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昌
報社幾位同事聊天,說起了上夜班的酸甜苦辣,有位說:“上夜班要能吃能睡,沒心沒肺才行。”乍聽此言,覺得有點消極。后聽他細說,原來這話的意思是講,上夜班雖然很緊張、辛苦,但也不要把神經繃得太緊。比如有人下了夜班總睡不著覺,生怕版面出錯,一直揪著心。這可不行,工作要認真,但也要學會把心放松。
這番話在理。上夜班如此,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不也如此嗎?人在世上,總會遇到許多事情需要思考和處理。有的人心胸坦蕩,把事情處理得很好,整天一副樂呵呵的狀態,但也有人愁云滿臉,牢騷滿腹。遇到同事、朋友就說個沒完:孩子又發燒了、買房錢不夠了、親戚來北京看病了等等。活得很累,心更累。
其實,完全沒必要如此。人應當活得灑脫一點,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不能讓心太累。時下,人們都愛講養生之道,其實養生之道的關鍵在于養心。有位外國作家曾寫道:“心態也是一種能量。”平和的心態,能為人的免疫系統及時補充營養;而煩躁的心態則會侵蝕機體的免疫系統。有些人之所以鬧病,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沒有把心養好。這些人對一些事情斤斤計較、耿耿于懷,整天很忙亂,自己的心也隨之處于一種躁動的狀態,久而久之難免會鬧出毛病來。
京城有位100多歲的老太太說得好:“我活這么大歲數,是因為我心里不擱事兒。”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自己能把握住自己,別讓心太累了。仔細想一想,誰身邊沒愁事、難事?誰家沒有“一本難念的經”?為何別人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而自己卻弄得很狼狽?有人說,過日子其實是在“過心”。此話不錯。把心養好,培養自己的開心狀態,甚為重要。也許有人說,我也想開心,但有些事太讓人著急,沒辦法。生活中確有這種情況,但也因人而異。當年林則徐虎門禁煙,遭遇的嘲笑、圍攻、陷害可謂不少,確實令人生氣。但他以“制怒”的箴言要求自己,沉著冷靜地面對。即使發配到新疆,心態依然平和,還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可見,心,貴在養。率性而為,隨意發作,沒有一點克制約束,那是養不好心的。
有位朋友總結得好:“人生一世苦樂伴,順逆得失心靜安。笑泯百愁身心健,常樂無欲壽巒山。”這里說的“心靜安”,就是要把心處于一種安靜、平和的狀態,不要讓心太累、太躁動。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人才能過上舒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