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寶娣 吳斌
摘要:分析了當前農村生豬屠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農村;生豬屠宰;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91-01
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據筆者在基層調查了解,當前農村生豬屠宰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面。
1 存在的問題
1.1 存在偏、小、臟、亂、差等現象
不少生豬屠宰場都是過去老食品站改造而成,少數是個人投資,位置偏僻、規模小,設施簡陋,有的年久失修,墻壁開裂,排污排水不暢,待宰、屠宰與生活辦公場所不能嚴格區分,手工屠宰作業,夜間屠宰作業擾民,場地內整天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糞便四溢,豬肉品質難以得到保證。
1.2 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食品屠宰場的管理人員大都是“三置換一保障”改制后的留守人員,原屬市商務部門管理,后劃各鄉鎮人民政府屬地管理,這些人員的工資報酬都是通過生豬經營者到場屠宰生豬所上繳的費用來解決,普遍存在養老、醫保難落實,上面不管,下面不想管,工作存在不滿情緒,消極對待。生豬屠宰量跟他們的收入相關工作,駐場檢疫員一般都是1~2人,有的還是兼職,夏季一般都是14:00~15:00點進場,其余季節一般都是15:00~16:00點進場,生豬經營者容易掌握檢疫員規律,易造成檢疫工作出現真空,鉆空子,一方面是少數檢疫人員責任心不強,宰前檢疫、宰后檢驗不能嚴格按程序執行,有的不進行“瘦肉精”、“旋毛蟲”檢測,上下班有遲到早退的現象,檢疫把關不嚴,業務流程不熟練,檢疫設施不配套,工作環境差,出現突發情況難以有效應對。另生豬經營者準入門檻低,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少數生豬經營者不服管理,甚至聚眾阻撓對抗,“注水肉”、“白肉”、“病死豬肉”時有發生,造成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1.3 執法隊伍勢單力薄,起不到震懾作用
靠1~2名檢疫員和屠宰場管理人員難以管到位,力量不足,經費難以保障,在執法過程中容易出現謾罵、阻撓,甚至毆打執法人員,但對不法者處理往往不力,甚至助長其囂張氣焰,另在執法過去中有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在屠宰場是檢疫部門的事,到流通環節是工商部門的事,措施不力,有的甚至放任自流,造成管理混亂,起不到震懾作用。
2 改進意見和措施
2.1 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和職業管理
對生豬經營者每年工商管理部門和衛生部門要對其進行年檢,不參加年檢,或年檢不合格的不得從事生豬經營,農業和工商部門每年要與其簽訂承諾書和責任狀,落實主體責任,定期舉辦法制講座和案例分析,不法經營者要列入黑名單,落實重點監管;對定點生豬屠宰場的管理人員要簽訂責任狀,實行考核測評錄用,對駐場檢疫人員要簽訂責任狀,定期考核,組織業務和法律培訓,參加檢疫操作技能大比武,加強日常監管和力度,政行風,樹形象,層層落實責任,明確監管,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2.2 科學合理布點,不斷提高統籌管理的能力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根據有利于生豬經營者,有利于生豬屠宰管理,有利于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來科學規劃,合理布點,屠宰場的建設要標準化,設施要機械化,布點要科學化,管理要規范化。對新建的生豬屠宰場資金來源,可以對現有生豬屠宰場進行盤活資產采用,能人投資,政府扶持,多招并舉等建生豬屠宰場,對不能確保豬肉品質安全的現有生豬屠宰場進行撤并整合,這一管理力量得到整合,可以有效遏制“注水肉”、“白肉”、“病死豬肉”流向市場和餐桌,可以有效遏制不法經營行為的發生;可以有效防止生豬管理費用和檢疫費的流失,可以節約行政成本和運行成本,加強對生豬屠宰管理隊伍的日常監督。生豬屠宰場撤并整合后,要實行配送制,方便市場需求和生豬經營者經營。
2.3 加強執法體系建設,促進協同管理的能力
生豬屠宰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靠政府牽頭,成立綜合執法隊伍,涵蓋農業、工商、衛生、藥監、城管、公安等部門,城鄉一體,上下聯動的執法隊伍,建立健全執法隊伍聯合執法、各負其責的運行機制,加大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做到有人員、有經費、相對穩定,使生豬經營者不想違法、不愿違法、不敢違法,讓違法者無藏身之地,讓經營者守法經營,不斷改善生豬屠宰管理秩序,提高豬肉品質,真正讓群眾吃上“放心肉”,努力使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