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海
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1)》)修訂的秋季教材,已開始使用。修訂后的教材與實驗版教材相比,教材的編排結構更加合理,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更加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下面,筆者就如何深入研讀教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研讀課標
《課程標準(2011)》是在“實驗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它規定了數學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目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體現了數學學科對學生最起碼的要求,它是教學和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主要依據,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只有讀懂《課程標準(2011)》,準確理解和把握課標精神,我們才能更好地審視新教材、把握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開發課程資源等。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教師離開課標讀教材,理所當然地支配和改變教材來組織教學,以圖達到擺脫“教條主義”的目的。但“無規不圓,無繩不直”,這樣做,只會使新教材的使用變得盲目、無序。例如,《課程標準(2011)》在“總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倡算法多樣化,其初衷是為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但一些教師卻會錯了意。我們在開學初調研時發現,一位教師在教學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上的“小數乘法”單元的“小數乘整數”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索“35×3”的計算方法。很快地,學生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解法。
這時,執教者還不厭其煩地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誤以為學生的計算方法越多,這樣的課堂教學就越符合新課程、新理念。在這位教師的“推波助瀾”下,學生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各式各樣的計算方法寫滿了黑板。學生煞費苦心,最后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計算方法,你們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好了!”然而,有些學生認為,選擇步驟最多的一種計算方法,最能體現自己的計算水平。這位教師白忙乎了一節課,最終又回到起點,大部分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算法多樣化的追求成了典型的形式主義。因此,數學教師應該仔細研讀《課程標準(2011)》,深入理解其精髓,經常把它拿出來對照一下自己的教學,并將之作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的重要理論依據。
二、領會編寫意圖
新課程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要求教師在充分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讓教材真正成為我們教學的藍本。這就要求一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理清教材的編排思路,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透過教材的現象把握教材的本質,而不是拋開教材學習其他內容,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人教版五上的“小數乘法”的例8,教材呈現了一幅超市購物的情境圖。有的學生用列表的方法來算,有的學生用計算器來解決,有的學生提出用估算來解決問題。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多樣化策略中,選擇一種最佳方案進行計算。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教學中就會偏離教學目標,有可能出現引導學生盲目追求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情形,也有可能讓學生陷入精算或估算的“泥潭”。因此,我們要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其實質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教材的知識結構為什么要調整?新教材為什么要編排這個知識點?為什么要選這個素材?這個素材好在哪里?主題圖有何深刻含義?教材的旁白與留白是什么目的?新教材為什么要新增這部分內容?新教材的內容為什么要用這種呈現方式?除了教材中顯性的知識內容,還有什么隱性的東西?教師可以通過修訂后的教材與實驗版教材、不同版本教材(北師版、蘇教版、人教版)的對比,思考蘊藏在數學現象背后的本質。
三、滲透思想方法
《課程標準(2011)》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雙基”,還需要注重培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中的“長方形的周長”時,獲得計算公式的算理形成和應用可以看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推導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觀察與驗證是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的途徑。那么,在“長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可以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呢?第一,滲透對應思想。對應思想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它的應用很廣泛,在本課教學中,周長和它的長、寬存在對應關系。當長方形的長、寬變化時,周長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擴大或縮小)。第二,滲透歸納思想。歸納法,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方法,它的特點是從特殊到一般。在本課教學中,當學生發現長方形周長可以用長和寬來計算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舉例、歸納,這就是一個歸納推理的過程。教師可多設計一些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舉一些實例。只有通過更多的研究材料,才能豐富學生的直觀認識,從而使他們自主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第三,滲透轉化思想。線段長度是一切度量的出發點。用單位長度做標準去測量長方形的周長,實質上是將長方形的周長分割成若干個單位,由其周長的可測性和可加性得知,各個單位長度之和等于原來那個長方形的周長。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周長的測量方法,還可以給出其他多邊形,讓學生在測量中潛移默化地體會周長的本質屬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質的飛躍。
研讀教材,迫在眉睫。它應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它既是教師備課與上課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學理論的實踐應用。因此,研讀教材應該常抓不懈。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靈川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