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彥+閆工
[關鍵詞]世界建筑裝飾;中國建筑裝飾;設計發展
當今世界建筑量大面廣,種類繁多的建筑類型包羅萬千,裝飾千姿百態,從建筑的意義上看,商店、大型超市、體育場館、醫院、學校、住宅、會館、電影院、娛樂城,隨著與迅速發展起來的世界經濟相互競爭和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伴隨著建筑形式的不斷變革,裝飾結構也在不斷地革新。近年來,建筑的大型化也給建筑裝飾業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新形式、新特點,無一不說明了世界性各國的傳統,建筑裝飾方式向著更加復雜的方式轉化.
五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現了現代的超市和連鎖店,它的建筑面積可大、可小,但外裝飾和內裝飾都要求要統一色調,統一商標,統一燈光的標識和統一的展板,在經營、公用設施、綠化、空間整體上相互配合協作、在舒適、美化環境和公共設施方面比傳統商業街有明顯進步,如把食堂、酒吧裝飾成火車車廂停放于車站的樣式。又如大泉學園購物中心在外部設計了一個模仿蓬皮杜中心的外露自動扶梯。其意圖是為了頂層單獨利用時管理方便,且又結合地形。三井大廈廣場降低標高后利用與道路的高差設人工瀑布和花臺,利用一條裝飾性的步行平臺架空道作道路與建筑外裝的空間聯系體,既起交通、觀賞作用又為底層瀑布水池休息廊遮風避雨,而且廣場分內外兩部分,空間富有變化。把高層建筑地面裝飾部分的空間處理得富于公共性、舒適感和人情味,俗稱陽光城的池袋60層大廈,商店街中心布置貫通到頂的中庭,設有音控變化噴泉。在街道轉角部設提高標高的公園廣場直通商店街頂部屋頂廣場。對我國通稱街頭的小品的公用裝飾設施(日本稱為街具),根據使用性質分為:休息用具——座椅、凳子。美國從上個世紀40年代后期就出現了沿高速公路開設的商店——包括一個超級市場、一個雜貨店和幾個服務性商店組成的小型鄰里中心。在70年代引入到新建或改建的城區商業中心,并常常與展覽、劇場、旅館、辦公設施等結合形成新的綜合中心、1—2個大型商店布置在30—50個專業商店的兩端作為人流主要的吸引點,長廊兩側布置約定150家各種專賣店。樓上餐廳與通向室外的平臺相連,內部各層色調變化不同,在“拱廊大街”為極其東方特點的黑、白二色,而在“虹的園亭”中隨著自動扶梯的上升,處理為虹的七色光譜變化,加上頂光射入,產生出人造虹的效果。
俄羅斯鄂畚斯克市商業中心位于市區的一個傳統商業區,占用原來老商場的大片空地,是中央廣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行道的步行人流交叉口,這些環行道口好像是該商場內部交通的延續,并和商場空間連在一起。
比利時布魯塞爾第二購物中心的門面裝飾別具一格的形狀,顏色,材料使人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認出它。不僅如此,它還保持了與周圍環境,原有街道和其他商場之間的協調。
聯邦德國漢堡漢司斯商業街的設計師們將美食市場安排在新型的現代化的入口處,入口處的空間更有誘惑力,從這里可以看到多層的,上面覆蓋著玻璃圓頂的四季庭。在夜晚或非假日時,游客漫步在商業街里購物或消遣,增加了拱廊商業街的顧客,兩著互為補充。使設計擺脫了簡單化的感覺。鑲嵌在拱廊地板上的歷史畫,青銅浮雕等,創造了漢斯人最引以為容的和諧,高雅,莊重的氣氛,漢斯商業街也因此聞名。
中國的建筑裝飾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專業性很強 ,十分實用的新興邊緣科學上,如何從我國國情出發,把群體性建筑或標準中見俊秀,這種外表淳樸簡約,內部富麗堂皇的建筑風格的形成, 動物為主的吉祥紋樣,還有取材本地的黃山松濤,白岳飛云, 白湖光等自然風光。作為國家或地區象征的建筑如北京國賓館,新疆迎賓館的裝修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追求著民族風格,按照中國園林的布置手法去安排梳密有序的空間序列,組織不同層次的景區。各景互相襯映,庭院道路蜿蜒曲折,達到步移景異,富于變換,妙趣橫生,讓人一領中國園林的情趣,迎賓院有的裝修為伊斯蘭,平面布置講交對稱,門窗沿用伊斯蘭特有的尖圓拱券,特征明顯,在中原鄭州嵩山飯店,你會覺得他們的裝飾設計色調典雅,改善了吧臺環境景觀,還起到了多幻覺空間的多象征性裝飾的點睛之用,如頂棚采用磚裸露,顯然是建筑外形的造型再現與室內,達到了建筑裝飾內外視覺共享的效果。這種把建筑外墻的自然韻味,且粗獷結構之美帶入室內,是室內設計向大自然回歸,也體現了適應身處室內。我國的古代傳統裝飾不僅影響中華文化的世代傳承,也影響著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北京奧運村娘娘廟的重新裝修,飛天娘娘的雕塑,古鐘的設計都充分反映著站在拱橋上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揚光大,激情和夢想齊飛,奮斗與超越同在,盛會雖然過去,圣火不熄,奧運留下的文化物質遺產永在,古都風貌的重現,城市環境的美化,奧體中心地帶綠樹環繞,林水相映,北京奧運會的場館有兩個“世界之最”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建筑——“鳥巢”,世界上首個基于“氣泡理論”建造的多面體鋼結構建筑——“水立方”,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碧波霞飛,站在拱橋上眺望賽場,迷人景致遠近錯落。作為北京特色之一的胡同,四合院,是構成北京舊城風貌的基本之素,京城內外,中軸南北。時光在古老的街巷與紅墻綠瓦的宮闈間流動,現代化的樓盤與皇家的建筑群相互輝映,古風天地間,京城神韻猶在。
保護文化遺產,守住精神家園。讓世界建筑更加輝煌。讓中國建筑再為世界文化遺產傾注新的血脈。讓它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瑰麗寶藏,是人類共同的物質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風范.2008年10月號總第66期.
[2]世界建筑.1986年2月號.萬鐘英《現代
商業空間》.
[3]裝飾.1993年1月.張綺曼《中國室內發
展的新臺階》. 鄭曙陽 《 城市居室設計
的現狀》.
(編輯/永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