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玉 孫曾麗 景春華
摘要:簡要探討了林業生產中病蟲害的概念、森林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針、防治方法及綜合治理等相關內容。
關鍵詞:病害;蟲害;預防;綜合治理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3402
1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的概念
森林病蟲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災害,相比較蟲害,病害的發展更具隱蔽性。病蟲為害所致林業損失遠超其他自然災害。如果是林木病蟲害導致林木大量死亡,甚至會導致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守護人類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的多樣性,減少森林病蟲害等有害生物對森林的危害,促進林木健康生長的森林生產經營活動。
2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則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是要依法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管理,也就是說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要受法律指導和制約。
3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內容
3.1管理機構設置及管理制度的確定
主要包括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檢疫管理機構設置,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幅度確定,管理者的配備,各機構和人員,職責的區別,重大法規和基本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的確立等。
3.2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蟲害監視和預測預報網絡管理和森林蟲情、病情、鼠情的調查,預測、預報技術,方法的確定和管理等。
3.3預防管理
主要包括生產過程的組織,預防計劃、生產作業計劃的制訂、執行及質量檢查和效果的評價。防治工作和預防成本管理,勞動組織形式,日常的生產管理等。
3.4森林植物檢疫的管理
主要包括主要對象的確定,檢疫感染地域和保護區的劃分和管理,森林植物檢疫技術,方法和程序的管理,無檢疫對象林木種苗繁殖基地的建設和管理等。
3.5資金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檢疫資金的預算編制、申報和批準,預防和資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檢疫費使用管理等。
3.6計劃管理
主要是各種計劃的制訂、執行、限制和檢查分析等。
3.7預防和治療及檢疫設備和物資的管理
主要設備和物資的日常管理、維護,設備的利用、改造和更新,物資進購和維修管理等。
4森林病蟲害防治在現代林業中的地位
和作用 其重要性表現在:
(1)病蟲害防治本身是森林經營的組成部分;
(2)病蟲害防治是林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
森林病蟲害防治為保護森林資源及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提供條件。通過檢疫、監視和防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災害的發生、擴散和減少災害損失。
5林業生產中的病蟲害的分類、癥狀及傳
播特點5.1病害
(1)生理病。引起生理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最主要的是氣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其中氣候因素又包括溫度、濕度、營養失調及大氣污染等。
癥狀:不傳染,不腐爛。徒長、瘦、老化、個子不高、枯枝、流膠、小葉、黃葉、枯葉、畸形、小果實、顏色丑、萎縮、萎蔫等,嚴重時全葉黃化直至死亡。
(2)病毒病。病毒只能通過微小傷口侵入樹木,因此只要樹木不受機械傷害,便不會感染病毒病。
癥狀:病毒病絕大多數是系統性侵染的,局部性病害很少。腐敗、花葉、皺葉、卷曲、痘斑、斑點和條斑、黃褐斑、環斑、線紋斑、褪色、腫樹枝、扁平的樹枝、軟枝、枯萎頂、軟木等是其主要癥狀。
(3)細菌病。在自然條件下,細菌的傳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濺灑作用,少數主要靠昆蟲傳播。故傳播的距離一般不遠。由于侵入和傳播都有賴于雨露的存在,所以,細菌病害的發生與猖獗往往與濕度的高低及一年中雨露的分布密切相關。
癥狀:感染、腐爛,一般不太爛。小斑點皰疹,斑點,斑點的連接形成斑塊,潮濕并流出腥味的粘液,嚴重時結痂,潰瘍。
(4)爛根真菌病。風對爛根真菌病的傳播幾乎不起作用,在較小范圍內,病原物的主動傳播和水流的傳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根部相互接觸也是傳播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根病的傳播與枝葉病害比較是很緩慢的。
癥狀:根際發生絮狀霉菌層,蜘蛛狀菌絲,菜籽鼠糞狀菌核,繩狀菌索,各種各樣的形狀的磨菇等。根部腐爛呈褐色,黃葉枯萎。
(5)枝干真菌病。病害的發生和消長與寄主樹皮含水量、發育狀況密切相關,此外蟲害、凍傷、各種機械傷口、修剪和嫁接傷口也是真菌性枝干病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徑。
癥狀:潰瘍,枯萎,暗斑。
(6)銹菌。主要借風傳播,此外低溫天氣有利于病菌的形成與傳播,也有利于其萌發和侵染。
癥狀:白粉病表現為莖和葉為赤褐色;葉正面出現銹斑,葉背的黃色銹斑擴大并隆起,直至出現黑色潰瘍,或棕色長毛。
5.2蟲害
①蛾蝶蜂蠅類;②硬殼蟲類;③蚜、虱、葉蟬、薊馬;④螨類;⑤潛葉蟲類;⑥蛀木蟲類;⑦線蟲類;⑧地下蟲類;⑨螺類;⑩鳥類。
6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出現的問題和防治
方法6.1出現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大量地長期使用和濫用農藥的面積大,環境污染嚴重,森林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惡性循環。
農藥的使用,不僅殺死大量的天敵,也使害蟲產生抗性,從而使害蟲的密度也成倍增加,導致生態鏈和食物鏈的中斷,從而影響人類自己。
6.2防治方法
應用生物、物理、化學、微生物等相結合的方法對森林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把病蟲害對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生物防治方法:滅幼脲類生物藥劑。
物理防治方法:黑光燈誘捕,開隔離溝帶等。
化學防治方法: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劑在無風、晴天的條件下均勻噴灑。農藥不能單一長期使用,應交叉使用。
微生物防治法:利用微生物進行有效的防控,減少和降低災害。
2014年10月綠色科技第10期
王建玉,等:林業生產中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療管理資源與產業
7病蟲害綜合管理
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關注自然控制作用的對病蟲害管理系統,它考慮到害蟲種群與環境之間的動態關系,盡可能合適的技術措施和各種協調使用的行政手段,在經濟上使害蟲種群控制在允許的水平,并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關鍵的一點是了解生態系統中害蟲種群動態,依照遺傳學和林業經濟學知識,制訂計劃,各種手段有機配合,使害蟲種群低于經濟閾值。
在林業生產中,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應根據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危害程度和危害方法,進行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治療,以免給林木生產造成重大的損失。還我們一個綠色、健康的大家園。
參考文獻:
[1]金曉偉,于莉彬.淺談林業病蟲害的防治 [J].中國科技縱橫,2012(3).
[2]李彥波.試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J].科技研究, 2014(1).
[3]趙憲波.探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2).
[4]程永亮.淺析林業病蟲害防治知識庫的構建 [J].廣東科技,2012(23).
[5]于光華.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對策 [J].中國農資,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