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公
2014年是中華慈善總會成立20周年。20年來,由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慈善會組成的全國慈善會系統,走過了艱辛的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近期,《中華慈善年鑒》編輯部對全國慈善會組織發展情況進行了最新統計。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8月底,全國縣以上慈善會已經發展到2359家。其中:省、(直轄)市、自治區慈善會31家;地市級慈善會(含直轄市直屬區、副省級市及自治州)432家;縣級慈善會(含縣級市、市轄區)1896家;縣區級慈善分會及慈善聯絡站12503家。與上一年度相比,地市級慈善會新增110家,縣級慈善會新增660家。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字生動地說明,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信賴和支持的慈善會,正在改革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
全國慈善會系統的發展與成就,還可以從《中華慈善年鑒》中得到充分的印證。《中華慈善年鑒》作為記錄全國慈善會系統的慈善事業發展狀況的專業性、權威性、資料性大型工具書,全面、客觀、詳實地反映每一年度全國慈善會系統的整體工作情況。通過對2013年度《中華慈善年鑒》所收錄資料和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對涵蓋中華慈善總會和團體會員中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慈善會為主的206家慈善會的整體工作狀況有所了解。同時,這也是20年中國現代慈善事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為全面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奠定了良好基礎,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國慈善會系統年度募捐額大幅增長
(一)全國206家慈善會年度籌募額逾302億元
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和團體會員中的205家慈善會全年籌募慈善款物總額為302.085億元,比2012年的268.6458億元增加33.4392億元,增幅為12.1%;2013年支出慈善款物總額為278.6183億元,比2012年的234.34億元增加44.2783億元,增幅為18.5%。
(二)各地慈善會年度款物籌集情況
在被統計的205家各地慈善會中,2013年接收款物數量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有5家,占2.4%;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有30家,占14.6%;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有23家,占11.2%。
募集款物超過5億元的慈善會有5家,包括:四川省慈善總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蘇州市慈善總會、大連市慈善總會、廣東省慈善總會。募集款物超過5億元的5家慈善會中,四川省慈善總會接收款物最高,募集善款12.99億元;排在第5位的是廣東省慈善總會,募集款物為5.25億元。
募集款物超過1億元的慈善會有30家,包括:河南省慈善總會、無錫市慈善總會、陜西省慈善協會、杭州市慈善總會、溫州市慈善總會、安徽省慈善協會、遼寧省慈善總會、江西省慈善總會、廈門市慈善總會、臺州市慈善總會、陜西省慈善總會、重慶市慈善總會、晉江市慈善總會、廣州市慈善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慈善總會、紹興市慈善總會、云南省慈善總會、南京市慈善總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慈善總會、甘肅省慈善總會、福州市慈善總會、貴州省慈善總會、湖北省慈善總會、天津市慈善協會、汕頭市慈善會、深圳市慈善會、山東省慈善總會、成都市慈善總會、北京市慈善會、吉林市慈善總會。募集款物超過1億元的30家慈善會中,河南省慈善總會接收款物最高,募集善款4.25億元;排在第30位的是吉林省慈善總會,募集款物為1億元。
接收款物超過5000萬元的慈善會有23個,包括:徐州市慈善總會、泉州市慈善總會、濱州市慈善總會、鄭州市慈善總會、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慈善總會、大理白族自治州慈善會、內蒙古自治區慈善總會、淄博市慈善總會、浙江省慈善總會、德州市慈善總會、合肥市慈善協會、常州市武進區慈善會、秦皇島市慈善總會、沈陽市慈善總會、黑龍江省慈善總會、江蘇省慈善總會、龍巖市慈善總會、鎮江市慈善總會、周口市慈善總會、長沙慈善會、饒平縣慈善總會、寧波市慈善總會。募集款物超過5000萬元的23家慈善會中,徐州市慈善總會接收款物最高,募集善款9226萬元;排在第23位的是寧波市慈善總會,募集款物為5100.4萬元。
(三)中華慈善總會年度籌募額突破100億元
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堅持“以舊帶新、新舊互促”的籌款模式,年度募捐總額再創歷史新高。總會共籌集社會捐贈款物100.64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36%,其中貨幣資金3.97億元,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96.67億元。同期社會捐贈款物共支出96.93億元,其中支出貨幣資金6.76億元,發放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90.17億元,均為公益事業支出,公益事業支出占上一年總收入的比例為129.95%;全年行政工作經費支出1563.5萬元,占本年總支出的比例為0.16%。
綜上所述,與2012年相比,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和全國各地慈善會籌募慈善款物的數量穩步增長,總會與團體會員籌集的款物總額已約占整個全社會捐贈總額的1/3;中華慈善總會年度籌募額突破百億元大關;公益事業支出的慈善款物數量也有不同幅度增長。這些數據真實地展現了2013年全國慈善會系統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績,表明了全國慈善會系統正在我國慈善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全國慈善會系統救助效果更加顯著
