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董明珠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企業家。從36歲進入格力做銷售員開始,一路做到全球最大空調企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裁。
伴隨這位“草根”跨國企業掌門人的成長之路,爭議不斷,褒貶不一。在外界看來,這個女人強悍霸氣、咄咄逼人,她拒絕質疑,甚至在總理面前也是直言不諱;在格力員工眼中,她是格力女神,領軍企業的同時,對員工悉心關照。
在傳言與傳奇之間,董明珠卻有自己的軌跡,有時發言澄清,有時不置一詞。也正因為如此,她給人留下了一個更加神秘莫測的印象。
日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走進董明珠的工作圈,求證關于她的種種“傳言”。
“走過的路不長草”
有人說,董明珠走過的路不長草。這話聽來尖刻,卻又給人留出了想象空間。
據熟悉董明珠的人說,這句話可能來自董明珠鐵面無私的行事方式,但這不代表她真的無情或冷酷。遠遠近近有幾則小故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遠的是當年董明珠做經營部長時,她在江蘇老家的親哥哥受經銷商委托,找她要代理權,經銷商答應給他幾萬元好處費。董明珠掛了電話,隨即致電那個經銷商,明確告訴對方,一是不會給他代理權,二是取消他的經銷商資格。此事嚴重刺激了她的哥哥,以致兄妹反目,至今也沒什么來往。
近的故事就更多。比如企業做大了,有錢了,難免會吸引各種前來尋求贊助與合作的人,其中不乏許多手持各級領導批條的人。而董明珠一概不看條,只看項目對企業是否有利,有則合作,無則免談?!白鳛槠髽I董事長,為了維護企業利益,我不得罪人誰去得罪?”她說。
如今,在格力這臺龐大的機器里,各個部門都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什么人介紹來的合作項目,都要預先經過專業評估,于企業無助的一概拒絕。
格力上下游供應商成千上萬,許多老板因為多年與格力合作,后來成了董明珠私交很好的朋友。但是誰都知道,如果在合作中以次充好、貪圖黑利,那等于是與董明珠絕交。這20多年來,有不少貪圖小利的“朋友”被董明珠“拉黑”。
“她和我說一句話,我要興奮一個月”
在格力內部,要說董明珠對員工,尤其是對中層干部的嚴厲,眾所周知。電視主持人樂嘉曾當面對董明珠感嘆:“你在工作上可真是鐵石心腸!”
董明珠表示,之所以對中層干部嚴厲,是因為他們肩負著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重要節點的責任,不嚴不足以保證企業良性運行,“中層干部一定要有擔當,只要敢于為企業的發展奮勇向前,我就會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與開放的平臺?!?/p>
在格力,董明珠的無私和公正贏得了持久的權威和擁戴。一位員工說:“她在電梯里和我說一句話,我要興奮一個月!”
2014年,格力新招了1000多名大學生,董明珠無論多忙,都一個不落地分批召集開會,親自給他們上課,內容是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如何做一生誠信的事,如何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產業工人,因為數量龐大,董明珠不能一一噓寒問暖,但通過制度化的安排,解決他們的住宿、伙食、交通等困難。
她把公司儲備的風景最美的一塊地拿了出來,建設格力的員工宿舍區康樂園。已經完成兩期建設的小區,背靠青山,滿目蒼翠,球場、泳池、健身房等一個不少,宿舍里空調、冰箱、熱水器、彩電等家電一應俱全。2014年隨著二期竣工使用,實現了一人一居室的目標,夫妻員工可以申請一室一廳的夫妻過渡房,而且住期不限,每個月只需繳納一兩百元水電費。
對于老員工,公司專門為他們奔走呼吁,解決他們在珠海的落戶和養老問題,2014年就為84名員工辦理了珠海戶口。不僅如此,還為分散居住的員工配備了班車,并向市公交系統申請專門開設了一條公交班線42路。遇到雷雨臺風天,甚至會臨時更改班車始發站,將班車開進公司內,方便員工登車。
格力一線基層員工的收入年年增長,2013年平均收入達到63359元,而珠海市的職工平均年收入則為55980元。如今,許多已經退休的第一代格力員工又將孩子送進格力,這些新生代格力員工被同事們稱為“格二代”。
把消費者當“傻瓜”
對董明珠抱有偏見的人可能會說:董明珠只愛格力,不會為別人著想。這也是偏見。
董明珠經常對生產技術部門強調兩句話,要求他們生產出“不需要售后服務的產品”,生產出“把消費者當‘傻瓜的產品”。
在別的企業力爭打造完美的售后服務,把消費者當作上帝的時代,董明珠卻這樣說,為什么?
