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飛達實業有限公司,以其“乘客至上、誠信服務”的理念和優良的服務素質,打造成穿梭于都市大街小巷的流動風景線,哈洽會、哈夏會、啤酒節、冰雪節……這些頗具國際影響力的盛會更凸顯了哈爾濱的時尚、文明與熱情,吸引著八方賓客紛至沓來。800余臺出租汽車向每一位乘客傳遞出了哈爾濱的第一張城市文明名片。
飛達公司多次榮獲哈爾濱市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哈爾濱市出租汽車行業品牌企業、黑龍江省用戶滿意明星、全國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全國交通運輸企業誠信建設先進單位……飛達實業公司以其絕對的實力贏得了諸多榮譽,得到了同行的贊許和羨慕。
2013年,在哈市優秀的士城管監督員表彰大會上,25名受表彰的駕駛員中飛達實業占19名;在出租車駕駛員首次升星活動中,飛達實業以晉星最多令全行業矚目;在全市出租汽車行業考核中,飛達實業連續贏得2012年度、2013年度評比第一名的輝煌戰績。
一、科學決策,銳意改革,克服困難,企業重新啟程
“飛達”的前身為“二運”,曾為城市的道路運輸、基礎建設、抗洪救災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誕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6年,是在由人力車、畜力車組成的合作社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自1973年起,負責領導和管理全市集體運輸企業,隸屬于市交通局,并發展為萬人企業。1986年,“二運”在原客運隊基礎上,組建了“飛達出租汽車公司”。1992年,企業名稱變更為哈爾濱市第二運輸總公司,“飛達出租汽車總公司”成為第二名稱。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體制上的弊端日益凸顯,曾一度處于行業領軍地位的“二運”被沉重的負荷拖向難以生存的困境。2003年8月,市交通局組建飛達新領導班子。面對管理失控、虧損額巨大、職工思想混亂的危局,新班子臨危受命,面對重重困難,開始了改革征程,肩負起力挽狂瀾于即倒的使命。
2005年6月,市政府對市交通局所屬的集體企業實行屬地管理,二運總公司及涵蓋的部分企業統一劃歸道外區管理。此時的 “ 二運” 凈資產余額為
-5827.78萬元,在冊人員3389人,其中在崗職工405人,另有離退休人員1039人。只有改制才是唯一出路,但當時既無國家優惠政策支持,又無相似改制成功案例參考,加之部分職工的不理解造成動輒上百人的群訪、纏訪、鬧訪,改制的道路上布滿荊棘。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2005年11月的職工代表大會上,新領導班子銳意改革的決心和職富企強的信念得到了全體職工認可,改制方案全票通過,職工自愿出資,募集了新公司注冊資本金291萬元。
2006年8月7日,在美麗的太陽島月亮灣電視城,全體股東以高度統一的意志和莊嚴神圣的投票,宣告了改制后的新企業——哈爾濱飛達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至此,“二運”完成了歷史使命而載入史冊,如同浴火的鳳凰獲得重生。
二、創新經營機制,強化飛達品牌建設,關心職工利益,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飛達實業公司成立后,董事會以科學發展的大局思維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確立了具有綱領性作用的“指導思想”:遵循科學與民主決策,以長期發展為核心,以團隊建設為基礎,以有效機制為保障,以持續創新為重點,強化飛達品牌建設,逐步實現職富企強。
董事會繼而制定并組織實施了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書寫下飛達新篇章的序言。歲月年輪的持續運轉,再次見證了重新崛起的“飛達”從平凡到卓越的華麗轉身。
在公司第一個三年發展戰略期內,全面破解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確立了以經營出租汽車為主業,倉儲、物流、駕培為輔業的經營模式;近1500名長期不在崗人員成功與社會接軌;企業三年提高利潤542萬元,一舉甩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三年實現資產增值5766萬元;股東提前兩年得到分紅。創造了卸下多年沉重歷史包袱的奇跡,創造了大集體企業獨立改制成功的奇跡,創造了全面打破虧損局面、實現扭虧為盈的奇跡。
在公司第二個三年發展戰略期內,逐步建立了具有自我優化功能的科學運行體系,再次實現圓滿收官:
公司三年實現凈利潤750萬元;進行了股本轉增,使公司注冊資本翻番至582萬元;股東分紅、員工薪酬福利增長幅度均大大超過預定目標,員工月平均工資2126元,比改制初期的565元翻了兩番。標志著經歷了改制初期的動蕩后,飛達實業公司已經成功步入了穩定發展階段。
在公司第三個三年發展戰略期內,企業利潤總額、股東分紅、員工福利繼續實現了穩步增長;公司注冊資本再翻一番,增至1164萬元;繼續鞏固了行業考核第一名的龍頭地位;員工士氣空前高漲,企業實力不斷增強。
三、加強隊伍建設,注重文化建設,弘揚正能量,用誠信服務打造城市名片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每位員工遵循的行動綱領,是企業文明程度、品牌形象的彰顯。經過數年的辛勤耕耘,淬煉出獨具特色的飛達文化,從而助推飛達實業一路向前。
