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
一對街頭乞討的四川地中海貧血患兒,被天津一位好心女士接回來看病,圍繞救治這對重癥患兒,在津沽大地演繹了一曲愛的贊歌……
“天津媽媽”是誰?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原來,“天津媽媽”是登記在天津市慈善協會捐贈登記簿上的名字。一天,一位年輕的女士來到市慈善協會要為家住四川的一對地中海貧血患兒捐款10萬元,可她不愿意聲張,也不讓宣傳,所以沒登記真實姓名,在捐款人姓名一欄填上了“天津媽媽”。
“天津媽媽”為什么要救助四川的地貧患兒,她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帶著一份好奇,我打開了“天津媽媽”的微博。一時間,我被博文中字里行間洋溢出的偉大母愛精神,確切地說是超越血緣關系的偉大母愛和天津人遇難相助的古道熱腸所感動、所震撼!
她出差偶遇一對地貧患兒。2010年10月的一天,“天津媽媽”出差北京,在街頭看到了沿街乞討的父子三人。年輕的父親牽著兩個男孩,大的好像十歲左右,小的四五歲的樣子。“天津媽媽”被大一點的男孩模樣驚呆了。孩子面部骨骼嚴重變形,看著有些嚇人,由于肝大、脾大,肚子漲得鼓鼓的;小一點的男孩倚在花壇邊,似乎不能動。父親帶著孩子們到北京看病,帶的錢花光了,擺個紙箱在那兒乞討。
看到這一切,“天津媽媽”的心頭一緊。她詳細詢問了孩子們的情況。父親叫余先榮,老大叫余寧,老二叫余鑫,患的是地中海貧血癥,從四川自貢老家來北京看病并想尋求慈善組織的幫助。
“天津媽媽”請父子三人吃了一頓飯,給他們撂下500元錢,買了一張乘車卡送給他們,并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余先榮。幾天后,又在北京西站附近碰見這對地中海貧血患兒,“天津媽媽”這次給他們留下1500元。
回到天津,“天津媽媽”心里怎么也放不下余寧、余鑫。她說:“我摸著小哥兒倆的手,就像摸著我兒子的小手一樣,想想我兒子,再看看余寧、余鑫,我心里很難過,那段時間我常常暗自落淚。”
接父子三人來天津治病。“作為一個母親,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沒和家人商量,自作主張把父子三人接到天津,我掏錢給他們租了間小房子,每月800元,地點在南開區西湖村大街佳音里1號樓3門中單獨廚。”這是“天津媽媽”的一段微博。
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重病患者,全家都不會消停,而“天津媽媽”,接來的是一個陷入困境的重癥家庭,可想而知,今后“天津媽媽”會有多大壓力啊。
自打余先榮一家來到天津,“天津媽媽”便承擔起余家三口的生活起居、孩子看病、聯系上學等所有事情,替他們支付了所有費用。“天津媽媽”說:“把他們接來我就得管,生活中的細節,我盡量照顧周到,我經常買了肉、蛋、奶、蔬菜、水果、糕點給他們送過去。兩個孩子喜歡吃土豆、雞肉和橘子,我每次都買一大堆,別人都以為我給食堂采購呢。”“天津媽媽”真的忙不過來,便發動身邊同事,自己的家人一起幫忙。
“天津媽媽”帶著余寧、余鑫在學府醫院驗了血,又到血研所做了全面檢查,輸了血,還做了初步移植配型。輸血后,孩子的精神好多了,身體舒服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顯現出來。看著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在考慮,干細胞移植是從根本上治好地中海貧血的辦法,前提是要有合適的配型和大額資金作保證;如果不移植,靠長期輸血也能維持生命,孩子也能長大成人,也同樣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撐。想到這些,“天津媽媽”心里沉甸甸的,兩種治療方法取任何一種,靠自己一個人的資金力量遠遠不夠,最好有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她萌生了為兩個孩子尋求社會愛心人士救助的想法。
“天津媽媽”在網上發布了兩個地貧患兒的情況,呼吁更多人關注。同時,多方聯系慈善公益組織,想為他們建立捐贈專戶,最終得到天津市慈善協會的大力支持,為余寧、余鑫設了募捐專戶。說起此事,“天津媽媽”對市慈善協會充滿感激之情,她說“市慈善協會如果不設專戶,大家的捐款及使用情況就說不清楚,這個事我就會做不下去,我非常感謝市慈善協會。”
由于地中海貧血是南方高發遺傳病,天津血研所治療的經驗不多,有沒有治療地中海貧血的專科醫院,讓孩子們從根本上得到治療呢?“天津媽媽”開始在網上反復尋找專科醫院。
“天津媽媽”在微博中寫到:“廣州南方醫院有地中海貧血移植專家。我又南下廣州,托朋友約見了南方醫院地中海貧血移植專家吳學東教授。吳教授給我介紹了這種病的移植成功率是80%~90%,這讓我鼓起了信心。我會在亞運會后安排父子三人到廣州南方醫院找吳學東教授醫治。一個做母親的,看不得孩子遭罪,我不是百萬富翁,但我希望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
