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哈爾濱工程大學 體育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哈爾濱體育學院 科學實驗研究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現代化進程中傳統體育的異化與復歸
李小蘭1,張宏宇2
(1.哈爾濱工程大學 體育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哈爾濱體育學院 科學實驗研究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單純以技術理性精神為主導的現代工業文明造成了現代社會普遍的物化與人的異化,現代化成了單純以追求物的增長為核心的單向度的現代化。傳統體育在單向度現代化的進程中身陷異化困境,表現在體育價值觀的異化、傳統體育文化主體性的喪失、傳承人的異化等方面。應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全面的理性精神,即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傳統體育的復歸并不是回到一層不變的原始狀態,而是擺脫異化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是建立在全面理性精神基礎上的文化自覺。
傳統體育;異化;復歸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度的現代化轉型時期。現代化不僅帶來了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物質生產的極大豐富,也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后果。現代化建設所追逐的經濟增長不僅在開發建設中造成了自然、生態的破壞,也導致了社會意識的普遍物化及人的異化。現代化不僅改變著自然世界和生產領域,還改變著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由此產生了激烈的文化沖突并促使文化轉型的發生。傳統體育在充滿物化、功利思想的價值觀的主導下,日益以技術、金牌、成績、利潤為價值導向,與其原始的、自然的、自在的文化本質漸行漸遠。事實上,從傳統體育走向民運會、走向民俗旅游市場開始便走向了物化和異化,時至今日,這一過程愈演愈烈,已嚴重威脅傳統體育的健康發展。研究立足于文化批判的哲學高度分析傳統體育異化的根源,探索其復歸的途徑,成果對我國傳統體育的保護、發展、弘揚工作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傳統體育本質上是一種自在的文化,是孕生于傳統農業社會條件下,以傳統、習俗、經驗、常識、天然情感等自在的因素構成的人的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動圖式[1]。這種文化自在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傳統體育包含著從遠古以來歷史地積淀起來的原始意向、道德戒律、自發的經驗、習俗、禮儀等。如傳統武術中對武德的強調、古代射箭比賽中對禮儀的演化、北方少數民族薩滿教體育活動中鮮明原始宗教性征,以及端午節、重陽節、彝族火把節、蒙古那達慕等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對習俗、習慣的傳承等等。另一方面,傳統體育往往也蘊含著常識化、自在化、模式化的精神成果或人類知識。古代蹴鞠、圍棋項目規則中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馬球運動中龜茲樂的運用,以及許多民族將武術與舞蹈糅合的跳儺神運動等等,均體現著簡單化、普及化、常識化的科學知識、藝術成果和哲學思維。因此,傳統體育本質上是一種以自然主義、經驗主義為基礎的自在文化。
2.1 傳統體育價值觀的異化
伴隨工業化生產和消費社會的建立,文化也屈從于資本邏輯和商業規則的統治,漸漸失去其獨立性、創造性和審美性,而墮落為機械復制時代的可供消費的文化“產品”和“商品”。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傳統體育的價值觀越來越傾向于物化,其原本賦有的“娛神”、“娛人”、“教育”觀念漸漸淡化。在只關注政績的政府工作層面,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急于出成績,給地方基層教練布置了奪金的硬性指標,并同技術職稱和獎金掛鉤。在這種物化價值觀驅使下,“運動員身份做假”、“賽場暴力”等現代體育的頑疾在民運會上依次上演,且愈演愈烈。在第8屆民運會上竟然出現“男人戴假發參加女子組比賽”以及在搶花炮比賽中更發生了嚴重毆打裁判事件[2]。民運會參與目的的功利化導致其功能的異化,對利益的追求必然減弱了民族體育的教化、娛樂、健身的功能。同樣,在市場開發層面,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一些傳統體育項目變得庸俗和媚俗,甚至以犧牲原生態文化為代價,缺少或扭曲了真正的民族體育風情。如一些景區在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拋繡球時,讓接繡球的游客做“新郎”為景區的“職業新娘”花錢買東西,變相收取游客的金錢[3]。社會形態的轉變讓體育承載了太多的東西,不擇手段“搶金奪銀”的事情的發生便不為怪了。而這些異化現象,不會再使人對民族傳統體育感興趣,最終會破壞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2.2 傳統體育文化主體性的喪失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體育文化在遭遇由西方體育帶來的外源性危機中步入艱難的轉型期,一時間,對傳統體育的創新開發遍地開花。然而,在開發傳統體育的過程中,沒有圍繞傳統體育“體育的、傳統的、民族的”三方面的內涵進行創新,而只是按照西方體育的樣式對項目和規則進行削足適履的改造,淡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及個性,以致于傳統體育自身文化主體性在開發中喪失。如傳統武術在“創新開發”中由“打練結合”異化成競技武術套路[4];搶花炮比賽在開發后原來的偶然性大大減少,而沖撞和對抗大大增加,越來越像西方的橄欖球;珍珠球幾經修改之后也越來越像籃球。類似此類的“創新開發”,往往以抹殺民族性和傳統性為代價造成了傳統和民族特色的流失。此外,傳統體育的開發還存在著一味追求藝術化的誤區。文體交融向來是傳統體育的特點,但由于傳統體育由于受場地、器材、規則等各方要素的限制,組織操作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在許多民俗旅游市場上并不受主辦方的青睞,往往在選取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時歌舞成為熱選,而對于文體兼有的項目創新則更是刻意提取藝術元素、刪減、淡化體育特征。即便是在民運會的表演項目的比賽中,評判標準也是傾向于藝術成分較濃的項目。各代表隊為了奪得好成績,為了迎合評委和觀眾,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華麗,在表演項目的編排和創作中應用過多藝術元素,拋棄體育元素[5]。民族傳統體育只有體育的架子,而無體育的內容。
