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經濟作物,大豆病蟲害的發生會對大豆產量起到極大影響,對此應積極進行防治。本文探討了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蟲害,并對其防治技術進行了一一說明。
關鍵詞: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65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1
我國是大豆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大豆,其品質的優良更是享譽世界。在我國東北地區,大豆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豆及豆制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平衡供求關系,必須增加大豆的種植產量,采用科學的種植模式,并嚴防大豆病蟲害,保證種植質量。對病蟲害應防微杜漸,因地制宜,以保證大豆穩產、高產。
1 大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1.1 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及防治
大豆容易出現的病害包括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等。
大豆根腐病主要發生于大豆根部,初期時莖基部出現淡紅褐色的不規則小斑,之后演變成紅褐色的凹陷壞死斑,斑紋繞根莖蔓延,造成根皮枯死[1]。遭受根腐病的植株根系不發達,根瘤較少,地面部分瘦弱矮小,葉子呈淡綠色,結莢、分枝減少。大豆根腐病防治方法:上茬大豆收獲后,及時對田中莖葉及周邊雜草加以清除,以便減少蟲源;土壤深翻加速病殘體腐爛分解;水旱輪作減少發病幾率;選用包衣、抗病種子或用浸種劑、拌種劑滅菌;及時除去病葉、病枝、病株,帶離田外燒毀,并在病穴施以生石灰等;澆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防治處理。
大豆菌核病主要在7月下旬發病,屬于真菌病害,作亂真菌叫做核盤菌。發病初期植株莖桿上出現褐色病斑,接下來病斑上出現白色棉絮狀的菌絲體與白色顆粒,白色顆粒變成黑色,菌核形成,對病株的莖桿進行縱剖后可發現老鼠屎一樣的黑色圓柱形菌核。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與非寄主作物實行三年以上輪作;選用合豐26、黑河7號、內豆1號等優良品種播種;及時排水,減小農田濕度,及時清理患病植株;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進行防治。
大豆霜霉病病原物為霜霉菌,染上霜霉菌的植株子葉上不出現癥狀,從第一對真葉出現褪綠的斑塊,斑塊沿著主脈與支脈延伸,直到葉子綠色全部褪盡[2],之后植株上的各個葉片都會出現癥狀,病斑背面生出黑色霉層,植株病葉枯死。豆莢內有較厚的黃色霉層,是病菌卵孢子。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如早豐5號、白花銼等;對種子進行克霉靈、瑞毒素攪拌處理;及時清除病苗;噴灑多菌靈、百菌清等農藥。
大豆灰斑病又叫斑點病、褐斑病、蛙眼病,發病時葉片受害較多、種子、莢及莖也會受害,幼苗子葉出現半圓深褐色凹陷斑,成株葉片上出現褪綠小圓斑,而后發展為中間灰褐色周圍褐色的蛙眼斑,大小在2~5毫米之間,低溫多雨情況下,葉面背部病斑生出霉層,病害擴展迅速,直到病苗枯死。防治方法:選擇抗病種子,如魯豆10號、合豐25號、綏農8號等,但需注意及時更新抗病品種;采用合理輪作來避免重茬,大豆收獲后要進行及時深翻;藥選擇上可采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36%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等,10天左右噴灑1次,一般1~2次后即可起到防治效果。
1.2 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常見蟲害及防治
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常見蟲害包括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紅蜘蛛等。
大豆蚜蟲在枝條縫隙或芽側越冬,每年5月中下旬危害大豆幼苗,大豆開花期也是大豆蚜蟲的危害高峰,極易造成大豆減產。防治措施:及時鏟除溝邊、田邊及塘邊雜草,以便減少蟲源;通過黃板誘殺或銀灰色膜避蚜;采用生物防治法,如食蚜蠅、瓢蟲、小花蝽等控制蚜蟲,在每株有3~5頭蚜蟲時選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35%卵蟲凈乳油1000~1500倍液等進行噴灑處理。
大豆食心蟲又叫小紅蟲、大豆蛀莢蟲,在3~5厘米豆莢上產卵最多,莢中幼蟲可咬食兩個豆粒左右。防治措施:選取抗蟲品種,一般木質化程度較高、光莢的類型不容易出現此類病蟲害;秋季時對豆田進行翻耕以便減少越冬蟲源的基數;采用赤眼蜂等食心蟲天敵、白僵菌制劑等進行生物防治。或畝用20%倍硫磷粉劑1.5~2公斤等方式進行藥物防治。
大豆紅蜘蛛在每年4月的中下旬開始活動,6~7月份時轉移到大豆植株上,7月下至8月初快速繁衍,主要在葉子背面結網吸汁,受害葉片初期正面出現黃白斑點,3~5天后出現紅褐色斑,葉子枯萎卷縮,嚴重時植株光桿死亡,多見于氮肥施多了的地塊。防治方法:底肥施足、及時除去雜草、及時灌水、增加磷鉀肥;發現大豆的卷葉株率達到10%時,可結合防治蚜蟲選用40%二氯殺螨醇1000倍液或73%滅螨凈3000倍液連噴2~3次,或采用1.8%阿維菌素乳油等生物防治方法。
2 結語
大豆病蟲害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應進行嚴格的防治。目前我國在大豆病蟲害防治方面已經積攢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一般來說,采用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法相結合就能夠很好地起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勇,句榮連.淺議大豆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1,(36):99-100.
[2] 樊文發.大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 成功(教育版),2011,(20):174-175.
作者簡介:郭金平,大專學歷,通化縣金斗鄉農業技術服務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