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華
摘 要:創新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教師不斷變換自己的教學模式,營造有利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發揮想象,鼓勵學生參與創新,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新思維 質疑 方法 教學模式 積極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24-01
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培養創造性人才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反映了時代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墨守成規。以己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的學習方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1 創設氛圍,孕育創新思維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使之擁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愉悅,才能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首先我把微笑與鼓勵帶進課堂,和藹可親的對待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同一片藍天下的歡樂,尊重與成功。以此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其次,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氛圍。用投影儀放對話配套的圖片,用簡單的語言向學生描繪情景,把學生帶入所學的情景之中,對出現的新單詞利用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讓學生分別由一個單詞連出多個,及時給予鼓勵表揚。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一個個精神飽滿,興趣盎然。使他們創新思維的產生有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2 重質疑問難,引導創新思維
美國人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教會學生求異質疑獨立思考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如果一個學生僅僅記住了各種定理與公式,而不能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發現新問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學習老師講的知識,只記憶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善于創新。那就是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
在教學中突出主體原則,多角度,多方位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景,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利用現學的知識,結合已學的知識去創造去探索。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做學習的主人,開啟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閘門。如Book 2 ,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 Section A 中的 how make mix 等單詞,詞組讓學生展開聯想問答,學生思維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
3 重實踐,激發創新思維
實踐是創新學習的核心,惟有實踐才有創新。因此我在課堂上注重學生手腦并用,合作表演,每課對話都給學生一次到講臺上表演的機會。如Unit 1,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讓學生自己組織一次,結果想象各異。把年齡差大,邀請的有老先生,有小女孩。扮演老先生的學生,把老先生表演的老態龍鐘,把小姑娘表演的彬彬有禮。雖然短短的幾分鐘,卻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之間相互借鑒,啟發。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絡。思維有集中而發散,又有發散而集中,提高了創新能力,表演的淋漓盡致。學生如同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語言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進行想象和表演,使思維得以創新。再利用課外活動,展開“英語角”“英語party”等活動,使學生思維空間進一步擴大。
4 重“雙主”原則,體現創新精神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是一個根本性的認識,每一個學生以不同的興趣點,自覺地、主動地、竭盡全力去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容易在學習中產生新的聯想,或進行知識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較,綜合出新的成果。敢于冒險、敢于參與競爭的支撐,是創新思維的營養。情緒認知和語言技能的特長,投入相互活動的程度等各個方面體現自己的主體性。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的參與者。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并不等于教師喪失了作用,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有挑戰性。沒有教師的協調促進和指導,學生的主體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在課堂上,教師要立足于“導”,學生理解課文、對話要“導”,學生思路受阻要“導”,學生缺乏創新精神要“導”。總而言之,教師是他們發揮主體能力的后盾,培養創新個性,提高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高層次表現,是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必要條件和發展的必然結果。
總之,創新并不都是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及學識淵博的學者們擁有的特權。在實踐中積極培養創新意識,讓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孕育著創新思維,引導著創新思維,激發著創新思維,創新已經融入我們蒸蒸日上的教學工作中。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交際能力,使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對于我們英語教師,也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充實、不斷提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才可能在實施時很快適應起來。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省思、研究與改進,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紅旭.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