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中 唐艷霞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人民體質的衡量標準,也是國家國民素質和綜合實力水平的體現。然而近年來持續出現并發展著的“文明病”,學生體質的不斷下降,“豆芽菜”、“小胖墩”的現象,中國學生體質水平日漸低下,成為了學校體育的一個長期存在并需亟待解決的課題。而普及學生體育競賽、實現其最終的內涵和意義則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而,通過教育育人這一“基石”,還學生體育競賽“本來面目”,為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否定的過程,是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形式上則表現為螺旋式的上升。1996年1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一次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歐盟和荷蘭教育文化與科學部等機構發起的專題討論會上,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的代表提出為實施國家創新戰略,今后應采用“三重螺旋”的運行模型來加強學術界—產業界—政府之間的合作,促進整體協同發展。同樣“三重螺旋”運行模式應用到體育界,我國大學生體育競賽的“三重螺旋”發展模式主要指在大學生體育競賽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重復呈現相同的矛盾與問題,然后通過學校的教育和運動員自身修養的提高,通過媒體、刊物等的宣傳,并且隨著競技體育體制不斷的改革,經過反饋和改進,從而呈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道路。螺旋式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漸進的發展模式,短時間很難完成目標,問題在短時間內還將存在著,但正是由于短期的前進—倒退—前進,才能實現最終的整體的發展。
學生體育競賽活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它充斥著豐韻的社會文化和鮮明的民族氣息,是體育競賽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外有很多發達國家的學校,通過培養高水平的運動隊來增強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在我國很多學校也很重視這一點,發揚自己的辦學特色,大力發展自己學校的特色運動優勢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動了學校體育運動和競技水平的發展。我國作為一個東方的體育強國,在教育、科技等各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征,但是我國的大學生體育競賽則一直存在著很多的弊端,競賽意義和內涵不能實現,這樣的現實狀況表明,要實現大學生體育競賽的最終目標,利用“一刀切”和“速戰速決”都是不現實的;應該正確的面對現實,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終實現學生體育競賽的完善。學校教育是客觀現實中較系統的育人模式,是實現學生體育競賽的基礎和核心,是學生體育競賽的過程性和階段性的統一;社會傳播是學生體育競賽的外在的、可操控的表現形式;而競技體制改革則是學生體育競賽的引領性的“指針”;因而采取學生體育競賽“三重螺旋”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也變的勢在必行。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由于長期受競技體育等觀念的影響,對于“競賽”與“競技”在人們的觀念中,并沒有清晰的概念。很多人認為“競技”就是指競技體育,認為競賽就是一般的比賽,包括很多領域的比賽。技擊性是體育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永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競爭意識。競技比賽是以“奪標”為目的的競賽,其核心理念是“育人”,而人是目的,競技則作為手段。因而,首先,學生體育競賽追求“健康第一,以人為本”,要求對學生加強思想修養的教育,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頑強拼搏、服從裁判的優良品質;其次,學校體育競賽主要是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通過競賽培養人,通過奪標育人。
學生體育競賽一直受著競技體育的沖擊和影響,競技體育中的各種興奮劑、假球等競技“異化”現象都一直影響著潔凈的學生體育競賽,使學生體育競賽前景變的撲朔迷離。學校是國家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國家得以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國家體育科研人才和教育人才的主要生源地。然而,校園興奮劑的出現,給學校體育的發展帶來了根本性的危害。因而,應該通過學校的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擺正好心態,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體育比賽的深刻內涵,領會奧林匹克精神,樹立良好的價值取向;競技運動追求的目標是“更快、更高、更強”,這也是學校競技體育所追求的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進步,各種媒體的傳播工具也是日益的普遍。媒體對競技體育的播放有好的方面,也存在著壞的影響。電視每天都在轉播著競技比賽,報紙、雜志等刊物也是傳播的重要渠道,這無形的給人們灌輸著競技的思想。NBA比賽的播出,西甲、歐冠等賽事也都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精神食糧。然而,比賽背后的負面影響也隨之出現。遏制興奮劑是競技賽場上一直所倡導的,但是在任何賽事中都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興奮劑;對于青少年來說,好的引導則是引以為戒,壞的誤導則是“啟發”他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因而,應該通過報紙刊登或媒體轉播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體育,認識體育的優秀的節目,最終使學生了解興奮劑等禁藥的危害,自覺的杜絕其發生。
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管理規定中指出,全國學生體育競賽是指全國范圍的綜合性或單項體育競賽,如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PHILIPS大學生足球聯賽、耐克中國中學生足球聯賽等等。這些賽事走向市場和社會,從而實現了學校體育與社會的更好的接軌,使學生體育競賽得到更好的發揚,并且能引起本校的競賽體育浪潮,有利于學生的體質的增強和整體學生競賽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學校體育的更好的發展。因而,各種學生體育競賽的良好開展對于教育學生,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競技體育體制是指國家組織、管理競技體育的各種機構、各項制度和準則的總和。另外,由于對競技成績的重視,只求“物”求金牌,不重視人的培養,從而對于運動員本身就業和社會以及學生體育競賽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毛主席曾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在他早年的文章《體育之研究》中曾疾呼“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競技體育發展的良好與否,也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育競賽進步狀況。如何實現北京奧運會后的中國競技體育體制改革的轉型,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我國體育的綜合實力的不斷進步,都是嚴峻的考驗。因而,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一直受競技體育的制約,如何實現競技體育體制的更好的改革,對于我國的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育競賽都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傳播和競技體育體制改革的“三重螺旋”發展模式的研究,三者經過相互的結合、補充、促進,從而能夠使學生體育競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發展,還學生體育競賽本質上的“真面目”。首先,大學生體育競賽的最佳發展趨勢應該是:認清時勢,從實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腳踏實地利用學校當前可以利用的競賽資源。其次,眾所周知,學校教育在大學生體育競賽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根基”作用,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基本技術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體質,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再次,社會傳播包括媒體傳播與社會賽事都是促進大學生體育競賽發展進步的巨大“推動器”。最后,競技體育體制改革是大學生體育競賽發展的重要“發動機”。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編寫組.運動競賽學[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3]宋繼新.競技教育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4]楊占明.論普通高校群體運動競賽存在的弊端及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1998(2):17-19.
[5]陳希.我國普通高校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國家級學生運動員的試驗與研究[R].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報告,2002:46-76.
[6]胡小明.“舉國體制”的改革[M].體育學刊,2002(1):3.
[7]凌平.中美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競賽管理體制的比較[J].體育與科學,2001,19(3):5-8.
[8]宋世杰.三重螺旋模型理論在建筑類職業教育應用中的可行性研究[J].遼寧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