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廷彪 金榮軍
摘要:為了降低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通過調查,總結了當前林業生產普遍存在重造輕管問題,論證了營林措施在預防森林火災中的作用,以加快推進運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降低森林火災損失,保護造林成果。
關鍵詞: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
中圖分類號:S7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2502
1引言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人士投資林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大面積成片營造速生豐產林成為投資人追求的目標,連片千畝,甚至萬畝的基地不斷建成。但他們往往忽視營林措施在預防森林火災中的作用,在造林時缺少營林措施防火規劃,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則撲救相當困難,損失十分慘重。如果能夠做好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規劃,那么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降低森林火災的損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成片造林存在的火災隱患
本文所說的速生豐產林是指在山區和丘陵崗地營造的,以濕地松、馬尾松、杉木等針葉樹種為主,以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或速生豐產林為目的的人工林。成片營造速生豐產林主要指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甚至萬畝以上的板塊基地。
2.1林分特點
(1)規模大。成片營林速生豐產林的面積規模一般連片百畝、千畝、甚至萬畝以上,戶與戶之間,山與山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2)樹種單一。造林樹種多為成片栽植的濕地松、馬尾松或杉木等單一樹種,形成的是同齡人工純林。
(3)林內雜灌多。林分郁閉前雜草、灌木生長快,且秋、冬季及春季萌發前處于枯黃易燃狀態,林分干燥。
(4)基礎設施不健全。無防火道、無林區公路或公路狹窄,建設標準低,通行困難。
2.2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成片營造速生豐產林在森林防火上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無合理的防火隔離帶。一是預防森林火災意識淡薄,造林時不按要求預留合理寬度的防火帶。二是規劃難度大,林權到戶后,以戶為單位造林,連片建基地時,造林年限前后不一,整體規劃防火隔離帶難度大。三是協調難度大,林權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有栽樹到邊界,以樹為界的習慣。戶與戶之間面積大小也不一樣,用誰的地做防火隔離帶,統籌規劃難度大。
(2)林分抗逆性差。純林林分結構單一,防病、防蟲、防火能力不強。
(3)撫育不及時。撫育工作量大,加上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增加撫育成本,導致不能及時進行撫育,有的甚至不撫育或少撫育。
2.3森林火災撲救
森林滅火是一種被動的補救措施,而且風險大、損失大、成本高。
3幾種營林措施在預防森林火災中的作用
防止森林火災生重在預防,預留防火道、營造混交林、種植生物隔離帶、撫育間作等營林措施都是積極有效的預防森林火災,減少森林火災損失的方法。
3.1預留防火道
預留防火道是指造林前在造林地上沿山谷、崗脊、道路或間隔一定距離預備留下不造林的,有一定寬度的帶狀空地。防火道可以作為隔離帶,隔斷森林火災蔓延。防火道控制面積一般在4~20hm2內,寬度以10~20m為宜,通常根據地形條件沿山谷、崗脊、道路或間隔一定距離建設為宜。
育溪鎮洪錦村2006~2014年先后營造濕地松純林500hm2,多數已基本連接成片,但防火多以現有3m左右寬的村級公路為主,山與山之間,戶與戶之間沒有防火道,山林火災時有發生。2014年4月,荊門市界山村有一村級公墓,與洪錦村濕地松基地只有一條4m寬的公路相隔,老百姓在清明祭祀時,遇到大風天氣,火飄過公路,燒到洪錦村8年生濕地松林,引起森林火災,當地政府組織200余人上山,但現場無法人工撲救,最后通過燒對火和用鏟車挖隔離帶的方法才將火撲滅,過火面積達20hm2,造成經濟損失百余萬元。廟前鎮沙河村白廟崗周圍2008年以來栽植600hm2濕地松基地,基地建設之初防火道建設較窄,森林火災時有發生,鎮、村、林業部門防火壓力非常大,從2012年開始,他們結合撫育沿山谷、崗脊、道路或間隔一定距離砍伐或移植2~3排樹,加強防火道建設,形成每4~15hm2林分一個閉合的防火道,兩年來森林火災下降50%,森林火災損失下降80%,防火壓力大為降低。
