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衛格
摘 要:隋蕭瑒墓誌出土于清末,長年埋藏于地下,不易被人篡改,故字形保存比較完整,其中存在許多俗字,值得研究。
關鍵詞:墓誌;俗字;釋例
隋蕭瑒墓誌,清末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前海資村(今向陽村)。現藏洛陽古代藝術館。墓誌作為出土文獻為科學研究提供較為真實的材料,對其字形的研究有助於瞭解漢字演變的規律。下面就其中的幾個俗字做具體的分析。
1.簡:文中為“”,有人錄為“蕑”字。《廣韻·山韻》:“蕑,蘭也?!贝俗值摓椤笆z”文意不通。然“閒”字,《說文》:“閒,隟也。從門從月?!薄抖巫ⅰ罚骸伴f者,稍暇也,故曰閒暇。今人分別其音為戶閑切,或以閑代之。閑者,隙之可尋者也。故曰閒格、曰閒諜,今人分別其音為古莧切。”按后一義,後世造“間”字。因此可看出“閒”與“間”的關係,二者容易相混。段注本《説文解字.竹部》:“,牒也。從竹閒聲?!贬崾劳ㄐ凶中位蜃鳌昂啞保駱藴首秩∫詾檎??!笆z”為“”之隸變形體。蓋竹頭、艸頭,隸變多混,故“”可作“蕑”。如《歷代書法字彙·竹部》“簡”字《南朝宋爨龍顏碑》、《北魏鄭道昭鄭文公下碑》皆如此。因此,“”祿為“簡”字適宜。
2.冠:按原文“”字應為“冠”字。魏華山王妃公孫氏墓誌中“”為“冠”字。漢語大字典:同“冠”?!蹲謴 ぺ⒉俊罚骸?,與冠同。見《釋典》。”如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鬭茶歌》:“溪邊奇茗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睆牧硪粋€角度講“礻”與“示(衤)”特別容易相混,所以“”與“”也容易相混。冠,《偏類碑別字·冖部》引〈魏司馬紹墓誌〉作“”,《碑別字新編·九畫》同之?!啊弊炙鶑闹办辍碑斢伞霸弊肿兌鴣??!啊蓖肮凇弊?。
3.考:按原文“”當爲“考”字?!墩h文》:“老也。從老省,丂聲??嗪魄??!薄峨`辨·上聲·哿韻》引〈靈臺碑〉字作“”,隸變作“”?!抖鼗退鬃肿V·老部》亦多字作“”?!蹲謴⊙a·老部》:“,即考字。”近代漢字中丂旁有時寫作“丁”形,其來源是相當久遠的,這裡不加贅述。 “跨”字在周賀屯植墓誌中為“”,是其例。
4.翰:在漢字字體不斷由繁到簡變化的同時,爲了更有效的交際,簡省字不斷出現。按原文“”當爲“翰”字,省略了“合”字下面的部份。魏張玄墓誌中“”也為“翰”字?!峨`辨·去聲·翰韻·字》引〈鄭烈碑〉作“”、《經典文字辨證書·部》此字為“”、《中華字?!と瞬俊罚骸啊睘椤昂病钡挠炞郑允瞧淅?。故原文“”字為“翰”字的俗寫。
5.策:按原文“”當爲“策”字。《説文》從竹、朿聲,到了六朝前後,產生了“筞”、“筴”(現讀“jiā”)兩個俗字。但到了唐朝,“筞”字便和“筴”並列上昇成了正字?!陡傻撟謺吩疲骸肮k筞策:上俗,中下正?!比欢谕硖莆宕葬幔肮Z”字似乎又重新淪為俗字(遼釋行均《龍龕手鏡·竹部》以“筞”為俗字)。爲了避免“朿”跟形近的“束”旁相亂?!安摺彼讜鳌肮Z”,又作“筴”(見《顏氏家訓·書證》)?!镀惐畡e字·竹部.策字》引〈齊唐邕寫經碑〉此字作“筞”與《字彙·竹部》云:“筞,策同。”是其例。在《異體字整理表》中“筞”為“策”的異體字。
6.襦:按原文“”當爲“襦”。“需”字常常類化為“”,這是承漢隸而來的。《漢語大字典》認為“”同“需”?!洱堼愂骤a·而部》:“,俗;需,正?!薄蹲謴 ざ俊罚骸?,同需?!彼逋醴蛉顺晒拐I中的“”字實為“瓀”字。這裡的“需”旁類化為“”旁;《佛教難字字典·衣部》作“”,都是其例。
7.撿:按原文“” 當爲“撿”字?!啊弊质家婌丁吨形拇筠o典·手部》引〈樊敏碑〉中,字書則見於《敦煌俗字譜·手部》、《干祿字書.上聲》。按:段注本《説文解字·手部》:“拱也。從手僉聲。”“撿”從“僉”得聲,則這裡的“僉”下部書寫筆劃訛變成了“灬”。其例還有魏小劒戍主元平墓誌的“”為“儉”字、清濰縣城隍廟碑中的“”為“劍”字。故此字為“撿”的俗字。
8.塋:按原文“”當為“塋”字?!巴痢弊峙c“士”字僅底下一橫畫長短稍異,爲了把這兩字區別開來,俗書便於“土”字增點作“圡”。同理,將“塋”字繁化為“”以區別形進字?!稄∫魧氳a》、《歷代書法字彙·土部》。作“”,是其例。故“”當為“塋”之俗字。
9.修:按原文“”當爲“修”字。從這個字的字形來看為“脩”字?!稘h語大字典》“脩”字的第四個釋義為:通“修。”例如:《字彙補·肉部》:“脩,與修通。”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第宅》:“宰輔及朝士當權者,掙脩第舍?!笨芍颂帒摓椤靶蕖弊?。《干祿字書·平聲》受此字“”。在《異體字整理表》中“脩”為“修”的異體字。
10.遽:按原文“”當爲“遽”字.這裡“”是由“虍”旁訛變過來的,單從字形上來看,還是可以看出此旁就是“虍”旁?!磅埂弊優椤按摇笔怯伸蹲中蔚暮喪《鴣淼摹!侗畡e字新編·十七畫·遽字》引〈隋杜夫人鄭善妃誌〉作“”,此字進一步訛變為“”。故“ ”是“遽”的俗字。
張涌泉認為素質是區別於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體。對於這篇墓誌來説存在不少俗字,並且這些俗字還很典型??疾爝@篇墓誌中的些許字形為漢字研究提供可借鑒的材料。
參考文獻:
[1]北川博邦、羅振鋆、羅福葆. 偏類碑別字[M]. 雄山閣出版.1975
[2]梅膺祚.字彙[M].上海古籍社出版社.1615
[3]許慎、徐鉉.説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