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建立成本分擔和收益共享機制 沖破既得利益藩籬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的經濟減速主要是由于潛在增長率下降,不宜從需求方進行刺激,追求超越潛在增長率的經濟增速。但是,通過深化改革可以提升潛在增長率,這是應對“未富先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出路。
蔡昉表示,改革是要消除抑制潛在增長率的制度性障礙,包括戶籍制度對勞動力供給潛力的制約、現行投融資體制對投資效率改進的制約,以及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遇到的融資瓶頸導致的對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制約等。通過推進改革拆除這些制度障礙,可以立竿見影地提高潛在增長率。
“當前的改革不可避免會觸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應建立一套比較好的成本分擔和收益共享機制,降低改革阻力,沖破既得利益藩籬?!辈虝P說。
遲福林:服務業開發創新關系中國經濟轉型成敗
近日,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的“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上,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指出,當前中國面臨著下行壓力,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拐點,到2020年,能不能由工業大國成為服務業大國,是轉型與改革成功的關鍵。
遲福林認為,如果我們能實現這樣的轉型,既可以在結構升級的基礎上形成7%左右的增長新常態,又能夠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
他指出,中國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代,加快服務業市場開發與制度創新將成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看來,未來6年中國轉型改革的重點是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和制度創新。這些年中國服務業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說養老,至少有一萬億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供給不到兩千億,這與市場的需求有相當大的差距。而根源又不在國內資本短缺,而在于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嚴重滯后。當前,服務業壟斷的特點比較突出,市場開放程度較低,也不適應轉型升級的大趨勢。”
劉樹成:中國經濟發展尚需完善頂層設計
面對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局面,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表示,要擺脫被動局面,已經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臨時的反周期對策、簡單的放松政策、零碎地推出一些項目就能解決問題的。“我們需要宏觀調控‘大手筆。就是要把目前短期的、應急式的項目應對辦法,改革為構建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新棋局,采用具有中長期持久推動力量的總體應對辦法?!?/p>
劉樹成表示,現在我們應借“十三五”規劃的編制,進行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頂層設計,其中,重要抓手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下,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發展結合起來。將頂層設計和相應的實施方案真正落實,將它們具體化和精細化地分解為年度、季度措施,相互銜接地出臺,并以全面深化改革來推動進行和破解其中的困難。
“由此來應對當前和今后我國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就會開創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就不會年年被動地去打‘下限保衛戰了。”他說。
吳敬璉:目前國民資產負債過高 風險正加速積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近日舉辦的“2014金融街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國民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率過高,風險正在加速積累,隱含著出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
要想化解危機,可以采取兩種辦法,其一,采取強刺激政策,其二,在盡量不出現系統性危機的前提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促進效率的提高和結構的優化。對于這兩種辦法的選擇,吳敬璉表示,第一種辦法已經出現效應遞減現象,第二種辦法才是應該采納的。
吳敬璉指出,效率太低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癥結性問題。只有效率得到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才能夠有較快的增加,中國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對此,他建議,第一,停止回報過低或者沒有回報的無效投資;第二,停止對僵尸企業輸血;第三,動用國有資本償還政府的或有負債;第四,對資不抵債的企業要實施清盤或者破產重組;第五,盤活由于粗放增長方式造成的死資產存量;第六,附之以一些靈活的財政貨幣政策。
馬光遠: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近日,中國知名經濟學者、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在舉行的“中國商圈經濟論壇”上說:“股市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是房地產。房地產的表現好,中國經濟的表現就必然好?!彼J為,在目前中國新的經濟時期里,經濟數據一定程度會受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如今房地產行業正在調整,只有少數有開發和運營實力的房企才能走出“冬天”。
馬光遠介紹說,今年1~9月,“三駕馬車”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逐月下滑趨勢,同比名義增長16.1%,是2011年以來最差的?!捌渲凶钪匾脑?,就是樓市遭遇寒冬,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放緩?!?/p>
馬光遠認為,在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當中,有20%以上都來源于房地產業,并且這一比重近期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按送?,目前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融資額的比重超過70%,這足以說明中國經濟和房地產的特殊關系?!?/p>
張燕生:金融業要把握新型城鎮化大商機
10月19日,在第五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產業與金融專題論壇活動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外交部國際經濟金融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金融業掙大錢、快錢、多錢的時候過去了。在他看來,金融業未來轉型有三大路徑: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國家要擴大內需的戰略、抓住新型城鎮化的新機遇。
他指出,實體經濟轉型目前正處于較為困難的時期,產業轉型在人才、品牌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短板,金融業需要思考如何在這些方面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艾F在金融業繼續走過分追求利潤和回報的模式的道路已行不通,可轉而投向一些中小企業,以及高新技術領域。”張燕生表示。
“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對我們產融結合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句話,金融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堅實的基礎;第二句話,金融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第三句話,金融要牢牢把握新型城鎮化和蘊含的巨大商機。”張燕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