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明++張秀芳++張柳靜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是知識教學與道德教育的統一體。正像德國教育家赫爾巴德在《普通教育學》一書中談道:“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敝袑W政治課肩負著促進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責任,教學全過程應該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013年10月,我們申報的《中學政治基于價值觀教育課堂學生活動設計研究》課題,獲得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立項。我們依托政治課本身的知識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全部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為落實課題研究的理念,體現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下面,以高中政治綜合課《消費與理財》一課為例,闡述我們進行的課堂實踐研究活動。
確定價值觀教育主題,明確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確定價值觀教育主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機制目標);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個人層面的價值目標)。這不僅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內容的范疇,也為進一步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出了方向。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們將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第一單元的“消費”與第二單元的“生產和理財”知識整合成“消費與理財”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合和知識綜合。進而通過研究教學內容,確定價值觀教育主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觀”,使教材中隱性的德育資源顯性化。
2.體現價值觀教育主題,建構恰當的學生活動模式
“富強觀”要求我們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價值目標。“富強觀”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密切相關?!断M與理財》一課的設計,強調的也是社會再生產四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生活動的設計必須遵循這一知識脈絡。
采用“創設情境—討論、探究—體驗感悟—價值觀自我建構”的活動設計思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和理財觀,理解和認同“富強觀”。寓價值觀教育于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之中,實現價值觀教育目標的自我認同、自我建構、自我實現。
確定課時教學目標,突出價值觀教育的引領作用
政治課教學具有知識教學和道德教育的雙重功能,學科特點和學科價值決定了在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教書育人,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品德為重點,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政治學科課堂教學的靈魂和優先設置與實施的目標。知識目標作為支撐全部課程目標實施的基礎,服從并服務于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它是組織和呈現教學內容的主導。三維目標統一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教學重點為影響消費的因素,不同理財方式的優缺點。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知行統一中立德樹人
1.合理選擇教學資源跟進恰當問題,提升認識水平
從馬云締造的“三大帝國”——阿里電商業務、阿里金融、阿里智能物流入手引出消費和理財的教學主題。案例選擇關注現實生活,從生活瑣事中發現高雅,從身邊小事中悟出真諦,從平凡細微中歸納常識。情境設計緊緊依托教材,問題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保證學生思維連貫。通過身邊例子的引用與分析,得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感悟到道德教育和知識學習的價值。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表,得出以下結論。(圖表略)
圖表1:2013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7%的圖表反映出什么?
結論1:我國經濟總體呈增長趨勢,世界排名第二,綜合國力增強,逐步實現了富強的發展目標。
結論2: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原因是解放與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
圖表2呈現:2009-2012年,淘寶“雙十一”的銷售額增長又反應出什么?
結論3:居民的購買力增強了,消費水平、質量提高了,消費方式改變了,人們富裕了。
討論:圖表1與圖表2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富強價值觀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切入點。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到,在經濟生活方面國家給了人民切實的保障,從而增強主人翁意識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愛。
這一問題理論性、時政性、綜合性比較強,更要在學生充分思考、探究的基礎上,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從我國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則、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社會保障制度、兩個倍增(國內生產總值的倍增,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增)、兩個同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者報酬和生產率提高同步、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等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的國家富強與人民富裕的密切關系,從而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的內驅力。
2.創設多元價值碰撞的情境,在思辨中明理
生活是德育的源泉,生活中各種價值取向交流、交融、交鋒、共存。要實現價值觀教育有意無痕的境界,教學中就要時時把視角轉向怎樣為學生創造一個能體現自我價值的氛圍。在多元價值取向相互交織、相互碰撞中,讓學生在思考、思辨、質疑、釋疑中明理,達成正確價值取向的基本共識。本課教學共設置了五個教學情境。
出示情境一與情境二:出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的數據。中國與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對比。
問題:觀察、讀取情境一、二提供的信息,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討論、分析、比較后發表自己的觀點,分析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從社會整體角度看,我國存在生活消費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相適應,與國情不相適應的狀況。
(2)從不同群體或個體角度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一些成功人士,在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的基礎上,消費一些奢侈品,無可厚非?!白屓嗣裆畹酶有腋?,更有尊嚴”,也是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最本質的詮釋。但超出自己的實際收入的攀比消費,是不可取的。
(3)從社會再生產過程看,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擴大內需是實現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出示情境三:中外地鐵中人們閱讀習慣的對比。
問題:觀察、讀取情境三提供的信息,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讀取信息,使問題有更明確的指向性,即觀察兩組圖片里中國人與外國人在地鐵上閱讀的情境,結合人均讀書量統計材料及我們的生活經驗分析得出:我們在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方面不相匹配。青年學生要注重精神消費。
出示情境四:第一夫人的消費觀。
問題:第一夫人的消費觀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熱烈,從中國的服飾文化、中國外交的大國風范、消費心理、消費原則等方面發表觀點,師生共同總結提升得出:
(1)第一夫人在支持國貨、中國風格、民族情懷、愛國主義方面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2)在個人生活消費上,我們要培養自己健康的消費心理、遵循消費原則,科學、合理、適度消費。
出示情境五:從余額寶看不同的理財方式。
支付寶、余額寶把消費和理財有機聯系在一起。消費與投資理財密不可分,理財收入是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它是人們日益多元化收入的一種形式。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歸納、總結出不同理財方式的本質、風險、收益等,依據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發表看法,形成以下一些認識:
(1)根據家庭所處的階段、需求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綜合考慮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信用度等因素,選擇正確的理財方式。
(2)學習理財知識,學會識別各種理財騙局。
(3)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4)國家通過加強立法、執法,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監督體系、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實現國家富強與人民富裕相統一。
教師通過設置的五個教學情境,展示了多元的消費觀、理財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選擇、去判斷。同時,通過適當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價值觀的深層思考,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政治課堂是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政治課教學內容是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時時讓學生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總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人的價值觀只能自我建構,在自主體驗、總結、感悟中形成的認識才更加深刻。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思想活動的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挖掘他們的思維困惑點,以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 編輯 王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