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飛YOU Fei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淮安 223003)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aian 223003,China)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生就業質量效果如何,是學校是否辦得好的天然試金石。筆者從2012年到2013年,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11、12、13 級畢業生進行了調查走訪,結合麥克思分析報告,試圖從實證角度看高職院校提升畢業時就業質量效果提升的途徑。
表1 是機電工程系2011 屆各專業畢業六個月后的總體就業指標一覽,在這個基礎上計算出了機電工程系專業就業競爭力指數。就業競爭力指數綜合了就業率、月收入、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這三項指標,是對大學培養的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綜合評價。

表1 該校2011 屆各專業畢業半年后就業競爭力排名
結合全院的2011 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指數調查,最高的專業是微電子技術(91.5%),就業競爭力指數最低的專業是數控技術(79.1%),三個專業,差距很大。
從上述調查中可以看出機械專業的學生就業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除了與大學多年擴招,人數劇增因素有關外,主要內因還是專業設置、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等方面的問題。
2.1 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趨同,就業市場供大于求 機械專業作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學科,社會需求量大,學生就業曾一度很搶手,導致許多高校一哄而上,都開設相關專業,專業雷同度高。從需求角度講,近年來由于房地產投資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企業運營成本、人工成本的上升,制造業利潤下滑,很多中小企業艱難生存,整體不景氣,用工需求降低,也導致了供需市場的逆轉。
2.2 高職生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低,教學難度大隨著多年高校擴招,生源數的減少,高職生的生源質量日益下滑。不少學生的數學、物理等基本知識非常缺乏。對機械制圖、機械設計、理論力學這樣的理論課程,學習起來力不從心;其次,本學科行業性強,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應用比較少,沒有具體的模型和印象,如果沒有學習動力和自制力,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影響供需雙方的滿意度。
2.3 學院地處蘇北,就業渠道窄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蘇北淮安,對比蘇南城市,制造業無論從行業規模還是企業效益還有不少的差距。
3.1 加強校企交流,注重課程設置 學校在開設專業課程時充分聽取行業、企業的意見,聘請行業專家擔任院(系)的企業主任,直接參與專業設置決策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老師每年都會到企業“充電”,回校后教研室組織開會充分討論,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始終讓課程緊跟企業技術革新的步伐;其次,學校注重學生“人生價值觀、工作價值觀和職業發展觀”的培養,始終以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為核心,將行業文化素質訓練作為著力點,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3.2 營造校園環境為載體,浸潤工業文化 富士康、聯想、西子奧的斯等優秀企業文化,畢業生企業實訓、工作的場景等都以生動的方式在學院教學樓、實驗室展現,學生隨時受到工業文化的侵染和熏陶。機電工程系還精心布置了企業文化長廊,按職場化的環境建設車工、模具、數控實訓車間,學生按企業員工要求統一著裝和規范操作;在學院,每個畢業生畢業時都有“雙證書”:一份畢業證書,一份對應工種的中級工證書。
3.3 積極探索人生導師制,加大就業教育覆蓋面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推行人生導師制,導師的一項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方面的指導,指導他們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利用導師所承擔的科研課題,組織他們參與社會實踐;輔導他們獲取專業技術能力與創新能力;為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效輔導,做出適合其個性的調整與規劃。
3.4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無縫對接”院系與富士康集團校企合作,建成富士康科技集團“廠中校”教學基地,通過合作按標準編制試卷、合作出資共建培訓中心、合作參與企業高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形成了“理論考試+實際操作+工作業績+論文答辯”的考試模式,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綜合素養。
3.5 扎實推進,將就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①拓展就業渠道。就業工作實行院(系)兩級聯動,以教研室為主體、充分發揮老師的積極性。企業多了,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學生就業對口率、滿意率逐年提升。②就業指導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大一重點是專業、行業認識教育,每個學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目標;二年級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充分利用寒、暑假進企業打工體驗,明確自身不足;三年級進行就業政策和就業技巧指導,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提高就業成功率。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階段發展,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將長期存在。作為民生工程,需要學校、院系結合自身情況,把準脈絡、迎難而上。實踐證明,只要勤于分析,方法總比困難多。

表2 該校2012 屆各專業畢業半年后總體就業指標一覽及就業競爭力排序

表3 該校2013 屆各專業畢業半年后就業競爭力排名
[1]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1、2012、2013 屆畢業生就業與能力測評報告[R].2014.
[2]張輝.加強校企合作,緩解機械專業就業壓力[J].百家論壇,2012.
[3]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課題組.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