企業理念:“找方法,解難題,快樂工作;貴堅持,永創新,立足發展。”這是飛達人經歷了艱苦曲折的歷程后,提煉出的企業理念,它指引飛達人披荊斬棘,笑傲潮頭,勇敢地面對新老體制交替帶來的重重困難不氣餒,勇敢地面對結構調整帶來的沖撞不畏懼,勇敢地面對暗礁險灘的阻礙不放棄。飛達實業團隊秉承著這一理念,保持著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團隊口號:“我愛飛達,齊心合力,戰無不勝。”這是拓展訓練中飛達團隊自發形成的口號,飽含著滿腔的熱情和勢不可擋的強勁氣勢。
飛達之歌:“走過了風和雨,走在飛達的路上,獎杯和獎牌告訴我,幸福在前方……”這首由飛達員工創作,詞曲流暢、氣勢磅礴、鼓舞人心的歌曲《飛達路上》是我們的“飛達之歌”。
飛達之聲:公司內刊《飛達之聲》記錄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按月發行,已成為弘揚企業文化、展示員工精神風貌的重要載體。endprint
飛達網站:飛達實業公司網站更加全面、清晰、及時地展示公司的最新動態。
員工培訓:公司注重人才的內部培養,建立了自主的培訓體系。根據不同層面的崗位需求,設計相應的培訓方案,如:組織拓展訓練、打造優秀團隊執行力、駕駛員職業道德、崗位專業技術等各類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技能。董事長、總經理宋貴森還親自授課,與員工分享學習成果,他主講的《成功者的信念》、《領導力與領導者情商》、《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等課程,使員工開闊了視野,真正踐行了管理者就是員工教練的深層次管理內涵。
道德講堂:公司黨委設立道德講堂,通過《低碳生活從現在開始》、《中華禮儀文化》、《溝通的藝術》、《細讀〈弟子規〉》、《怎樣做人》等主題講座,從規范日常行為舉止入手,延展至公司整體形象和品位的提升。
激勵機制:公司實施《管理人員績效管理與考核制度》,定期述職、考核,對員工的工作狀態進行客觀評價,促進了整體績效的發揮,并且使顧大局、有能力、講正氣、創業績的中堅力量居于公司主流位置,為其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激勵各層面員工保持創新的思維和積極工作的狀態,公司按年度評選出優秀員工、工作創新、合理化建議、優秀駕駛員等十個獎項,隆重表彰為公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
熱線服務:公司設立了24小時熱線服務電話,每年接聽電話均達千余個,極大地發揮了服務、溝通、救助的功能,現已成為公司與乘客、駕駛員溝通情感、傳遞關愛的重要紐帶。
文娛活動:公司根據季節開展徒步大賽、知識競賽及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登山等文體活動,親近自然、陶冶身心、增進交流、傳播文化。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新春聯歡會,已成為全體員工歡聚一堂、展示風采、辭舊迎新的歡樂大舞臺。此外,公司定期召開以“傳承服務、傳承快樂”為主題的優秀駕駛員聯誼會,大大增強了駕駛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四、組建雷鋒車隊,奉獻愛心回報社會,樹立乘客至上價值觀,達到企業形象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2012年11月11日,公司組建了雷鋒車隊,現有隊員122名,是哈市最大的公益服務車隊。公司將其納入日常管理序列,任命主管客運工作的副總經理為隊長,黨委書記為政委,各出租汽車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客運總監為副隊長,每一位隊員都經各黨支部認真審核,為駕駛員隊伍中愛崗敬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敢于擔當的優秀群體提供了強大的組織支撐。隊員們以無私大愛踐行了入隊時的錚錚誓言,溫暖了冰城寒冷、漫長的冬季,感動了這個城市。車隊還承載著的士城管、治安聯防110、求助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等多項社會職責,成為守護城市文明環境的流動衛士。
2013年8月,持續不斷的強降雨天氣造成黑龍江省大小河流頻頻告急,肆虐的洪水席卷了黑龍江、嫩江、松花江流域,近1800處險情考驗著黑土地上的龍江兒女。8月31日,飛達實業雷鋒車隊15名隊員滿載著1600余名飛達人的愛心,驅車千公里趕赴受災最為嚴重的同江市,為抗洪一線運送了價值四萬元的救災物資。巨源鎮大堤上,12名雷鋒車隊隊員扛沙袋、堵管涌。飛達人用奉獻和大愛與抗災軍民一起扛起了保衛家園的重擔。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飛達人都慷慨解囊,累計捐款10余萬元,為災區人民送上縷縷溫暖的陽光。
在歷屆中高考期間,飛達實業公司均組成愛心送考車隊,給予考生和家長真情關愛。送考的過程中涌現出大量感人事跡,不僅將來自貧困家庭的三胞胎兄妹和被母親禁錮家中15年的女孩姜巍等考生送入大學校門,還給予了助學捐助,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此外,捐助愛心車票、援助孤困兒童、幫扶困難家庭、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獻出愛心……飛達人胸懷感恩之心,以點滴的凡人善舉溫暖著這座城市,為創建文明城市助力加油。(編輯/李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