帶患兒南下廣州求醫。2010年12月1日,“天津媽媽”帶著父子三人來到廣州南方醫院,吳教授給兩個孩子做了檢查,開了一沓子化驗單,還有內臟、心臟彩超、高分辨HLA分型檢測等。“我拿著這些單子去交費,一個孩子是5653元,倆人一共是一萬多元,挺方便,醫院能刷卡。”“天津媽媽”說。
三天后,化驗結果出來了。醫生說,余寧、余鑫身體綜合指標還不算最差,具備作干細胞移植手術的條件。但是,余寧面部畸形過于嚴重,需要到香港作心臟和肝臟功能MRI T2檢查,但需要提前預約。在等待配型和檢查期間,南方醫院為兩個孩子制定了治療方案:“大量輸去白懸浮紅細胞,使血色素保持在90克/升以上,鐵蛋白含量高了服用去鐵劑,可以回天津血研所治療。”
“天津媽媽”帶父子三人又回到天津,在血研所按照南方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繼續為兩個孩子治療。
在治療期間,能不能讓孩子上學呢?余寧11歲了,不能讓他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啊。“天津媽媽”先后跑了兩所小學,直接找校長,商談余寧借讀的事。幾天后終于等來面試的通知,她領著余寧來到校長面前,校長看到余寧嚴重變形的面容,為難地搖搖頭。
網友市民熱情相助,患兒救治有希望。地貧患兒的治療情況在網上公布后,引起許多網友關注,對“天津媽媽”的愛心善舉大加贊賞。充滿愛心的網友們,以自己的獨特方式,紛紛參與地貧患兒的救治和幫扶。網友阿丁,真稱得上是愛心使者,她關注著“天津媽媽”每一則記錄地貧患兒醫治情況和一家人生活變化的帖子,被“天津媽媽”的舉動著實感動了,她決定要宣揚這種精神,讓更多人知道。從此,她對“天津媽媽”的微博幾乎篇篇轉載,極力呼吁。還買了果品和禮物來到地貧患兒的家中看望,鼓勵孩子們樹立信心,戰勝疾病。網友小艾為孩子們送去500元錢還有蛋糕。許多網友鼓勵“天津媽媽”加油,紛紛留言將帖子“頂起”。網友“天津阿姨”還有“天津媽媽”的同事和親友們承擔起接送患兒去醫院看病、外埠治病接送站的任務。endprint
援救地貧患兒的事也引起媒體的關注,在采訪中一名記者塞給孩子爸爸200元,還有一位姓李的記者托人送來2000元。“天津媽媽”說:“許許多多好心人愿意幫助孩子們,我心存感激,我知道我并不孤單。”
在天津市慈善協會余寧、余鑫募捐賬戶上,收到95筆捐款,共178866.3元。最大的一筆10萬元,是“天津媽媽”捐的。捐款人中最小的只有5歲,捐出壓歲錢750.5元,年齡最大的95歲,是兒子代捐的。還有同學代表集體捐了2924.8元。署名向陽花的捐款1436元。捐款登記簿上,有捐幾十元的,也有捐幾千元的,筆筆善款代表著顆顆愛心,人間大愛托起了生命希望。
慈善藥物援助,為患兒提供生存保障。余寧干細胞移植配型沒成功,等待期間只能依靠定期輸血和去鐵了。這期間,中華慈善總會與瑞士諾華制藥公司共同合作了一個慈善項目,由市慈善協會代發藥。該項目是針對慢性輸血患者出現的鐵過載實施藥物捐贈(注:長期輸血會造成人體鐵過載,鐵異常又會造成肝、腎等器官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享受政府低保待遇的家庭,全額免費;非低保家庭要部分自費。市慈善協會及時將余寧、余鑫的情況向中華慈善總會項目部作了匯報,積極申請藥物援助。申辦低保待遇按政策需回原籍辦理,余先榮帶孩子回到四川老家,當地政府為其辦理了低保待遇。經過市慈善協會積極協調,中華慈善總會以最短時間,為兩個孩子辦妥免費領藥的相關手續,并通過四川省慈善總會為其發藥。
瑞士生產的恩瑞格,每盒2200元。目前,兩個孩子每月服用7盒,一年就是184800元,而且,隨著孩子長大,藥量還要隨著體重的增長而相應增加,兩個患兒不移植就要終身輸血和去鐵,免除巨額藥費,對這個家庭是何等重要啊!
2014年7月的一天,余先榮帶著一沓輸血單據來市慈善協會報銷,介紹了他們的近況。他說:“我們在成都城鄉交界處租了一間房,每隔20天左右給兩個孩子輸一次血,自己曾在廣州獻過血,用血可以減半收費,每天服一片恩瑞格,正規的治療使兩個孩子的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現在兩個孩子狀況都很好,也上學了。我跟老婆學會了皮雕手藝,一邊做生意一邊照看孩子,這期間‘天津媽媽還給我買了電腦、照相機等,讓我們做生意用。我非常感謝‘天津媽媽和天津的那些好心人,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現在的安穩生活,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也在關注兩個孩子的情況,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幫助。”
得知余先榮來天津了,“天津媽媽”也趕到市慈善協會來看望。當她看到余先榮面帶輕松的表情,心里踏實了許多。相信那些關心和幫助過地貧患兒的好心人和慈善機構,知道這個情況也會感到無比欣慰,因為,這正是他們希望看到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