對這兩句話,格力的員工幾乎沒有誰不明白其中含義:不需要售后服務的產品,才是品質真正過硬的產品,也才是真正零缺陷的產品。
而把消費者當“傻瓜”,則是董明珠在一次項目評審會上提出的。當時研發部門研發出一款新產品,滿懷信心地向她匯報項目進展狀況。當技術人員詳細介紹這款產品有幾種模式、幾種功能時,當即被董明珠打斷。
她說:“我們生產的產品千萬不能把消費者由外行變成內行,把簡單結果復雜化。這款產品功能那么多,使用這么復雜,我都弄不明白,消費者豈不要給你們搞得更糊涂?我看你們培養的不是消費者,是專家!”
她隨后給技術研發部門提出一條鐵律——必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的便利著想,開發給“傻瓜”用的產品。
無論是“不需要售后服務”還是“把消費者當‘傻瓜”,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切為消費者著想,企業所有的研發、生產、銷售都要以此為核心,這是一個基本的市場邏輯,也就是現在最火熱的“互聯網思維”。在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這些年里,董明珠想到了,并鞭策格力努力做到。
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
愛國可能是董明珠最沒有爭議的一面了。日常生活中,但凡有誰在她面前說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那可得做好她翻臉不認人的心理準備。
在國際上,如果遇到涉及國家和民族的問題,她更是寸土不讓,寸言必爭。endprint
有次出差去中東,董明珠遇到當地一個經銷商。對方告訴她,格力空調在中東非常受歡迎,但要擴大市場還面臨著不小的難度,最主要的原因是格力空調打的是“中國制造”的銘牌,而當地人對中國產品印象不好,認為是低價劣質產品的同義詞。如果格力空調貼上當地制造或“泰國制造”的銘牌,市場銷量一定會大幅增長。
聽到這話,董明珠當場說:“哪怕一臺空調賣不出去,我也不會打上泰國制造的牌子,我就不信,格力就不能改變‘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
回國之后,這件事仍讓董明珠如骾在喉,不吐不快。她不僅在企業內部說,更在各種公開場合說。她要求格力的生產技術部門嚴把材料關、質量關、技術關,在她看來,這不僅關乎“中國制造”的聲譽,更關乎民族尊嚴。
除了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之外,董明珠思考最多的是企業與“中國制造”的未來。某年兩會,北京正發生大面積霧霾,一個朋友打趣她說,你的商機來了,格力趕緊組織生產空氣凈化器,一定會賺很多錢。
她當時就說:“我不認為把環境危機當作商機的企業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真正的企業應該創造出能減少環境危害的產品”。
經過深思熟慮,董明珠提出了一句口號: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她堅持認為,格力在成為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后,就不應該只考慮企業的利益,不應該只考慮生產賺錢的產品,而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生產出給消費者、國家與社會創造真正價值的產品。
她覺得,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資源過度消耗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害,這種發展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
空調是耗電大戶,占全國用電總量的30%。如果格力能生產出一種用清潔的、取之不盡的能源驅動的空調,豈不是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意義非凡?董明珠立即召集技術人員組建項目團隊,對光伏空調展開專項攻關。
2013年12月,具有顛覆性突破意義的新技術在格力誕生,這就是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格力光伏變頻直驅離心機系統”,成功實現“不用電費”的研發目標。
四個月之后,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又在格力誕生。世界最大制冷量——1000冷噸磁懸浮離心機研發成功,比普通離心機節能高達40%。不僅如此,在剛剛過去的廣交會上,格力第一代光伏家用多聯機問世,利用太陽能為普通居民家庭一攬子解決照明、取暖、制冷的需求。
董明珠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女人?董明珠沒有直接回答,但她顯然已從容地穿越傳言,成就了傳奇。
“我在格力已經25年了,到現在為止依然在打地基,格力企業的文化能支撐企業的發展。有人問我說,你什么時候上班?我回答說,除了睡覺的時候,我心里全部是格力?!彼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