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逢超
《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在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方面,注重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動機水平;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刻苦鍛煉的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基本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經過這幾年的課改實驗,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對上體育課產生濃厚興趣,上好每節(jié)課并從中收獲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時時處處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整合有關資源為教學服務,才能打造出一堂高效的體育課堂?,F以五年級體育課《投擲壘球》為例,談談有關創(chuàng)意教學的一些做法。
導入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導語和開端,是教學樂章的前奏。而游戲則是小學生最樂意參加的活動,抓住他們愛玩好動的天性,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導入新課,寓教學于游戲之中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體育的魅力,讓富有童趣的課堂煥發(fā)生機,提高課堂實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具活潑。
在課堂開始部分,教學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因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技術性要求較高,為了安全起見,在學生初次接觸本節(jié)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較好、較快地掌握其動作要領,筆者特意設計了讓每位學生用牛皮紙折“紙炮”來練習動作。重點突出“鞭打”的動作。課堂中,隨著學生做投擲壘球的完整動作練習由“蹬地送髖→轉身挺胸→快速鞭打”等動作的完成,“紙炮”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啪”的一聲,學生聽起來別提有多興奮。誰的動作完成的好,力量用得到位,“紙炮”發(fā)出的聲音越響。學生們都來上了勁,那場面別說學生,就連教師也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參與其中。
身邊材料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愉悅感。生動有趣的體育操練本身會使學生產生暫時的興趣,而利用身邊自己經常接觸的物品進行體育學習,又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由暫時興趣轉化為持久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堂的學習中來。
在課堂的基礎部分,讓學生手持壘球進入投擲練習的環(huán)節(jié)。筆者指導學生自制五顏六色的壘球,學生手持自制的壘球來練習,別提有多自豪。課前,筆者布置學生們就地取材,利用小塑料袋、沙子、舊報紙、彩色紙、透明膠帶紙等物品進行有機組合,并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完成“壘球”,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制體育器材的能力,又很好地解決了學校器材不足的問題,為本課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這樣取材于學生身邊的生活用品和材料,可以為體育教學提供豐富和便利的素材。其他的課題也嘗試利用,同樣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很好地突破器材和時空等因素的限制。
教學中不能為上體育課而上體育課,應當緊密聯系當時社會大背景,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體育課中來。
在課堂的后半部分游戲環(huán)節(jié),針對當時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雪災,全國各族人民向災區(qū)伸出援助之手,源源不斷地向災區(qū)緊急輸送救災物質的事件,筆者設計了以“向災區(qū)運送物質”為主題的障礙跑,利用海綿墊、鐵圈、獨木橋、裝滿沙子的礦泉水瓶為器材,巧妙地運用了跨→鉆→平衡跑的動作練習。每人手中拿兩個礦泉水瓶從起點出發(fā)一路通過以上幾個障礙物沖向終點并跑回來與下一個同學擊掌后第二位學生依次進行比賽。小組前三名各得一面紅旗。同學們爭先恐后,斗志昂揚,很快地完成任務。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游戲活動。
體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學生學習行為也傾向于依賴于生活中具體的事物和生活現象的支撐。因此使體育教學生活化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責任感,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音樂進入課堂教學,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抑制疲勞,加快疲勞的消除,達到休息的目的。
在課堂的結束部分,筆者特地挑選了學生學過的歌曲來作為放松活動的伴奏曲。在熟悉而優(yōu)美的旋律中,師生盡情地做放松動作。時而像小鳥慢慢揮動翅膀,時而原地轉身一蹲一起。在草地上、在陽光下自由地穿梭著、舞動著,既消除疲勞又迅速恢復體能狀態(tài)。在得到全身放松的同時,也盡情地享受這美妙的時刻。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應注意a、目的性:不要單純地為游戲而游戲,為取樂而游戲,而是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應避免使用那種漫無邊際的游戲。b、原則性: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則是在活動中應遵守的要求,講清規(guī)則可以提高游戲的效率。c、適量性:游戲時間不宜過長,次數不宜過多。過長,大腦興奮會轉化為大腦抑制狀態(tài);過多,學生就會失去興趣。
2身邊材料的選擇,必須緊緊圍教學活動所要達成的目的來挖掘,同時,還要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活動能力,做到寓教育于娛樂之中。
3為了課堂順利進行,對場地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安全因素。場地的大小、器材的種類及數量的多少,都應根據內容和性質、學生的水平和人數等具體情況來決定。在場地、器材準備和布置完畢后,最好由教師親自試做一次,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總之,創(chuàng)意教學應以學生快樂參與、自主互動地享受體育活動為基準,教師要依靠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創(chuàng)造出更多鮮活的體育課堂。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2]劉麗娟.以游戲豐富體育課堂.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Z1.
[3]柳琴芳.如何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體育器材.幼兒教學研究,2013.3.
[4]郭聲健.音樂教育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