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兵
(五邑大學體育部 廣東江門 529020)
臺山是我國著名的僑鄉,華僑遍及世界5大洲107個國家,多年來廣大華僑把自己的青春與勤勞奉獻給居住國,華僑們長期在異國他鄉打拼,為生存而奮斗并將自身融入到當地的社會、工作及生活之中,使之東方傳統觀念與西方思想發生碰撞,經過多年相互滲透與融合,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僑鄉文化。
(1)初始文化現象的形成。據資料記載,排球運動自1914年傳入臺山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程。排球運動之所以能根植于臺山并經久不衰是有其內在聯系和必然性的。排球屬集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它完全符合臺山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說,臺山人自古以來有著集體協作及相互幫助、有樂同享、有難同擔的傳統,介紹親朋好友出國創業和在世界各國組織建立起“同鄉會”也就證明于此。排球運動初到臺山也是一項娛樂性運動,由起初的幾人戲耍到成為一項技術和形成一種文化現象。臺山人用親身體會和感受排球運動給他們帶來健身的快樂、勝利的喜悅、失敗的痛苦,在臺山區域內有一種現象,熱愛排球運動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大街小巷談論較多的事也就是排球。因此,會打排球是一種時尚,排球技術高超的人被視為英雄,久而久之排球運動滲透到人們心理與行為中,成為當地人們無所不談、不可不做的事情,這就是臺山排球的初始文化現象。
(2)文化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臺山排球文化發展與排球技術發展有著纖絲萬縷的聯系,它是當地城市及鄉村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排球運動傳入臺山起,臺山排球技術的提高總是伴隨著排球文化的發展,經近百年的傳承和洗禮仍依然如故并噴發出它燦爛的光輝。臺山排球文化發展進程如同其它歷史發展一樣,有輝煌也有低迷,是曲折的。臺山排球運動及排球文化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1914~1930年是臺山排球由傳入到興起,從排球游戲發展至排球技術并引起人們的興趣與關注以及為大眾所接納;第二階段為1930~1950年是臺山排球發展及成效,在當地出現許多球的隊和協會組織,組織區域比賽和開展對外交流并取得一定的成績;第三階段為1950~1960年是臺山排球在國內顛峰,當地參與排球運動人數占五成,臺山排球人才遍及全國,比賽成績首屈一指,被周總理稱為“全國排球半臺山”的美譽;1960~1980年臺山排球低谷期,特別是“文革”時期,由于政治思潮的沖擊,人們放下排球去搞政治運動,使曾經一度輝煌的排球走向低谷導致無人問經的悲慘局面;1980年至今是恢復發展期,自20世紀80年代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臺山排球如同雨后春筍,它見證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的繁榮。排球運動在臺山得到恢復,又從此成為臺山人工作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興時尚,排球人口不斷增加,它為推進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和為中國女排取得五連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追求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的價值。對人的教育主要體現在:①肌體教育。每當人們投入到排球活動中,教育隨之發揮其重要功能。臺山人的肌體教育主要體現在,氛圍的打造和親身參與兩方面。在氛圍的打造上,先期的愛好者,自發的開辟簡易場所,準備好器械;在親身參與上,從旁觀者步入愛好者、從外行到內行,通過親身參與和獻身實踐才能使肢體肌肉增長、運動負荷才會得到強化和提高,同時身體協調能力及腿部彈跳力得到增強;②生物教育。排球健身運動不僅僅是肢體肌肉活動,身體內循環也隨著運動量大小隨之改變,這就是說,肌肉活動所需的一切氧氣及運動所需的營養全靠體內的8大循環供給,因此,為適應肌肉活動的變化,使內循環系統供給能力得到加強,身體內部發生改變,從而體質得到提高。③意識教育。排球健身過程也就是身體教育進行時,人們在健身運動中有著許多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收獲。例如,肢體活動能強身健體、參加體育鍛煉身心得已改善、業余生活得到充實,使排球健身永久成為生活中一個組成部分,以至排球健身是自我的行動。④品德教育。團隊意識、吃苦耐勞和拼搏精神就從平時排球健身中積累,隨著排球健身活動時間的推移,這種品德教育就越深刻,其效果更顯著。