(一)全國慈善會系統開展項目2185個,救助人數1874余萬
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慈善會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慈善項目,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慈善項目的成立、發展,以及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都真實地反映了慈善會的運作情況和發展水平。2013年《中華慈善年鑒》中記錄了中華慈善總會及會員單位中205個慈善會實施的慈善項目。其中,年度實施慈善項目總數為2185個,比2012年增加810個,增幅為55.4%;年度救助人數為1874.7304萬人,比2012年增加639.0428萬人,增幅為51%。
(二)中華慈善總會開展項目和基金68個,救助20萬人次
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對項目和基金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管理。中華慈善總會在各地團體會員和各地慈善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全年開展了救災、扶貧、安老、助孤、支教、助學、助醫、助殘等8大領域的68個慈善項目和基金,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惠及困難群眾約20萬人次。在民政部5年一次的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工作中,總會再次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
(三)立足特殊困難群眾,慈善救助成效顯著
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根據總會的宗旨,立足特殊困難群眾,積極開展災難救助、扶貧濟困等慈善項目和專項基金,經過總會和團體會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中華慈善總會積極參與“4·20”蘆山地震緊急救援,籌集善款9214萬元;微笑列車項目為2.6萬名唇腭裂患者免費提供了矯正手術;“為了我們的孩子——千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心病兒童救助行動”篩查8萬多人,并成功為篩查出的600余名先心病兒童實施手術,受助兒童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格列衛、多吉美、易瑞沙、特羅凱等藥品援助項目為3多萬人提供了賴以維持生命的藥品援助;周大福慈善基金、衣戀圣秀慈善基金等專項基金,在10多個省、區、市捐建音樂教室、電腦教室等260余間,為近3000名學生提供助學金;貧困母親、慈善情暖萬家、飲水工程等扶貧項目為2萬多個家庭送去資金和物資援助;LDS慈善會、行走·渴望項目為近5000名殘障人士提供了輪椅和助行器等等。
這些救災、扶貧、助醫、助學、扶殘等項目的實施切實惠及困難群眾,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和社會反響,得到了捐贈者和受助者的普遍歡迎和積極支持。這些項目只是全國慈善會系統2185個慈善項目中的一部分。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通過這些慈善項目的實施開展情況,我們可以對全國慈善會的項目開展以及工作成效有進一步的認識。
全國慈善會系統內部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一)中華慈善總會:加強內部建設,提升治理水平
搞好自身建設是一個組織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內在動力。中華慈善總會在1994年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自身建設,始終以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為主線,制定了《中華慈善總會章程》《中華慈善總會創始基金章程》《中華慈善總會創始會員辦法》《財務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會議制度》等內部管理規章。隨著總會的發展,重新修訂和制訂多項管理辦法和工作規定,同時對項目、基金進行了全面梳理,保證總會的各項工作得以高效、規范運行。
2013年,中華慈善總會緊緊圍繞“加強內部建設,提升治理水平”這一年度工作主題,緊抓制度建設,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運行,自覺接受各方監督。總會制定出臺了藥品援助項目患者核查機制、藥品援助項目特殊情況處理的規章制度、《考勤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內部綜合管理能力。相繼制定了25項財務規章制度,同時又修訂完善了《差旅費(機票定點)補充管理規定》《辦公用品采購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財務制度體系日臻完善,較好地規范了會計行為、財務程序。自覺接受民間組織管理局年檢、年度財務審計、年度專項審計等多項審查,均得到了監督檢查單位的肯定。
中華慈善總會以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為主線,通過精簡機構、強化職能、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搭建了一個分工明確、責權統一的組織架構。通過制定、完善和落實規章制度,確保了各項工作有規可依、有規必依。
(二)各地慈善會:創新管理模式,逐步規范運作