3.2營造混交林
營造混交林是指在同一造林地上,按照一定間隔方式營造的有兩個以上造林樹種的林分。混交林具有林分穩定、林下空氣濕度大、枯枝落葉燃點低等特點,可以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主要類型有針闊混交、常綠落葉樹種混交等。混交方式有隔株、隔行或塊狀混交等幾種方式。當陽市國有九子山林場1996年在芝麻沖營造200hm2濕地松、樟樹、櫟樹混交林,多年來很少發生森林火災,幾次小的山火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小。
3.3種植生物隔離帶
生物隔離帶是指沿山谷、崗脊、道路或間隔一定距離栽植一定寬度的常綠樹木,利用其郁閉后強大的遮蔭能力抑制林下雜草、灌木生長,隔斷林火蔓延。有類似防火道和混交林的防火功能,更具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林分質量的優點。營造生物隔離帶的主要樹種有樟樹、含笑、黑麥草等,樟樹、含笑為常綠喬木樹干通直,樹體高大,樹冠濃密,枝繁葉茂,遮蔭能力強,林分郁閉后,林下雜草、灌木等易燃物枯死;黑麥草冬春枯草季節生長茂盛,這些植物是長江流域適宜的生物隔離帶植物。
廟前鎮李店村曹美新2009年栽植濕地松5hm2,造林前2年,年年發生火災,2011年他在行間種植黑麥草(黑麥草可以喂魚)后,每遇山火燃燒濕地松林分邊緣,山火就會自動熄滅。廟前鎮煤礦老板唐建軍投資200余萬元在廟前村建設濕地松基地200hm2,他聽取林業專家建議,沿山谷、崗脊、道路或間隔一定距離,栽植樟樹做生物隔離帶,基地栽植樟樹3.6萬株,建生物隔離帶3.8km,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物隔離帶, 每個生物隔離帶網面積控制在7hm2以內,減輕了防范森林火災的壓力。
3.4撫育間作
撫育是指林分郁閉前三年對幼樹周圍和行間雜草、灌木進行及時割除的措施,可以促進幼樹生長,抑制雜灌形成火災隱患。間作是林分郁閉前,在坡度15°以下緩坡幼林行間套種農作物的措施,套種農作物可以抵制雜草灌木生長,防止森林火災發生。玉陽辦事處金塔、坳口村營造濕地松林100hm2,由于地處低山丘陵地區,坡度小,土壤條件好,林農有在林下套種農作物的習慣,森林火災很少發生,偶爾發生一次小火,其撲救難度也不大,且損失非常小。
4加強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的手段
綜上所述,實施營林措施,運用營林技術,是最為積極有效的預防森林火災,減少森林火災損失的科學方法。如何加快實施營林措施在生產實際中的運用,急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加強宣傳
加強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知識的宣傳,提高林農建立預防為主的森林防火意識。宣傳對象包括決策層的領導干部,服務層的技術干部和操作、受益層的林權利益人。
4.2積極推廣
加快運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技術推廣,提高森林防火水平。村、組干部和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在生產實際中,要做好技術指導,搞好營林技術設計,提高建設質量,顯現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的優勢。
4.3配套完善
完善相應措施,促進運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主要是把運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要求納入項目建設的規劃、設計、評審和檢查驗收內容,促進運用營林措施預防森林火災,降低森林火災損失。
參考文獻:
[1]孟慶華.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4(1).
[2]肖功武,劉廣菊,李文英.營林用火對預防森林火災的效益[J].森林防火,1993(4).
[3]徐忠.淺談預防森林火災的營林技術措施[J].河南林業,1992(3).
[4]張新利,王曉忠.營林用火是預防森林火災的有效措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