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LIU Liu;孫秀華SUN Xiu-hua;劉萍LIU Ping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 050091)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91,China)
我國改革實踐工作不斷推進,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針對區域經濟建設,高職院校改革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 號)針對創新高職人才培養與加快經濟建設特意提出“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要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根據國家制定意見及規劃可以看出,高職院校不但要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要以區域經濟建設為出發點,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實用性人才,使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狀況相匹配。
結合河北省實際情況,早在上世紀末,河北省就開展了高職教育,最初的高職院校由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發展而來。但由于歷史因素制約與影響,社會對學生的認可度不高,加之政府不太重視,高職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所起作用沒有得以充分的展現。本文結合省內經濟建設發展情況,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探討。
盡管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界定研究已久,但從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學者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的從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運行機制和結構狀態,主要體現在不斷再現和持續的人才培養活動中。筆者所理解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如何定位人才培養”與“如何實現人才培養”,簡而言之就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與“如何培養人”。所以,人才培養的方案、人才培養的定位、人才培養的條件、人才培養的評價及人才培養的運行五大因素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真正涵義。
高職教育得以發展的源動力是區域經濟在人力資源方面的需求。高職教育發展主要來源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特別是經濟發展中的人才需求,而不是教育自身。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緊密依托區域經濟,為了能夠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高職教育有必要培養大批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較強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高職教育得以發展的物質保障和物質支持的來源就是區域經濟。高職教育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需要區域經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同時,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際,進行高職教育,需要結合當地的產業結構,以確定人才的培養方向,確定人才培養未來的發展模式。區域經濟發展作為高職教育發展的支柱,直接決定了高職教育的規模以及整個體制結構。
經濟需要改革,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改革。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需要適應此改革的高技術人才,而經濟改革的人才需求就會反映到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應對教育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便符合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
根據該省有關數據統計分析,2011年,河北省高職院校58 所,專業大類19 個,專業布點1440 個,但是根據河北省三大產業結構分析,各專業技術人才所占比重嚴重失衡,存在嚴重缺乏專業人才和非專業人才過剩的現象。此現象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建設不相匹配造成的。
4.1 人才培養的目的是服務于區域經濟人才培養的目的是要為經濟的發展培養出合適的人才。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多類型、多層次的人才,其中具有較大比重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發展狀況等,致使區域經濟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高職院校應適應區域經濟變化帶來的人才需求的變化,對人才培養模式做出及時的調整,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4.2 人才培養的方案與區域經濟相銜接人才培養的方案是高校在明確人才培養目的基礎上來體現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規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應當以就業為導向,根據行業、企業實際崗位的需要,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和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只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銜接,才能培養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展現自己的優勢。
4.3 人才培養的條件與區域經濟相依托人才培養的條件包括多個方面,比如教學條件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人才培養的條件與區域經濟相依托就是指學校要與企業結合,既要學校聘請企業內部高級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又要高職院校教師切身實際地參與到生產之中。既要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建立真實的校內實訓基地,又要與行業企業合作,拓展校外實訓基地,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得以保障。
4.4 人才培養的評價與區域經濟相結合人才培養的評價與區域經濟相結合需要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教育質量評價活動,以區域經濟的實際反饋結合培養目標,科學地多方位地進行評價。一切從實際出發,人才培養也需如此,人才培養要結合實際的工作崗位,制定一套能夠客觀反映工作實際需要的質量標準。
4.5 人才培養的運行與區域經濟相融合人才培養的運行與區域經濟相融合就是使人才培養的方案得到落實。雖然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地方,但是學校培養人才最終也是為經濟發展服務,所以人才培養還要深入到行業企業當中,需要行業企業的積極配合和廣泛參與。由于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于人才培養來說具有很大的被動型,這時更需要企業的參與,能夠快速地將人才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作出及時的反饋,以保證學校對于人才培養模式作出相應的調整,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才培養的運行與區域經濟相融合,還需要積極組織開展頂崗實習、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等,要有相應的實踐、實訓教學規章制度,從而有效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總之,高職院校需要結合區域經濟,融入到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為經濟的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采取開放式教育,使人才培養的目的、人才培養的方案、人才培養的條件、人才培養的評價以及人才培養的運行五個方面與區域經濟建立緊密的聯系,緊密的結合。高校不但要了解當前的經濟形勢、就業趨勢,主動深入到企業中去了解各專業人才需求,獲得企業的幫助與支持;更要讓企業積極地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根據區域經濟建設需求,同高校一起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計劃,評價人才培養質量。這既是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相結合的雙贏選擇,也是高校獨具特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朝陽之路。
[1]孫祥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1(09).
[2]梁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8).
[3]黃睿,鄧潤梅,胡文英.發達國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啟示[J].知識窗(教師版),2011(07).
[4]周偉.完善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運行機制的探究[D].河北大學,2014.
[5]陳曉輝.高校人才培養政策對大學生自治能力培養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4.
[6]魏東.論“三個面向”在人才培養中的戰略地位[D].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