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
摘 要:客觀性是新聞采訪的一個重要原則,而民生新聞是直接和廣大百姓接觸的新聞采訪,因此在采訪中會遇到各種人和各種瑣事,很容易受到干擾。因此如何把握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民生新聞采訪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提出了改善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民生新聞 采訪 客觀性
中圖分類號:TK22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229-01
1 相關內容簡介
1.1 民生新聞采訪簡介
民生新聞節目是從2002年開始的,它涉及報道的內容很廣泛,包括百姓生活中的就業、教育、生活環境等各個方面。民生新聞報道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廣大群眾的共鳴,因此很受老百姓歡迎。
1.2 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原則簡介
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主要包括事實真實,過程真實,有限度真實和即時性真實。其中事實真實主要強調和客觀事實符合,新聞需要完全立足于事實,應用事實,并且以事實作為判斷依據,這是新聞客觀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過程真實是指新聞穿過的過程需要真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有限度真實是指新聞報道和報道對象的本來面目要絕對的符合,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新聞的真實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范圍。即時性真實是指新聞主要是針對一定的對象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報道的。
2 目前我國的民生新聞采訪的主要存在的問題
2.1 民生新聞的真實性程度比較低
由于民生新聞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廣大的普通百姓,而我國廣大百姓的文化水平、見識等方面比較低,因此他們對于事實的表達以及理解方面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而且民生新聞內容通常比較瑣碎,人物關系比較負責,受訪人員由于個人角度和喜好會對事實存在一定的偏見。在這種情況下,民生新聞采訪所得信息的真實性程度就比較低,因此需要多方求證,仔細分析。雖然由于新聞的客觀性具有限度真實的原則,任何新聞都不可能達到100%的真實,但是要盡可能的提高民生新聞的真實性。
2.2 記者的采訪過程缺乏客觀性
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需要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民生新聞的客觀性。但是目前一些新聞工作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都親自參與到了事件中,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甚至直接成為事件的當事人或者是積極的參與調解,而這些行為都會直接的影響事件結果。還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直接利用新聞媒體的影響力來干預事件的進程,從而直接影響事件發展的最終結果。而媒體的影響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觀眾對事實的判斷,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媒體的公信力,不利于新聞事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新聞工作者應當做的就是對事件進行客觀的采訪與報道,讓大眾得知事實的真實情況,得到大眾關注之后推動問題得到解決。
2.3 新聞采訪語言比較籠統、含糊
由于民生新聞采訪的對象主要是廣大老百姓,而有很大一部分的老百姓的知識文化水平比較低,因此表達能力受限。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為了更加有效的和受訪者進行交流,需要采用一些違背新聞客觀性要求的用詞,例如采用一些夸張或者過度的形容詞,而這是保持新聞采訪客觀性的一個禁忌。有一些新聞工作者會采用“近況、前不久、最近”等詞語,而這些詞語屬于比較籠統和含糊的新聞用詞,導致觀眾無法抓住新聞的要素,損害了新聞采訪的客觀性。
與此同時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一些新聞工作者在采訪時過多的對事實進行發表個人的意見,這些個人意見的發表容易對觀眾進行誤導,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主管色彩,這和新聞的客觀性要求不符。民生新聞應當主要記錄事實,讓事實說話,觀眾自行對事實進行評論,而不能在報道民生新聞時自己直接進行點評。
3 保證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的方法
3.1 新聞工作者需要樹立客觀性意識,端正工作作風
為了實現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新聞工作者需要牢記自身職責,對新聞采訪和報道的各個方面都要貫徹客觀性的原則。在采訪的過程中要保持客觀,不能因為自身私利來采用某種方式來誘導采訪對象說出一些不符合事實的內容,即使這些內容能夠吸引一些觀眾,但是謊言最終會有被戳破的那天,這只是暫時的;同時記者也不能為了嘩眾取寵而采用比較偏激的語言來進行新聞采訪,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觀眾造成誤導,影響了新聞采訪的客觀性。
3.2 對于民生新聞的采訪需要深入的采訪
為了保證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對于民生新聞的采訪需要深入的了解和采訪。對于民生新聞而言,普通群眾是利益相關者,因此要深入采訪群眾來獲得真實的事實資料。而不能為了節省時間,僅僅進行一些簡單的采訪,或者僅僅對管理者進行采訪,這些都會降低民生新聞采訪結果的真實性。同時,新聞線索對于新聞采訪也十分重要,不管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提供的線索,還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提供的線索,新聞工作者都應當一視同仁。不能夠因為是前者提供的線索就積極的關注,也不能因為是后者提供的線索,出于憐憫之心就不對其真實性進行調查就進行報道。總之,新聞工作者不能因為個人情感而影響新聞采訪的客觀性。
3.3 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由于民生新聞采訪主要貼近廣大群眾的生活,因此所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社區、鄰里或者是家庭里發生的事情,涉及的人員比較多,事情瑣碎,而且各個人員都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分清楚是非。這就對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需要積累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保持頭腦冷靜,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事實進行分析,對于從各個受訪者中得到的信息來分析,除去錯誤的,保留客觀的,對事實進行有效的整理,這樣才能夠使得民生新聞的報告更加的客觀。
4 結語
客觀性是新聞采訪的一個重要原則,民生新聞也不例外。為了更好的為廣大百姓服務,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新聞工作者應當從新聞采訪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把握客觀性原則,包括采訪過程和報道過程;與此同時,新聞工作者應當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并且在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相關經驗,使得民生新聞的客觀性得到很好的體現。在這種情況系啊,民生新聞能夠幫助媒體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而且民生新聞能夠更好的發揮聯系政府和群眾之間橋梁的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天,程前,張金輝.解讀電視民生新聞現象[J].傳媒觀察,2004(8):54-56.
[2] 劉欣星.淺談電視民生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新聞客觀性[J].青年文學家,2012(6):30.
[3] 李宏波.小議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客觀性—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J].人文論壇,2010(5):175-176.
[4] 季凱.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客觀性——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J].新聞與出版,2012(7):180-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