+/CD8+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術后第3天,腹腔鏡組與開腹組CD4+、CD4+/CD8+分別較術前明顯下降(P<0.01);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 CD4+分別較術前顯著降低,而腹腔鏡較術前變化不顯著(P>0.05);術后第7天,開腹組CD8+較術前降低(P<0.05);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腹腔鏡組CD4+、CD8+、CD4+/CD8+與開腹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腹腔鏡組較開腹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x±s)
注:#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開腹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
術前腹腔鏡和對照組患者的 QOL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QOL評分分別較術前顯著提高,且腹腔鏡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開腹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x±s)
3 討論
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位,根治性手術切除仍然是患者獲得治愈的惟一途徑,如開腹胃癌根治術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創傷較大,尤其是對體質較差的患者,術后恢復緩慢[8]。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胃癌根治技術逐步發展成熟,研究證實,其較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美觀,且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小。蘭晶等[9]通過比較同期開展的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各30例進展期胃癌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及腫瘤根治程度,得出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但出血量和輸血率、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證明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應用于治療進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創傷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手術創傷對術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與外科手術創傷嚴重程度有關。手術創傷后,應激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等升高,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機體抗腫瘤的主要免疫機制是細胞免疫,細胞亞群能反映宿主的免疫調節功能,其中T細胞亞群中的CD4+T細胞是輔助性和誘導性T細胞,活化后可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子,增強抗腫瘤效應[10];CD8+T細胞是細胞毒和抑制性T細胞,具有病毒清除和黏附功能。CD4+/CD8+可反映機體免疫調節狀態,其比值降低說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11]。本研究表2結果證實,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CD4+、CD8+、CD4+/CD8+較術前及腹腔鏡組變化顯著(P<0.05),而腹腔鏡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與邵穩喜等[12]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損傷小,這對術后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復發具有積極的意義。且本研究表3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27±1.13 vs 6.32±1.29,P<0.05),與黃平等[13]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快,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率得以顯著提高。
綜上,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且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侯高生.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機體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4):37-38.
[2] 彭超,劉宏斌.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醫學綜述,2013,19(6): 1026-1027.
[3] 趙耀,姜寶飛,秦震生. 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機體功能恢復的優勢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0):3714-3715.
[4] 周波,張少宏,孫維華,等.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159-160.
[5] 張建軍,劉耀剛,楊志忠,等. 兩種胃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2, 10(7):107-108.
[6] 曾毅克,劉衍民,雷建,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J].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2,33(2):172-175.
[7] 周光榮,陶國全,劉衛東.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免疫功能變化[J]. 山東醫藥,2007,47(25):93-94.
[8] 王家鑌,黃昌明,鄭朝輝,等. 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218例療效評價[J]. 中華外科雜志,2010,48(7):502-505.
[9] 蘭晶,管洪庚,秦磊,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比較[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0,27(12):1933-1936.
[10] 李正剛,朱志強,姚寒暉,等. 腹腔鏡輔助進展期遠端胃癌根治術近期療效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 14(3):234-236.
[11] 張科明,周雄,王彤.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J]. 廣東醫學,2012,33(19):2952-2953.
[12] 邵穩喜,趙長勇,章佳新,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6):192-496.
[13] 黃平,蔡國豪,周衛平. 腹腔鏡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血清糖類抗原72-4的影響[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4):439-440.
(收稿日期:2014-07-07)
1.3 觀察指標
(1)于術前1 d和術后第3、7、14天分別采血送我院檢驗科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2)應用Spitzer生活質量(QOL)總體評分量表對患者QOL進行評定,包括日常生活、健康、活動、支持及精神5方面,每項0~2分,總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QOL 越高,術后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QOL評分[5]。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和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術前CD4+、CD8+、CD4+/CD8+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術后第3天,腹腔鏡組與開腹組CD4+、CD4+/CD8+分別較術前明顯下降(P<0.01);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 CD4+分別較術前顯著降低,而腹腔鏡較術前變化不顯著(P>0.05);術后第7天,開腹組CD8+較術前降低(P<0.05);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腹腔鏡組CD4+、CD8+、CD4+/CD8+與開腹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腹腔鏡組較開腹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x±s)
注:#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開腹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
術前腹腔鏡和對照組患者的 QOL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QOL評分分別較術前顯著提高,且腹腔鏡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開腹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x±s)
3 討論
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位,根治性手術切除仍然是患者獲得治愈的惟一途徑,如開腹胃癌根治術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創傷較大,尤其是對體質較差的患者,術后恢復緩慢[8]。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胃癌根治技術逐步發展成熟,研究證實,其較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美觀,且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小。蘭晶等[9]通過比較同期開展的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各30例進展期胃癌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及腫瘤根治程度,得出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但出血量和輸血率、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證明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應用于治療進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創傷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手術創傷對術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與外科手術創傷嚴重程度有關。手術創傷后,應激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等升高,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機體抗腫瘤的主要免疫機制是細胞免疫,細胞亞群能反映宿主的免疫調節功能,其中T細胞亞群中的CD4+T細胞是輔助性和誘導性T細胞,活化后可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子,增強抗腫瘤效應[10];CD8+T細胞是細胞毒和抑制性T細胞,具有病毒清除和黏附功能。CD4+/CD8+可反映機體免疫調節狀態,其比值降低說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11]。本研究表2結果證實,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CD4+、CD8+、CD4+/CD8+較術前及腹腔鏡組變化顯著(P<0.05),而腹腔鏡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與邵穩喜等[12]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損傷小,這對術后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復發具有積極的意義。且本研究表3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27±1.13 vs 6.32±1.29,P<0.05),與黃平等[13]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快,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率得以顯著提高。
綜上,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且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侯高生.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機體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4):37-38.
