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服務類節目,是與新聞性、文藝性、社會教育性節目并列的節目層次,它為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直接、具體的服務,兼有教育性、知識性、信息性、服務性等功能。由于生活服務類節目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特點,因此,此類節目對主持人及主持藝術要求較高。
一、對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素質要求的認識
為了滿足生活服務類節目創作的需要,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要求基本為:
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欄目分門別類又無所不包是傳媒的發展趨勢,觀眾和媒體都需要“專家型”、“學者型”的主持人,希望主持人是該欄目學科方向的“知情人”。
豐富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知識傳播中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服務中的道德評價、理想導向都蘊涵著人類普遍的生存價值和精神理念,并能引起觀眾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
自覺的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主持人雖然是欄目所在學科的專家,但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并深入考慮節目定位,把握觀眾接受心理、接受習慣的新的動向,更利于觀眾的接受,這是在節目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中開辟生存之路。
采編播多方面的業務能力。
藝術化的表達。
其中我認為,最后一點——藝術化的表達,是生活服務節目主持的基石,也是當前誤解比較集中的地帶。本文將就這一點詳細展開。
二、藝術化的表達——生活服務節目主持的基石
現如今,提起生活服務節目主持,很多人馬上聯想到生活常態語言,覺得只有這樣才是親切自然接地氣。于是當讀者看到作者文中強調藝術化的表達,便覺得犯了“播音腔”“形而上”的錯誤。中國傳媒大學張頌教授在《播音創作基礎》一書中就曾經說過:“本來“播音腔”這個詞有其褒義內涵,它包含著播音語言的特殊性、穩定性,區別于相聲戲曲、話劇對白、日常聊天等語言形式。但在廣播電視節目的發展過程中,“播音腔”這個詞生發出許多誤解,人們把“播音腔”和“八股腔”、“新聞腔”劃上了等號。于是在實踐中很多一線主持人、尤其是工作經驗不是非常豐富的年輕主持人紛紛陷入誤區,立志打破藝術規律,似乎越不像播音越好,離“播音腔”越遠越好。更有甚者,“生活化”走上了自然主義的邪路,“藝術化”被隨意性所替代。”[1]由于生活服務類節目內容的貼近性,這些與藝術和美感背道而馳的想法在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領域滋長得尤其明顯和普遍。
可是有人問了,字正腔圓的“普測體”怎樣能把貼近民生、甚至時尚感強的稿子播得趣味盎然呢?或者換句話說,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健康、充滿藝術氣息的語音發聲怎樣適應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的現實需要呢?
1、正確用聲
這一點需要強調!播音員必須學會駕馭自己的聲音。無論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到任何階段,節目內容如何豐富擴展,科學用聲都是不變的宗旨。首先,播音員是以有聲語言為表達手段的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播音員的創作必須通過聲音體現;其次,發聲是播音員的基本功,影響著播音的質量甚至是壽命;播音發聲本身有自己的特點,生活發聲不足以適應播音要求,因為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可以邊想邊說,并且有環境的襯托,而且還能重復,而播音員是黨的宣傳員,其宣傳的涉及內容廣泛,社會影響力大,極其需要吐字清晰、音質優美,聲音富于活力和感染力;最后,正確用聲是正確創作道路的組成部分,聲音為表達內容服務,雖然理解感受是創作的根本,但必須形之于聲。
關于呼吸控制與喉部控制等方法,在這里不再贅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發聲條件不同,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我們只能在自己發聲條件基礎上發揮所長、克服所短,擴展發聲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聲音,而不能去模仿、追求某種自以為美的聲音。刻意模仿某個人的聲音,是我們經常走入的誤區,也常常是發聲方法不良的根源,不僅束縛了播音創造力的發揮,嚴重的甚至能導致發聲障礙或喉部病變。
當我們遇到新的節目,而一下子找不到感覺,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的時候,腦海里往往想象自己敬佩的主持人,如果是他(她),會怎么處理,而自己會不自覺地模仿他(她)的聲音舉止。要知道,模仿永遠不會深達節目的本質,而勤奮的積累和深刻的關于節目定位、觀眾定位的思考,觀眾接受心理與接受習慣的變化的敏銳洞察,才是優秀創作的根源。
2、優美音色
音色也稱音質,是指聲音的特質。它有區別音位和表達情感兩種功能。“從區別不同音位的功能方面看,每一個音位所占據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播音員要在每個音位區域的范圍內盡量使聲音發得優美動聽。另一方面,還要掌握一個音位區域內的不同變化所引起的聽感上的不同感覺,以利于表達上的細微處理”[2],也就是所謂的音位變體。以普通話單元音a音為例。a為央低不圓唇元音,按舌位圖【圖一】所示位置發出聲音,莊重明亮,音色樸素,符合新聞播報的端莊大氣風格。
可是如果在文娛類節目中發聲,過于莊重則有呆板之嫌。文娛節目新鮮跳脫,時尚感強。所以在一個音位區域里要適當變化音色,使適應節目風格要求。同樣的a音位,其發音位置可以稍調整為如舌位圖【圖二】所示:
這樣發出的聲音更加圓潤甜美,有時尚感,給人感覺清新明快。比如北京電視臺《每周文娛播報》主持人晨陽,由于時尚活潑的節目風格需要,每次開場都伴隨著主持人清澈明亮的聲音和軟甜的吐字,“每周文娛播報,開啟娛樂資訊。大家好!我是晨陽!那么按照慣例呢,我們來看看今天有什么樣的資訊給大家”,時尚清新的氣息穿過熒屏傳遞到受眾心中。當然,如果發音過于靠前,則有發嗲、港臺腔的感覺,有失大方得體,這個分寸還是要把握。
此外,在生活服務節目主持中,恰當而精煉的重音也是給聽者帶來舒服自然感覺的要訣。重音過多則不流暢,過重則呆板,過少則像背誦而非侃侃而談。對所主持的專業不夠了解或者淺嘗輒止,很容易犯下這種“動口不動心”的錯誤,要么像背誦一樣缺乏重音,要么重音位置不準;或端著架子,自詡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非平起平坐的朋友,不經意就會使重音過多,好像訓斥學生一樣居高臨下。
三、結語
總之,生活服務類節目在電視節目中占有很大的播出份額,其內容廣泛,欄目的專業特點突出,服務的對象性鮮明,節目形態豐富。認識掌握生活服務節目主持藝術的基本功意義重大,也需要廣播電視同仁持續努力,以適應廣播電視工作的新發展。
注釋:
[1]張頌:《播音創作基礎》,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9頁。
[2]徐恒:《播音發聲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34頁。
作者簡介:馬少楠,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播音主持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