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焱 陳文玉 肖微 包大鵬 唐佳梁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事體育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2.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擁有一個身體健康是人的根本,作為我國社會建設和發展的新生代,更加需要有好的身體,很多家長都盲目的通過購買營養品以此期望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是近些年,通過一些調查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在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方面還是呈現了下降趨勢,此外病、殘類大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多,從而壯大了弱勢群體的數量,由此提出改善大學生身體體質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弱勢群體一般是包含了身體上存在疾病或是殘疾,或是體質比較差的人,而本文所研究的大學生弱勢群體主要集中在體質弱這一類人群中,從大學生對體育的心理感受出發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并探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體育弱勢群體多數人認為體育鍛煉就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而自己通過補充各種維生素或是營養品同樣可以讓自己身體的各項機能滿足要求,所以不需要通過長時間或是辛苦的體育鍛煉,這就說明了弱勢群體對體育鍛煉存有偏見,而且也沒有看到其中的價值,比如在健身、娛樂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體育弱勢群體對鍛煉的興趣都不高,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動力,但是根據對大學生的數據調查顯示,超多一半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都比較低,而且女生的感興趣程度還低于男生,正是因為興趣不高,所以對于上體育課而言,多數大學生都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在上課,根本沒有將其作為健身的一種絕佳方式和機會,以及培養自己意志力的手段在看待。
從對課程的選擇方面來看,弱勢群體一般會選擇劇烈程度低的運動項目,這也與他們對體育的態度有關,認為能不運動就不運動;從鍛煉的時間長短來看,一般集中在體育課上,在課后進行鍛煉的時間極少,這說明他們沒有主動進行鍛煉的意識,非要教師的強制性要求;從對體育信息的獲取來看,雖然有些大學生自己不喜歡運動,但是對某些體育項目的相關信息還是會進行主動收集的,而這群人相對于整個弱勢群體而言,比例還是占少數。
大學生個人的內在因素。首先是大學生對體育的心理狀況多數是缺乏動力,有個別學生甚至還認為體育鍛煉沒有價值以及不感興趣等,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對身體體質的鍛煉。其次是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對自己的鍛煉方式是否有效和科學,很少有大學生進行考究,全憑自己的一時興起,比如有的大學生突然想要跑下步,就去操場上跑了2圈,但堅持2天后就放棄了;或是跑步的時間慢慢縮短了等等,根本沒有考慮到體育活動的強度調整和時間的合理計劃。
學校和教師的內在因素。學校方面,一是從學校對體育課程的安排上來看,一般高校中的體育只有在低年級,大一、大二階段才有,到了大三漸漸就取消了,這說明學校也沒有將體育鍛煉看的比較重,還是偏向于了理論知識的應試教育中。二是從學校為大學生體育鍛煉提供的場地和器材來看,有些學校由于經費有限,并沒有建立塑膠跑道,進行鍛煉的器材也十分的有限,對于室內的體育館也采取了收費的形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以及沖擊了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師方面,不管是從數量方面還是從專業性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技巧以及規模等都與現階段學生對體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協調和落后性,這也促進了體育弱勢群體數量的增多。
家庭方面的外在因素。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家長們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態度,也是影響體育弱勢群體數量增多的一個重要因素。現階段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生慣養,家長們也不希望孩子進行辛苦的體育鍛煉,更加不會去提醒或是督促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根據一項數據顯示,每個星期都進行體育運動的大學生比例還不到20%,而且也只有10%的家長看重孩子的體育鍛煉,并對其行為表示贊成和督促,所以說家長的態度給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或是程度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鑒于前文對現狀的分析,對相關改進措施的提出也將從學生、學校、教師以及家長這幾方面入手,以便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和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改善和減少體育弱勢群體數量的目的。
從大學生自身的態度、興趣以及認知等各方面來進行改善,要想改變一個人對一件事的態度,最主要的就要讓其明白和了解事情的本質以及對自身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對體育的看法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要讓其了解到體育鍛煉的強身健體作用是營養品替代不了的,而且只要身體體質好,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去的地方以及實現自己的理想等。其次它的價值不僅僅是健身,還有鍛煉意志力、增強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道德素質培養等方面的價值,這些方面不是通過理論知識就可以學習到的,所以說體育鍛煉是在幫助學生自己朝著更加優秀的方面發展。
從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程度方面來進行改善,首先是學校,一方面加強對體育鍛煉的宣傳,讓大學生能比較快捷的了解到體育信息,尤其是比較感興趣的體育信息;另一方面完善基礎性的體育器材和經常性組織體育比賽的活動,營造出良好體育精神的校園文化,從而讓大學生能潛移默化的增加對體育鍛煉和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是教師,教師是比較容易影響,也是影響程度比較深的因素,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角色,帶領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并能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大學生也能自覺進行體育鍛煉。(1)將體育的理論知識講解的比較透徹,并結合實踐活動進行強化,比如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是有效的以及在哪些時間段進行鍛煉才是最合適的,這些理論知識的驗證都可以通過實踐活動;(2)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經常玩些體育小游戲作為課程的熱身活動,讓大學生能感受到體育的魅力;(3)教師的積極引導,要求其根據自己對體育的熱愛程度以及體育水平制定體育鍛煉的計劃,前期教師進行強制性要求,到中期監督式訓練,到自覺式訓練;(4)教師的專業性水平,體育教學很多采用的都是示范,因為一般都是先從模仿開始的,如果教師的示范性動作如果標準、姿勢優美,也是能刺激到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此外,教師的動作規范,大學生也才能學到比較符合標準的姿勢。
從家長的態度方面來進行改善。如果學生從小就在家長的陪伴下經常進行戶外的體育運動,比如羽毛球,漸漸地就能培養他們一種體育的意識和愛好,另外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就改變了對體育的看法,認為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課余活動時間會阻礙和減少學生的學習時間,所以如果家長不是總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而是看重其是否全面發展,也能讓學生多關注體育鍛煉,從而也會幫助減少體育弱勢群體的數量。
根據以上本文從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現狀分析入手,包含了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對體育的心理狀態、對鍛煉的選擇以及是哪些因素造成和影響的,并提出了在陽光體育背景下對其問題進行改善的措施,包含了大學生自身的態度、興趣;認知方面、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程度;家長的態度三個方面的內容的同時,要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以期能幫助提高大學生的身體體質,減少我國體育弱勢群體的數量,提高體育弱勢群體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大學生體驗到陽光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并激發與培養大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從而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力量。
[1]龐宇,沙滟,陳茂春.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建構[J].運動,2012(5):116,126-127.
[2]康輝斌,夏志琴.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的成因與教學策略的探討[J].貴州體育科技,2010(4):68-70.
[3]史斌.影響高校學生體能弱勢的因素分析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3):104-105.
[4]徐國芳,王薇薇.浙江省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現狀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5):41-42,45.
[5]李向東.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存在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6(3):58-60.
[6]楊春莉.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