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清
摘 要:教育是每個國家最為關注的事情,因為它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甚至是一個民族的崛起。當下的中國,在用人制度上,并沒有做到完善相關的規定,公平、公正、公開、合理的用人機制只有在那些“條條框框”里面才能看見。在社會上存在著學到的知識不能運用于實踐、所學專業與經濟不能有效接軌以及對中職學生存在偏見等等現象,種種原因使得中職生一直存在著自卑心理,導致中職生不想學習,教師也放松管理,最后教學效果得不到體現,學生學習一塌糊涂。該文通過對提升《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效果的方法展開論述,旨在提高中職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 《政治經濟與社會》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151-02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師的努力,學生在一堂課上能夠學到的真正的知識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一直以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老師與學生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重要的理論難題。相關研究表明,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既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專業工具,也是提升教學專業地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可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勢在必行,提升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的效果,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 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廣泛應用情景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經常是以說寫為主,老師給學生們的印象,就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巴,然后在課堂上像孔老夫子似的一邊搖頭一邊念書,但是對于學生是否有認真聽、是否在聽則是不管不問,對于學生來說,老師所說的話無疑是“催眠曲”,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與時代脫軌,它在當下的教學中已經發揮不了任何的作用,已經沒有了存在下去的必要,既然它已經成為一種不適用的教學方式,我們不得不將它取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做到依據課堂目標,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學生難以理解的理論化的東西,運用于實踐會讓學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此外,可以運用現代高新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為這樣一個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積極的去學習,從而學生能夠很快完成學習的目標。比如:在講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視頻、音像等,這樣學生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視頻上,在視頻中,學生會了解到一些相關的知識,但是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學生認真聽課的源泉,求知欲會促使他們學到真正實用的東西。在講到“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一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進行一些簡單的調查,在實踐中了解人們是否有依法行使權利、為什么要依法行使權利以及怎樣依法行使權利,對學生來說,比在課堂上聽著那乏味無聊的理論強得多,可謂是事倍功半。可見,情景教學是適合學生的合理的教學方式,學校以及教師要做到廣泛的運用情景教學。
2 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會換位思考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都扮演著指導與引領的作用,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路標,也是學生迷茫時的燈光,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整個課堂的掌控上,他主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此外,所有課堂上的關于氣氛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等都需要教師的幫助。現在的中職生,大多年齡處于17,18歲,這個時候的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他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優勢給表現出來,他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得到大家的贊賞與表揚,這將會是驅動他們前進的力量,是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的源泉,也是讓他們勇往直前的能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利于學生了解的章節讓學生來進行備課、講課以及評課,而這時的教師則是換為學生,他們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學生,比如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在課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堂進行評價、補充以及完善,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學透自己所準備的內容,但是在課上教師則安安心心的擔任著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在教學的這個過程當中,學生自己去組織想說的內容,并且盡最大的努力合理的把它說出來,當學生在準備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利用一切身邊的資源去找尋答案,比如手機、電腦、圖書館等等,這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契機,在與老師互相的合作與互動中,學生對所學知識越來越有興趣,逐漸的去探索、去發現、去挖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且教師能夠發現并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3 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努力建立起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中國古代有這么一句話:“親其人,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在教學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教師來說,教師要做到真正的想學生所想、求學生所求、好學生所好,在平時多多的與學生交流,在交流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也不是“威力無窮”的訓話者,他是放下了教師身份的我們的朋友,也是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尋找幫助的對象,在這里,教師放下了所謂的“師道尊嚴”,有的只是平等的心態,以最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與學生進行朋友之間的對話,當教師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可以去問學生,這就是所謂的從師于生。其實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僅體現在年齡上,還體現在理解能力上,也許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代溝,比如,現在的學生如果與老師說“GF”與“BF”,我相信大多數的老師都不會理解其實它們是“girl friend”與“boy friend”的簡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做教師的辛苦,從而做到尊重教師,但是教師也應該謹記,尊重與寬容是相互的,比如,在某一節課堂上,你發現一名學生在桌子下面鼓搗著什么東西,沒有認真聽課,此時你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走到他面前劈頭蓋腦的給以一頓批評,不管不顧學生的面子,另外一種就是停止講課,然后關注著那名學生,相信那名學生會最快的回以你視線,這時候他就會發現你的意圖,并且糾正自己的錯誤。兩種方法相比,顯然后者更為可取,因為它在不耽誤教學進程的基礎上,避免了與學生的正面沖突,同時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真正的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endprint
4 對學生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穩定學生學習的熱情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一門較為理論化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有很多知識需要硬背,但是由于學生學習方式的不同,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大的成績差距,這樣的差距讓考試考得不好的學生感到從所未有的壓力。對于一些特別努力的學生,他們起早睡晚,最終的目的是學懂知識,但是由于記憶力不強、學習方式不對等等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會付之東流,記得以前高中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特別用功,早上六點不到就起來背單詞、讀課文,晚上當所有人都睡了她還在做練習,她的目的是考上自己中意的大學,這樣的努力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最終她卻沒有考上大學,不是她不努力,不是她不用功,而是學習方式不對勁導致她事倍功半,我也不能片面的說她失敗,因為她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人因為其自身原因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單單憑借一張考試試卷而評價學生學習的優劣,一張卷子評定一個學生的學習好壞這種不適當的考核辦法必須得改革,因為很多學生在平時不用功,在考試的時候卻想方設法通過考試,教師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卻忽視那些正在努力奮斗的學生,久而久之,努力學習的學生沒有了學習的激情,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可見,一個合理的、適當、多樣的評價制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可以把評價方式改為卷面與平時表現的結合,例如:期末考試的成績占評定的50%,平時的表現占50%,而平時的表現涉及出勤率、上課認真聽講的程度、課后作業的完成率以及社會實踐等等,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機制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5 結語
通過學習《政治經濟與社會》,可以讓中職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有關知識,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馬克思相關基本觀點的教育,有利于提高所有中職生辯析社會現象以及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對中專生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提升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學校以及教師借此機會尋找到真正適合學生的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學到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的東西。總之,老師要運用一切可行的辦法創建高效、優質的課堂,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東西,這是為學生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廖冬.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現狀與對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3(4).
[2] 黃建棠.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3(8).
[3] 黃少田.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4).
[4] 劉建明.項目教學與任務驅動法的應用—— 以《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為例[J].學理論,201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