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葆:
中華文化現代化既要堅守本根
又要與時俱進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本著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既要堅守本根又要與時俱進,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中華文化現代化。
堅持中華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必須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中華文化的發展需要交流互鑒,對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應該采取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動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互學互鑒、相親相習。
中華文化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對世界文明進步具有重要影響。希望各國漢學家研究好、傳播好中華文化,讓中華優秀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希望持續關注、廣泛介紹中國夢,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近日在“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強調
王儒林:
整改的拳頭不能打在棉花上
教育實踐活動收尾不等于整改工作收場。當前,一些老問題尚未解決,一些新問題又不斷出現,特別是中央嚴肅查處山西發生的嚴重腐敗問題,更暴露出許多深層次問題。整改的拳頭不能打在棉花上,必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整改落實要像“釘釘子”,確保釘結實。必須樹立持續、長期整改思想,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不停地敲,確保釘實釘牢,特別是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一個一個扭住不放,一項一項加以解決。
整改落實要敢于擔當,不回避矛盾。整改問題、落實責任,特別是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必然會遇到矛盾和問題,甚至是阻力和挑戰,必須敢于擔當、敢于亮劍。就是要到腐敗問題最嚴重的地方,到最貧困的農村和臟亂差的城中村明察暗訪,面對面聽取群眾呼聲。
整改落實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真正做到“權力出籠子、就讓人進籠子”。抓作風和反腐敗重在管干部、管權力。我們從嚴治黨堅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強化黨組織和黨員的政治意識,嚴格執行黨規黨紀,嚴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黨員干部經常地接受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
——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日前在省委常委會總結教育實踐活動、研究當前工作時說
周本順:
不能讓不干事的人一貫正確
好環境可以改造人,壞環境也可以改變人。政治生態好,壞人不敢做壞事;政治生態不好,好人也會做壞事。在個人定力與從政環境的關系上,有三句話我覺得有道理:一是常在河邊走不濕鞋,難;二是出淤泥而不染,更難;三是船晃人不動,難上加難。如果我們能擋住河邊的水、清除池塘中的泥、把穩行進中的船,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干部,這就是從政環境的重要性。
好的政治生態,應該是一個鼓勵人干事的生態。干事創業,應該成為干部最基本的價值追求。干了幾年,山河依舊,面貌未改,是為官最大的恥辱。反對“四風”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干部干實事,以“釘釘子”的精神,打基礎、利長遠,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表面文章上、浪費在推杯換盞中。但是有極少數干部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也就是一些人說的,“不吃不喝不干事”。我們既要解決亂作為的問題,也要解決不作為的問題。堅持實干興邦,使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到保護、獎勵,免受指責、委屈,不能讓不干事的人一貫正確。
——中共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近日在省委常委集體學習會議上說
連輯:
媒體融合要追求“化學反應”
做強新聞主業,實現內容融合。無論傳播形式如何變化,內容依然是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資源。傳統媒體的核心優勢是其權威的內容和歷經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品牌優勢。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品牌這一寶貴的軟資源,不斷進行品牌再造。
拓寬傳播路徑,實現渠道和平臺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過程,就是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傳播力的過程。就傳播效果而言,內容和渠道是一體之兩翼,不管缺哪一方面都不能產生實效。其一,傳統媒體要積極進入網絡平臺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努力搶占陣地,擴展主流媒體的覆蓋面和傳播力。其二,傳統媒體要提高技術研發創新能力。誰掌握了新技術,誰開發出新平臺,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其三,要對已有的傳播渠道進行有效整合。
改革內部機構,實現經營管理融合。沒有管理方式和內部機構設置的改革,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就是簡單“物理堆砌”的假融合,而不是產生“化學反應”的真融合。要根據融合發展的需要,加強新媒體的力量,改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分立單干的狀況。
——中共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近日在談及媒體融合問題時強調
趙東升:
沒有調研的重大事項不決策
牢記歷史責任,強化使命擔當。縣委將切實履行好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法治建設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統籌協調。
樹立法治思維,科學民主決策。縣委將繼續堅持“三不決策”制度,即對縣委常委會的重大決策,堅持沒有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的不決策;沒有提出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的不決策;沒有經過可行性研究和咨詢論證的不決策。進一步修訂完善《汶上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健全政府行政決策規則和程序,科學合理界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政府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跟蹤反饋和后評估制度,通過跟蹤調查、抽樣檢查等方式,及時了解決策實施情況和相關方及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快反應、快處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對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決策的,無論是誰、無論是什么時間作出的,都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山東省汶上縣委書記趙東升近日在談及學習宣傳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時強調
汪德滿:
服務群眾莫“抄小道”
區縣一級是直接面對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一線,要樹立問題導向,把解決群眾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柴米油鹽”問題作為關鍵。要善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難題,創新形成制度,只有切切實實辦了事、解了難,群眾路線才能落到實處。
想解決問題,還得講辦法、見實效,群眾才能真滿意。瑤海區鼓勵基層大膽創新,讓群眾難題倒逼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有的街道舉辦“問題交辦會”讓群眾和部門面對面,限時限人辦結群眾問題;有的街道利用微博征集“微心愿”,再尋求資源幫助群眾“圓”心愿;有的街道開發移動服務平臺,工作人員每天4小時沉在社區,上門為群眾服務。
愁心的問題順利辦理,辦事的過程舒心暢快,我們這么做,就是要讓群眾真真切切得實惠。切身感受告訴我,走好群眾路線“抄不了小道”,只有真正服務群眾、踏實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
——合肥市瑤海區委書記汪德滿近日談及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問題時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