2.3 傳統體育傳承人的異化
傳統體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形態之一,凝結著各民族的歷史、信仰與行為方式,其既是各民族交往的重要手段,又是各民族彼此區別的特色符號,更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象征物。就如同“魚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充分凸顯了狗拉雪橇運動對于赫哲族文化的符號意義;又或如過去彝族群眾對于火把節的狂熱、蒙古族群眾引以為豪的“博克”等等。這些符號一直作為民族精神支柱和民族身份的象征而穩定地傳承。時至今日,傳統體育項目的大面積消亡正是從這種精神的失去開始的。一方面,伴隨現代體育進入民族地區,許多少數民族群眾對現代體育的興趣明顯多于傳統體育,取舍間權利大于義務,他們不是積極履行傳承體育遺產的義務,而是偏向于行使參與現代體育的權利。加之被發達國家尊為“人間國寶”的非遺傳承人在我國普遍境遇不佳,更加導致體育非遺傳承的志愿失靈。另一方面,原本是各民族自發的節慶活動、競賽活動現今都在政府扶持下走向了官辦,為了保證賽事的水平及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多的職業隊員和專業演員成為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角,真正傳統體育的傳承主體——各族群眾反而成了“觀眾”,久而久之,對傳統體育日益淡漠。加之,目前我國大眾對于傳統體育的文化認同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隨波逐流,給什么看什么,欣賞水平尚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更加導致了傳統體育傳承中民族身份的普遍“失真”,這種傳承主體本末倒置的現象不得不說是傳統體育傳承的重大異化。
3.1 現代化精神的自我裂變致使傳統體育轉型目標虛化
以技術理性為主導精神的現代化雖然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也造成了更為深刻的問題。在“技術萬能”觀念驅使下,對自然無限統治的追求并沒有使人成為自然的主人,卻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破壞。此外,憑借科技的飛速發展,對于資本的無限追求使人們徹底步入了消費社會,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不僅造成了資源的過渡開發與浪費,也導致社會意識普遍物化,商品關系成為主要關系,人與人的交往異化為物與物的交往。人在自己創造的技術世界里迷失,技術統治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徹底的成為技術的奴役,為技術所統治。種種狀況表明,被技術理性控制的世界不是一個人得到真正發展、自由得到全面實現的世界,而是一個普遍失真、異化的世界。體育身處其中也淪為資本與技術的奴役,金牌至上、興奮劑、賽場暴力、假球黑哨等異化現象的愈演愈烈已成為現代體育發展的桎梏。
由于中國的現代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有一個很大的時代落差,即我們不是在西方工業文明方興未艾、技術理性朝氣蓬勃之際來實現由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型,而恰恰是在西方的現代化已經高度發達,以至于出現自身的弊端和危機,并開始受到批判和責難而向后工業文明過渡之時才開始向工業文明過渡的。換言之,當傳統體育終于確立了現代化目標時,它所面對的現代化已經不是無可爭議的價值象征,而是一個開始殘缺的價值實體。它使我國體育在短時期內無法形成一種支撐現代化進程的相對統一的、主導性的文化精神。因此,轉型目標的虛化致使傳統體育現代化進程中各種矛盾沖突激烈,技術理性與人文精神之間的張力過早出現,催發了傳統體育的異化,其結果有二:一方面是傳統體育文化在迷茫中迅速走向消亡;另一方面,傳統體育在現代體育物化價值觀的驅使下毫不猶豫地向成績、錦標、利潤靠攏。
3.2 “中體西用”式的文化錯位致使傳統體育文化主體空化
正是由于看到了西方現代化的種種后果,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一直定勢為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保守主義路線,在實踐運行中導致了被切割的、片面的現代化,其結果是消解或遮蔽了現代化的總體性。這種防御性的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希望在不觸動中國文化本體的情況下通過引進西方發達的工具、手段、用品、技術來實現社會的現代化。片面地把現代化歸結為工業、農業、科技和國防四個具體領域,把現代化簡化為經濟發展和技術引進問題,而不觸動制度、思想和文化,這是不現實的。我們無法把現代工業文明的社會機制同自然主義的文化基因相嫁接,也無法讓自在自發的傳統體育活動主體去直接從事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的自由自覺的或理性化的活動。傳統的自然主義、經驗主義為本位的體育文化無法駕馭本應以法制、契約、理性為基礎的現代體育實踐。誠如嚴復所言:“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也。中西學之為異也,如某種人之面目然,不可強謂似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在這種防御性的現代化思想主導下,我國體育的開展始終是處于不土不洋的文化錯位狀態。引進了西方現代體育項目,卻沒有引進西方現代體育的業余精神與法制觀念。雖然把體育推向了市場化、社會化,卻依然是官辦體制,傳統體育的現代化轉型只是停留于項目規則、技戰術、賽制的復制,而根本沒有現代體育的創新、自由與超越的精神,其最終效果就是邯鄲學步,既沒有現代體育的樣子,又丟了傳統體育的精髓,致使傳統體育主體性喪失。
3.3 舍己趨同的異化民族心理致使傳統體育傳承人日益孤化
