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保險公司最惡劣的不在于冒充我從銀行劃款,我相信這僅僅是個案。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冒充客戶簽名投保,退一步說,即使我這份保單是我自愿投保的,只要不是我的簽名,這份保單也是無效的。這樣保險公司一邊收著保費,一邊什么責任都不承擔,真是只賺不賠。
銀行儲蓄變保單,銷售誤導等詬病,一直是保險界的“噪音”,然而,與“無中生有的保單”相比,這些都不算什么。
十一國慶周后,我們西安的一位讀者袁先生打來投訴電話稱:他本人沒有在西安的人保壽險投保過,卻莫名有了一份5年期繳的壽險保單,而且,從保單生效至今1年,他沒有接到過該保險公司的任何回訪電話,銀行的扣款通知以及保單合同。所有的這一切,直到今年9月份,由于銀行卡內存款不足,保險公司的客服人員打來催繳第二年保費電話時他才知情。
整個10月,袁先生都在和保險公司交涉,想知道這究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紙委托書,銀行便劃走保戶的存款
據袁先生描述,他發現銀行賬戶異常之后,先是向中國銀行西安尚德路支行咨詢,通過打出流水對賬單,得知自己的銀行卡在2013年8月底向保險公司轉賬了一筆3284元。而這一情況,他本人卻不知曉。咨詢該支行行長后他得知,銀行是在有委托書的情況下,不經過他本人而劃走了他儲蓄卡的錢。對此,袁先生十分惱火,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寫過任何的銀行委托書。
就銀行繳納保費而保戶本人咋會不知情這一疑問,記者咨詢了北京某保險公司的資深業務員王女士。她告訴記者,若是在保費交費方式上選擇銀行轉賬,銀行就可以在見到委托書時,直接從保戶的銀行卡里自動劃走資金。
投訴后,人保壽險竟單方面有了退保單
爾后,袁先生又四次走訪了人保壽險陜西省西安營業部。在保險公司辦公室,袁先生終于看到了那份他從未簽過字的保單,知道了一個叫“王嬌”的業務員。奇怪的是,保險公司聲稱王嬌已經在今年6月份辭職,可當10月8日,袁先生第一次走進人保壽險西安營業部時,他卻看到了有王嬌簽字的退保協議,日期竟然是10月7日。
縱觀整個保單,記者發現了幾個疑點,一是所有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該簽字的地方,署名字體都有明顯差異,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二是經手人即“王嬌”該簽字留下聯系方式的一欄,竟然不是王嬌本人的手機號,而是袁先生的手機聯系方式。三是保單有關袁先生的個人、家庭甚至是銀行卡信息,竟全部都有。若不是袁先生本人投保,保險公司咋會知曉這么多私密信息?
針對記者提出的最后一個疑問,袁先生告訴記者,對于自己的信息泄露,他一點都不感到奇怪。因為在2008年之前,他一直在人保財險西安分公司工作,而且他的車險也是在人保財險西安分公司購買的。
接到投訴電話后,記者立馬致電人保壽險的客服電話,確認該保單是否存在?客服人員明確表示,袁先生今年的3284元保費得趕緊交,雖說有2個月的寬限期,若是過了10月30日還沒交,保障利益就會停止。
發稿前,記者曾向人保集團發郵件及人保壽險西安分公司的總經理咨詢這一事件的原委,均未得到答復。
保險公司只賺不賠?
“退保的話,他們只能退給我800多元。”袁先生表示,我在保險公司工作過,保險法其中一條,就是投保單必須投保人本人簽字,否則保險屬于無效保險。也就是說,即使我退保,交完這5年保費,若是出險,保險公司也不承擔任何賠償。
“所以,保險公司最惡劣的不在于冒充我從銀行劃款,我相信這僅僅是個案。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冒充客戶簽名投保,退一步說,即使我這份保單是我自愿投保的,只要不是我的簽名,這份保單也是無效的。這樣保險公司一邊收著保費,一邊什么責任都不承擔,真是只賺不賠,而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保戶并不知道。”袁先生總結道,我沒有把我這次事情看做是簡單的維權,這一切背后隱藏的東西才是我困惑的?即保險公司隨便虛構保單,銀行不經過任何審核就劃款,發現問題,保險公司又單方隨意解除保險,這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
目前,該事件還在進展中,記者會隨時跟蹤這一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