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國


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中國企業今天面臨的考驗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能否成為創新的核心力量,不僅事關中國企業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生存與成長,也同樣事關中國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推動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兩個動力,這一論斷已經成為企業界的共識。在中國企業服務40年的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創新的重要與難得。
中國過去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背后,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一次先驗性改革。至今,我們這一代中國企業家,仍深深受益于鄧小平同志當年高瞻遠矚、勇于突破、大膽創新所帶來的種種革命性變革。沒有前輩們在觀念上、制度上的寶貴嘗試,絕無今天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特殊位置。
不夸張地說,過去三十余年間,中國企業的高速成長與擴張,為全球商業的創新歷史增添了一段精彩的篇章。
三十余年過去,已經深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危機的陰影映射下,該如何保持過去三十余年在創新上的勇氣與魄力,繼續走得更好、更遠?我想有三個方面需要重視。
勇于改革,永不停步
為創新打造思想基礎
2014年,是我所服務的貴州茅臺的改革之年。根據整個白酒行業發展的新環境、新壓力,為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給貴州茅臺提出的“三個轉型,五個轉變”總體要求,開年伊始,我們即推出一系列針對頂層設計的改革措施。從理清改革思路,到尋找改革路徑,措施之多、力度之大,堪稱空前。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中國企業大多脫胎于傳統計劃經濟模式,從視野封閉、體制僵化、管理落后的時代走到市場充分競爭、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的今天,經歷了長達三十余年的不斷調整與改革。面對未來更為復雜的經濟形勢,這種改革上求新求變的追求,仍應是中國企業應該堅持的可貴精神,不突破自我的界限,就無法找到更寬闊的空間。
今天的世界,信息技術及現代交通體系高度發達,給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經營思維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與1978年走出時代的桎梏一樣,中國企業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氣,在體制、資本結構、人才治理等等方面,以打造國際一流企業為目標,進行深刻的結構性變革。
新技術、新模式與新業態
為創新尋找最好路徑
從外觀上看,今天的茅臺酒仍然保持了五十年前的設計風格,但是,相似的外觀下,早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條形碼、可追溯信息等等大數據手段的使用,以及我們對“八個營銷”經營策略的不斷豐富,使得這個傳統品牌在現代商業體系下能夠走向全球每一個角落,而我們在釀酒科技上的領先水準,又使得企業在不斷擴張的同時,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力。
茅臺走到今天,已經從傳統的計劃分配模式,經過市場充分競爭的洗禮,進入全新的電商時代。茅臺的成長經歷,是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中國企業的后發優勢,或者在于我們能更好地與高科技結合,能更敏銳地引入新的商業模式與產品業態。在創新的路程中,新技術、新模式與新業態的帶入,是令中國企業不斷提升后勁的源泉。
以包容態度和良好學習心態
為創新創造更好成長環境
亞洲企業的成長,一直在尋求包容性強的可持續模式。世界商業發展數千年的歷史,最終成就的是那些能夠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生存,謀求友好型發展模式的企業。這種包容性的背后,需要企業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能夠從不同文化、不同模式的商業成長中汲取營養;同時,這也需要企業保持開放的思維,不斷吸引人才,以智力的更新讓企業的血液不斷保持活力。
總結上述三個要素,我們越發認同習近平同志關于改革的重要論述:“長遠發展的關鍵,在于改革創新。改革之路從無坦途,無論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都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今天,貴州茅臺無論是主導產品的銷售量、利稅總額、利潤、稅金、人均創利稅、人均上繳稅金,還是股票總市值、品牌價值等等,都高居中國白酒行業榜首,各項主要指標實現了歷史最好水平,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茅臺酒“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
在品牌影響方面,貴州茅臺已連續多年入選華通明略Brand Z全球品牌價值百強企業等權威排行,排位甚至超過很多全球老牌的食品企業。
但是,我們仍然清醒地看到自己與全球知名酒類跨國企業的差距。以2013財年數據為例,最大的酒業巨頭帝亞吉歐實現凈銷售額約合1125.3億人民幣,為貴州茅臺的4.2倍,保樂力加集團銷售額約合720億人民幣,是貴州茅臺的2.7倍;帝亞吉歐的總資產約合2468億人民幣,是貴州茅臺的5.6倍;保樂力加的總資產約合2308億人民幣,是貴州茅臺的5.3倍;在品牌影響力方面,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均擁有眾多的世界頂級品牌,帝亞吉歐擁有100個世界頂級酒類品牌中的14個。
貴州茅臺的品牌則相對單一。與跨國公司的這些比較,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放棄學習,就意味著危機。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在經營模式、管理結構方面的學習能力,往往決定企業的興衰起伏。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不僅要善于從同行身上吸取經驗,也要學會從別的領域,包括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汲取商業營養。
一個企業的興衰,往往取決于重大關頭的抉擇。面對需要改革的一系列難啃的骨頭,中國企業既要堅定改革的決心與意志,也要高度重視當前行業變革的復雜、敏感與艱巨。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需要中國企業在更高層次、更廣的范圍、更寬的領域參與競爭。而在此過程中,創新將一直是推動成長的核心動力。(作者系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