“舍己”是大多數正常人解決孤獨問題的辦法。個人完全接受社會文化賦予他的那些特征,按外界的要求行為處事,以放棄個性、成為“常人”作為代價,自動地與他人保持一致,來消除“我”與世界的矛盾,使自己不再孤獨、憂慮和軟弱無力[6]。簡言之,就是順世和隨俗的態度。這是人逃避自由最普遍的一種表現形式,亦是現代社會“同質化”現象嚴重的深層原因。即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越來越趨同,最后導致千篇一律的人組成了同質化的社會。體育發展至現代,其越來越走向標準化與齊一化,激烈的對抗、完備的規則、高水平的賽事、高科技的應用、現代化的裝備,每個項目都是按照同一模式和標準而發展。考究之下,我們發現現代體育在其規模呈現全球化的今天,同質化的現象已非常嚴重。而且,在以競技體育為主流的現代體育文化的影響下,作為亞文化的傳統體育傳承日益艱難,無人問津。少數民族的同胞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抉擇中大都是毫不猶豫地以“舍己”的方式來實現與他人的一致,而即便是傳統體育的創新亦是以現代體育為標桿進行的“舍己”改造。時至今日,民運會不論是從場館、規則、器械還是賽事的組織、流程、安排與全運會無異。而各民族群眾對于本族項目的消亡和異化大都是無動于衷的態度。一方面,這是政府干預不當導致的;而更重要的在于做為傳統體育的主體,少數民族的群眾越來越傾向于逃避其民族的身份,其逃避的并非民族文化本身,而只是作為弱勢文化群體的那份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在“舍己”的心理機制驅使下,傳統體育傳承人日益孤化,體育文化多樣性日漸消失,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
傳統體育文化的復歸并不是回歸至一成不變的原始狀態,事實上,生產生活方式變遷所導致的物質文化層面的巨大改變使傳統體育已不可能回歸至其原始狀態。傳統體育文化的復歸是精神文化層面的復歸,是通過對傳統體育人本精神的召回改變其由于片面地受現代體育誤導,單純地依靠技術進步追求資本的最大化以致于身陷異化的尷尬困境。因此,傳統體育文化的復歸應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首先,構建以人文精神和技術理性共同為主導的體育價值觀,以避免體育片面地受技術理性的驅使淪為追逐政治利益和資本利潤的工具。其次,推進傳統體育文化的理性化進程,立足于傳統體育文化的體育性、傳統性、民族性三大本質特征,以體現人的主體性、自由和創造性為原則,糅合科學、民主、法制、契約等現代化觀念對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創新,促使其由自在的文化狀態實現文化的自覺。再次,從人道主義出發,加強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以優待政策扶持民族地區的發展,關注文化的弱勢群體,提升傳統文化的地位。尊重個體差異、促進個體自由、鼓勵個體創造、保障個體的獨立,使其不會因自己的個性而感到孤獨,以致產生“舍己”的念頭,而是因個性而驕傲。豐富體育文化的多元結構,而不是大一統模式的現代體育獨攬大局。
[1]衣俊卿.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崔國富,李學東,孫光芹.民族體育異化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4):137-139.
[3]高守清.論民族傳統體育的異化及理性規避[J].體育與科學.2011,32(1):83-85.
[4]戴國斌.武術現代化的異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4,25(1):8-11.
[5]杜炳輝.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制度困境[J].體育學刊.2010,9(9):97-100.
[6]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
Alienation and retur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modernization process
LI Xiao-lan1,ZHANG Hong-yu2
(1. Dept. of Sport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 2. Scientific Experiment Research Center,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leading by spirit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has caused the modern society’s materialization and human alienation. The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one dimension which only focuses on pursuing the growth of the materi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stuck in the alienation predicament in the one-dimension modernization process, reflected as the alienation of the sports value, losing the cultural subjectivity, inheriting the human alienation, etc.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establish a new comprehensive rational spirit, which is the unity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The retur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is not going back to the primitive status, but leaving alienation to living world; it is a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establish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ational spirit.
traditional sports; alienation; return
2014-06-23
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62ss14093);江蘇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編號:cxzz13 0765)。
李小蘭(19797- ),女,四川綿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A
1009-9840(2014)05-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