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孫曉霽
摘要:在馬克思主義這一宏大理論工程中,古典政治經濟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現代社會的新科學,它以對經濟領域的實證分析取代傳統政治哲學的先驗觀念論建構,開辟了一種理解現代社會的全新理論境界,從而為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創造了必要的學科條件。
關鍵詞:馬克思;古典政治經濟學;關系
一、政治哲學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古典政治經濟學興起于 17-18 世紀的英國和法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政治哲學的誕生,而近代政治哲學是對古典政治哲學實行決裂和反叛的產物。近代政治哲學徹底修正了古典政治哲學對人性的理解,用人的權利取代德性和義務作為人性的新根基:文藝復興時代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是,原來那些基于人性的欲望并非罪惡,而是一些合理的需要;啟蒙運動的本質是通過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和傳播把人天性中的自私轉化為開明的自利,使之成為公民社會的穩固基礎。
在西方政治哲學的傳統中,對社會的理解總是由哲人們從先驗的觀念論出發構造某種具有終極意義的人性概念和制度規范,比如霍布斯、洛克等人的契約論思想,就是把政治社會視為以個人利益為目的的理性的創制物。大約從孟德斯鳩開始,近代政治哲學的方法發生了從先驗觀念論向經驗主義的轉變,開始考慮到地理、風俗、人口、貿易等物質環境因素對政治的影響。作為這次方法轉向的重要結果,斯密以政治經濟學的實證研究取代傳統政治哲學的先驗建構,開創了西方學術史的新時代?,F代社會是一個經濟型社會,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就是現代社會的政治哲學,它絕不是一個與政治哲學完全分離的異質性學科領域,而是使經濟取代倫理上升為現代政治哲學的核心議題。
二、古典政治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古典政治經濟學為馬克思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這就是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科學對社會的發現。“政治經濟學是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理論分析”,它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作原理的理論平臺上,探討了資本積累與階級沖突、生產邏輯與分配正義、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等一系列現代社會中的重大政治問題。以政治經濟學為出發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本身的邏輯與歷史結構進行了更徹底的否定和批判。馬克思認為,斯密的價值論包含著內在矛盾,這反映在其方法的二重性:一方面,他要研究諸經濟范疇的內部的關聯。另一方面,他又依照這種關聯在競爭的現象中,在一個不科學的觀察者眼里,并且在一個對資產階級生產過程實際抱有私利的人眼里表現出來的模樣,加以敘述。前一種方法正確地表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部關聯,馬克思稱之為“資產階級體系的生理學”;后一種方法則只是對資本主義外在現象的描述。斯密政治經濟學方法的這種二重性產生了雙重歷史后果:前一種方法為英國社會主義者和馬克思剝削理論奠定了思想基礎,后一種方法則成為庸俗經濟學和各種功利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前提。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到社會主義理論,李嘉圖作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繼承了斯密方法的革命方面,在揭示“資產階級體系的生理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三、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
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就是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存在方式的批判,資本主義的“內部聯系一旦被了解,相信現存制度的永恒必要性的一切理論信仰,還在現存制度實際崩潰以前就會破滅?!迸c政治經濟學家不同,馬克思不是要提出一種新的關于財富生產的經濟理論,而是要對政治經濟學的財富理論予以根本性的批判,以此中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自然規律”,實際地實現社會關系形式的變革。所以,“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反經濟的理論,這種批判拒絕回到政治經濟學,然而恰恰相反,科學是一種對抗性的運動?!瘪R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并沒有止步于對經濟的實證分析,而是要在社會和歷史的更大平面上,把實證研究引入到對資本主義的政治批判和倫理批判這樣一個總體性理論規劃當中。它表明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必然導致社會革命,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將揚棄資本主義,從而實現人性的復歸。于此,馬克思的工作以更高的政治訴求和理論思維回歸到政治哲學的先驗界面?!罢缃洕鷮W家是資產階級的學術代表一樣,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是無產者階級的理論家?!瘪R克思的這個論斷表達了他自己的經濟學研究與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區別,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必然通往社會主義。對于馬克思而言,資本主義并非是不正義的,但卻是非人性的,它處處表現為人類生活的異化狀態。資本主義是這樣一種生產體系,它建立在勞動力被當做商品進行買賣的基礎上,結果在創造巨大社會財富的同時造成大面積的社會貧困,并使人的個性受到壓抑。對于古典政治經濟學而言,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的形式與內容是分離的,從斯密到李嘉圖,勞動越來越被實證化,最終僅僅視為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這必然導致遺忘生產與人的生活、經濟與社會制度的總體性聯系。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和雇傭勞動的考察,則是要在歷史學和社會學的更大平面上,勘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性結構和存在論前提。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奠基于這一見解:生產決定分配,消除物化社會關系不可局限于分配正義問題,必須訴諸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革命。這既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根本觀點,也是馬克思超越早期社會主義者從分配正義入手所達到的新的理論境界。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曾經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與資本主義相比,以前的一切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為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資本主義時代,自然才表現為服從于人的需要的力量。盡管如此,古代的觀點仍然比現代崇高得多,因為它把人當做生產的目的。而現代觀點顛倒了這種關系,把資本積累當成生產的目的。然而,自由王國只有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人之為人的自由并不需要為擺脫資本主義物化邏輯的制約而放棄現實中物質財富的生產和占有,而是運用物質的力量將人性從物化邏輯下解放出來,變成自由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王慶豐.馬克思的《資本論》與古典政治經濟學[J].學術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