中華慈善總會在進行著制度改革與完善的同時,全國各地許多慈善會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在組織、管理方面不斷改革創新。2013年《中華慈善年鑒》的附錄中就記載了部分地方慈善會2013年度新出臺的管理辦法,如:《石家莊市慈善總會章程》《石家莊市慈善總會創始基金章程》《石家莊市慈善總會資金管理辦法》《石家莊市慈善總會冠名慈善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石家莊市慈善總會小額冠名慈善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吉林省慈善總會關于開展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寧波市慈善總會關于開展創建寧波市慈善村慈善社區工作的意見》《濟寧市慈善捐助信息公開辦法》《福建省慈善總會財務管理辦法(試行)》《福建省慈善總會議事規則和內務管理制度》《關于福建省慈善總會設區市慈善總會會長聯席會議的制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的意見(黃岡市)》《廣州市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管理試行辦法》《廣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項目管理辦法》《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管理辦法》《2013—2015年廣州市幸福社區公益項目資助計劃實施意見》《關于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使用管理的函》等等。這些規章制度為各地慈善會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提供了規范化運作的根本保障。
全國慈善系統發展的經驗與體會
(一)我國慈善事業面臨的發展形勢
我國慈善事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條件,如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支持發展慈善事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支持慈善事業發揮扶貧濟困積極作用”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條件;各地各類慈善組織20年的有益探索,為慈善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等等。
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挑戰與壓力。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慈善組織的期望和要求與日俱增,來自媒體、公眾、主管部門方方面面的監督愈加嚴格,慈善組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優勝劣汰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思維模式以及互聯網發展而帶來的傳播、籌募、項目執行乃至公眾互動方式等方方面面的革新勢不可擋。慈善組織必須面對這些新形勢,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二)我國地方慈善會面臨的問題
自1993年1月8日,我國第一家慈善會——吉林省社會福利慈善總會成立以來,我國的地方慈善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了貢獻。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由于主觀和客觀、內部和外部等多方面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各地慈善會發展的困難。
首先,慈善事業相關法律法規缺位。缺少專門的慈善法律,現有政策法規存在不合理之處,部分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其次,全社會慈善意識有待加強。輿論環境尚需優化;社會慈善理念尚需普及。再次,慈善資源配置不均衡。慈善組織之間不均衡;救助領域不均衡。最后,慈善組織自身素質有待增強。慈善會組織架構不健全;有些地方行政色彩過于濃厚;組織管理水平不高;慈善組織公信力有待增強;慈善專業人才匱乏;慈善組織之間關系有待理順等等。
(三)未來慈善會發展思路建議
慈善事業能否得到健康發展,取決于政府的支持、社會各界的參與以及慈善團體的自身努力。慈善會應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與解決思路。
首先,優化慈善事業發展大環境。要積極爭取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慈善理論研究,為慈善事業發展創造更好的輿論環境和法制環境。其次,加強慈善會內部建設,這是各地慈善會慈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組織建設透明化、慈善工作信息化、慈善隊伍專業化,打造公眾信賴的品牌慈善組織。再次,創新慈善會業務發展。要開辟廣泛、多元、穩定的募捐渠道,搭建多種形式的募捐平臺;規范經營,實現慈善資金的保值增值;提升慈善項目創立和實施水平,更好地發揮慈善事業對于社會保障的補充職能。最后,增強慈善會合力。要大力發展基層慈善組織;加強全國慈善系統的合作,進一步形成“上下聯動、左右聯手”的慈善救助網絡。
從2013年《中華慈善年鑒》中所收錄的數據和資料中,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慈善組織在普及新時代慈善理念、挖掘整合社會慈善資源、救助社會困難群眾等方面的努力,在協調效率與公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文明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3年我國慈善會系統取得的成績,將進一步激發慈善系統各慈善組織和個人的工作熱情,促進慈善工作、壯大慈善隊伍、提升專業水平;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力量投身于慈善事業,不斷踐行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工作的正面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進一步推動我國慈善事業更高、更快、更好地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力量。?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