(2)追求排球文化的時代性與民俗性的價值。臺山排球之所以成為一種特殊文化,因為它不僅僅有健身功能,還有教育、傳承和交流的基本內涵。臺山排球發展至今并不是獨自行為,可以說它已滲透到臺山人的日常生活中,其認知及普及率極其廣泛,對此,不難看出它已達到入鄉隨俗的境界。排球作為一種文化元素,它可以參與到當地的節慶活動和民間活動并在活動中傳播健康理念、傳授技能、豐富節日氣氛,融入民眾生活與習俗。談及排球文化的時代性,主要從健康理念上體現,排球健身不僅強體健身而且還能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給其豐富了實質性內涵;在技能發展上有新的突破與新技術革新與展現,這就是體現排球文化的時代性。
(3)追求和諧、強化凝聚力的社會氛圍的價值。在排球運動健身時,無論是消遣娛樂或是競技比賽,它所強調團隊和諧與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排球運動是集體項目,從運動形式來講,它是在他人或群體協同下才能產生效果的,個人行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經常參與排球健身鍛煉可以培養人們的集體主義觀念、集體榮譽感和強化凝聚力。據資料顯示,自排球運動傳入臺山至今,人們在排球運動健身中打造出“臺山現象”,主要體現在:一是臺山人團隊互助極強。在內,親戚、鄰里、朋友、同事相互照顧、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平時做到有福共享,有困難大家來幫,這已是傳統;在外,遍及全球的臺山籍華僑,以不同形式及手段在居住國成立了“臺山商會”,可見一個“商會”就是一個團隊,“商會”的作用就是牽線搭橋并幫助與協調生意上的問題;二是傳統的家鄉觀念與習俗上根深締固。在海外的臺山華僑中無論是移居多久,他們的家鄉本色不變,一直保持著一口濃濃的鄉音,同時也保持著臺山的本土習俗,這就是維系著臺山人情節的凝聚力所在,顯然,這就是排球運動給臺山人帶來又一價值。
(4)追求大眾體育、全民健身的共同目標的價值。排球運動在臺山有著廣泛的群體基礎并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主要是被人們所了解和接受,使得它在臺山這一區域里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和較大的吸引力。正因為如此,臺山社會、行政部門及企業借此機遇,利用排球健身形式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及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為把大眾體育、全民健身工作穩步推進,他們采取相應措施,場地及器材硬件得到保障、活動經費得到落實、參與人員得到組織,從而掀起一股聲勢浩大全民健身熱潮,使得參與排球健身的人們在肌體上得到健壯、心理上得到陶冶、體育意識得到強化、排球運動得到普及、社會安定團結的局面得到穩定、人民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狀況得到提高。
排球運動在臺山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體基礎,是一個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健身項目。正因如此,多年來臺山人在排球健身中找到快樂、找到健身給人們所帶來的諸多好處、找到與人相處和溝通的方式、找到健康理念并堅定健身鍛煉的信心和決心、找到社會和諧、人民安康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說這就是排球運動給臺山人所帶來的真正價值所在。但是不僅于此,臺山排球的價值同樣影響到全國,臺山排球之鄉為我國排球事業的發展與貢獻已逐步顯現。
[1]張吾龍,杜曉紅.邵磊.舞龍運動的文化底蘊及其社會價值[J].體育文化導刊,2007(4).
[2]彭勁松.我國民族體育樂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會價值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8).
[3]化洪斌.試論體育文化的功能及價值[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164-165.
[4]雷軍蓉.中國舞龍運動的社會特性和價值功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
[5]李艷梅.淺談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及社會價值的認識[J].科技信息,2010(28).
[6]潘兵.臺山僑鄉排球文化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