[2] 彭超,劉宏斌.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醫學綜述,2013,19(6): 1026-1027.
[3] 趙耀,姜寶飛,秦震生. 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機體功能恢復的優勢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0):3714-3715.
[4] 周波,張少宏,孫維華,等.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159-160.
[5] 張建軍,劉耀剛,楊志忠,等. 兩種胃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2, 10(7):107-108.
[6] 曾毅克,劉衍民,雷建,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J].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2,33(2):172-175.
[7] 周光榮,陶國全,劉衛東.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免疫功能變化[J]. 山東醫藥,2007,47(25):93-94.
[8] 王家鑌,黃昌明,鄭朝輝,等. 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218例療效評價[J]. 中華外科雜志,2010,48(7):502-505.
[9] 蘭晶,管洪庚,秦磊,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比較[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0,27(12):1933-1936.
[10] 李正剛,朱志強,姚寒暉,等. 腹腔鏡輔助進展期遠端胃癌根治術近期療效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 14(3):234-236.
[11] 張科明,周雄,王彤.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J]. 廣東醫學,2012,33(19):2952-2953.
[12] 邵穩喜,趙長勇,章佳新,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6):192-496.
[13] 黃平,蔡國豪,周衛平. 腹腔鏡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血清糖類抗原72-4的影響[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4):439-440.
(收稿日期:2014-07-07)
1.3 觀察指標
(1)于術前1 d和術后第3、7、14天分別采血送我院檢驗科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2)應用Spitzer生活質量(QOL)總體評分量表對患者QOL進行評定,包括日常生活、健康、活動、支持及精神5方面,每項0~2分,總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QOL 越高,術后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QOL評分[5]。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和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術前CD4+、CD8+、CD4+/CD8+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術后第3天,腹腔鏡組與開腹組CD4+、CD4+/CD8+分別較術前明顯下降(P<0.01);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 CD4+分別較術前顯著降低,而腹腔鏡較術前變化不顯著(P>0.05);術后第7天,開腹組CD8+較術前降低(P<0.05);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腹腔鏡組CD4+、CD8+、CD4+/CD8+與開腹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腹腔鏡組較開腹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x±s)
注:#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開腹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
術前腹腔鏡和對照組患者的 QOL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QOL評分分別較術前顯著提高,且腹腔鏡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開腹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QOL評分比較(x±s)
3 討論
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位,根治性手術切除仍然是患者獲得治愈的惟一途徑,如開腹胃癌根治術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創傷較大,尤其是對體質較差的患者,術后恢復緩慢[8]。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胃癌根治技術逐步發展成熟,研究證實,其較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美觀,且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小。蘭晶等[9]通過比較同期開展的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各30例進展期胃癌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及腫瘤根治程度,得出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但出血量和輸血率、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證明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應用于治療進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創傷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手術創傷對術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與外科手術創傷嚴重程度有關。手術創傷后,應激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等升高,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機體抗腫瘤的主要免疫機制是細胞免疫,細胞亞群能反映宿主的免疫調節功能,其中T細胞亞群中的CD4+T細胞是輔助性和誘導性T細胞,活化后可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子,增強抗腫瘤效應[10];CD8+T細胞是細胞毒和抑制性T細胞,具有病毒清除和黏附功能。CD4+/CD8+可反映機體免疫調節狀態,其比值降低說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11]。本研究表2結果證實,術后第7天、術后第14天,開腹組CD4+、CD8+、CD4+/CD8+較術前及腹腔鏡組變化顯著(P<0.05),而腹腔鏡組變化小,較早恢復正常,與邵穩喜等[12]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損傷小,這對術后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復發具有積極的意義。且本研究表3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QO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27±1.13 vs 6.32±1.29,P<0.05),與黃平等[13]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快,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率得以顯著提高。
綜上,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且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侯高生.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機體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4):37-38.
[2] 彭超,劉宏斌.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醫學綜述,2013,19(6): 1026-1027.
[3] 趙耀,姜寶飛,秦震生. 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機體功能恢復的優勢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0):3714-3715.
[4] 周波,張少宏,孫維華,等.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159-160.
[5] 張建軍,劉耀剛,楊志忠,等. 兩種胃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2, 10(7):107-108.
[6] 曾毅克,劉衍民,雷建,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J].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2,33(2):172-175.
[7] 周光榮,陶國全,劉衛東.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免疫功能變化[J]. 山東醫藥,2007,47(25):93-94.
[8] 王家鑌,黃昌明,鄭朝輝,等. 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218例療效評價[J]. 中華外科雜志,2010,48(7):502-505.
[9] 蘭晶,管洪庚,秦磊,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比較[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0,27(12):1933-1936.
[10] 李正剛,朱志強,姚寒暉,等. 腹腔鏡輔助進展期遠端胃癌根治術近期療效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 14(3):234-236.
[11] 張科明,周雄,王彤.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J]. 廣東醫學,2012,33(19):2952-2953.
[12] 邵穩喜,趙長勇,章佳新,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6):192-496.
[13] 黃平,蔡國豪,周衛平. 腹腔鏡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血清糖類抗原72-4的影響[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4):439-440.
(收稿日期: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