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永昌
新常態與企業治理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永昌
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是走下坡路的“下滑”,而是走上坡路的“換擋減速”,是轉型升級,是上升期的“合理減速”。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特點、新趨勢,當前企業治理應重點做好“全面提升”文章
依法治國涉及到各行各業,其中一個重要領域就是要把企業治理好。依法依規、依章依制治理好企業,建立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這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浙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企業治理方面有著很多的經驗教訓,值得記取、總結和提升。事實上,我們堅守或者說建設好現代企業制度,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的重要任務,企業應該主動地來適應新常態發展的新環境,積極尋找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最近,“新常態”這個概念含義在不斷深化,進而擴展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應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生態,也包括國防、外交以及干部隊伍、反腐倡廉作風建設的一系列新觀點、新思路、新措施、新部署,都屬于“新常態”的內容。當然,我們這里主要指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首先意味著告別“舊常態”:中國經濟要告別過去高速增長的時代,告別過去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粗放增長的時代,告別過去主要依靠高投入和擴大外貿出口推動發展的時代,而步進入了追求有質量增長、主要依靠創新和內需、擴大消費來驅動發展的新階段。說得更直白些,以GDP增長來衡量經濟運行的時代已經過去。
其次,新的“常態”意味著長期性。新常態不是幾年時間跨度,而是具有發展的長期性。
再次,新常態意味著客觀上面臨許多新特性、新問題。這主要是我們同時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當然還有“中等收入陷阱”的社會綜合性問題和國際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期等新情況。
更重要的是,新常態的實質和關鍵是優化結構、重塑新動力。我們要的新常態,歸根到底就是要做到經濟結構的優化,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分配結構、城鄉結構、企業結構等都需要優化調整。新常態需要形成新的體制機制,在已有的基礎上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新常態要形成新的發展動力,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型、外貿拉動型為主動力逐步轉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型動力。
毫無疑問,我們正處于由“舊常態”向“新常態”的過渡階段,這是一個矛盾錯綜復雜、困難風險多的時期。未來一個時期必然處于重大變革調整階段,優勝劣汰加大,許多困難企業將會淘汰出局。
但是,我國經濟新常態與許多國家有本質區別:我們發展步入由高速增長進中高速增長或中速增長,不是走下坡路的“下滑”,而是走上坡路的“換擋減速”,是轉型升級,是上升期的“合理減速”,這也是我們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的自覺調整。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特點、新趨勢,企業要進一步提升發展理念,不要簡單地追求擴張,快的不一定是大的,大的不一定是好的;好的不一定是強的,強的也不一定是永恒的。企業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管治好自己。老話一句:練好內功;新藥一帖:強身健骨,加快調整提升自己。明后年的調整力度會更大,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當務之急,應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以“能活下來”為上策,加快戰略性和適應性調整。這就是“新常態下企業新治理”必要性、緊迫性和要害之所在。建議當前企業治理應重點做好“全面提升”的文章:
進一步提升發展理念。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面臨著換擋減速、結構調整、前期政策消化“三期疊加”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矛盾、新難題,意味著我國經濟和企業發展都要適應“新常態”,轉變發展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既要有堅定信心,又不可盲目樂觀;既要看到機遇,又要正視困難。尤其要強調的是:未來最重要是更應“在風險中看到機遇,在調整中把握增長點”。

圖/金川
進一步提升發展戰略。發展戰略就是要適應國際和中國經濟科技發展趨勢,看看哪些領域、哪些產品是未來發展的主要增長點,還有國際國內經濟政治的周期性特點,分析自身企業最大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把主業做精做專,增強發展的戰略定力。當前,企業發展戰略如何提升呢?一是企業(戰略)治理要逐步走向理性化,過去那種感情沖動式的發展格局要淡化;二是要注意法冶化,人治肯定會有的,但是法治化、制度化要強化;三是要有金融化、資本化戰略,經濟競爭的更高層面是資本化競爭,資本化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四是科技化,科技創造決定未來前途;五是社會化,也就是社會因素、追求公平正義;六是要適應國際化,包括當今國際經濟、政治的區域化趨勢。當然,在國內,我們通常提“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其融合,這些都是企業確定發展戰略要把握的方向性問題。
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發展戰術。從未來若干年發展趨勢看,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不很旺,結構調整還要加大,過剩產能需要消化,過高的貨幣投放量以及政府、企業債務需要調理,房地產等資產泡沫有待釋放,實體經濟困難更重等。多數企業應以穩健為主,以“活得下來”為根本,活不下來就淘汰了?!靶蟹€才能致遠”,這是當前企業治理戰術的重心。雖然重大調整過程中肯定會有新機遇,但如果被淘汰出局了,何談機遇。有人說,你冬天熬不過,春天來的時候你還在嗎?所以,一定要穩住,投資要謹慎。當然,對于那些有實力的企業,經濟重大調整或者說困難時期,恰恰是大投資、發展的好時機。
進一步提升企業家的戰略思維。當前和未來企業治理中要特別注意是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的思維方法。互聯網是一種產業和技術,更是一種改變我們生產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大舞臺,而且將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和人們行為的制度、規則。你不主動接軌互聯網,互聯網總有一天會敲開讓你淘汰出局的“門”。
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體制機制。企業的體制機制要更主動地去適應新常態,特別是市場經濟的規則、法制化的規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治國的決定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們國家行政、司法方面的行為規則,同時也會極大地改變企業的經營規則。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邊界規則,就是政府做好政府自己的事情,企業做好企業自己的事情,不會像以前有那么多模糊地帶,生發那么多違規腐敗現象,政府能出臺那么多優惠政策,權限的邊界將會越來越清晰。
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科技水平。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創新,而且今后人工成本會越來越高,企業發展也將越來越取決于科技水平的提升。
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團隊治理能力。這包括核心成員的權益結構、盈利模式、決策模式、組織框架、執行能力、激勵進步機制、企業核心價值觀、文化等,其中一個因素千萬不能忽視,就是企業要民主化和監督化,要有糾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