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麗水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麗水 323000)
高校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的功能和目標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和發展個性情感,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而且還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體育學習和健身能力,養成體育學習和健身的習慣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1]。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高校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要求,更難以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校俱樂部教學制度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俱樂部制教學充分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個性,培養興趣,發展特長,有效克服了傳統體育教學偏重競技技術和技能的教育,學生自主選課,真正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享受運動過程,充分發揮個人體育才能、興趣和愛好,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俱樂部制改革過程中,因高校體育項目的多樣化以及項目本身的不同特點,在實施俱樂部制教學時出現種種問題。
瑜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且近幾年國內高校不斷開設瑜伽課程,并受到廣大學生的推崇,不僅在于瑜伽文化的獨特魅力,他也是一種最自然、最具親和力的練習,練習瑜伽能夠修身養性、緩解壓力、克服人的急躁情緒,使身心協調統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瑜伽作為可以伴隨一生的運動方式,不受任何性別、年齡和身體條件以及瑜伽體式內容的限制,為學生養成健身習慣,實現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另外,瑜伽早先在社會上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是比較成熟的市場化健身項目,因此在高校瑜伽課程進行俱樂部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優勢。通過麗水學院瑜伽項目俱樂部制改革的初步探討和嘗試可為其他體育項目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指導。
麗水學院公共體育課迄今為止開設了籃球、足球、排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定向越野、太極拳、跆拳道、武術、門球、輪滑、健美操、體育舞蹈、舞龍、畬族體育以及瑜伽共17個項目課程。可以看到麗水學院的公共體育課項目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因為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使得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教學內容上都比較死板,整個體育課程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麗水學院公共體育課的選修僅在大一和大二年級的學生中開設,大三、大四的學生被拒之門外,學生到了大三和大四階段沒有公共體育課程。大三、大四階段,學生就業、考研等各種壓力逐漸增大,更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釋放緊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這種年級限選制度嚴重阻礙了學生參與體育健身與娛樂。
麗水學院全校公共體育課全部安排在周二和周四兩天,周二和周四兩天學生涌入各個項目場地,而其余時間場地的使用率比較低。傳統教學的時間比較死板,一周一次課,在固定的時間,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上課時間,尤其是對于女大學生,生理期的限制,不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課程的調整和選擇,失去了課程的人性化。
因為場地和師資有限,有些學生無法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另外學生每一學年進行一次公共體育課的選課,并且不得與上一學年的選課重復,也就是學生選過這個項目后就不可以再次進行該項目的選擇,這勢必切斷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路徑,同時使學生剛剛學會的體育技能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
如何將體育課課內與課外有效結合,充分利用場地資源,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全面提升學生體育技能,發展、發揮學生特長與興趣,成為了體育課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公共體育課瑜伽項目為例,利用瑜伽協會作為俱樂部的雛形,進行大學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制改革進行了初步嘗試,實踐證明體育俱樂部的出現一方面能夠很好的將體育課課內、外充分結合,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夠滿足各種水平的學生,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以及合適的等級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訓練。
體育俱樂部教學,是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即在同一堂課中開設各項俱樂部,既不受班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限制,又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此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項目,并利用課余時間,在各個俱樂部組織有益的活動,豐富與完善課堂常規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2]。瑜伽課程本身是一門緩解壓力,愉悅身心的全面健身健心項目,瑜伽俱樂部目的在于通過俱樂部學生能夠將課內外結合,根據自己的時間去自由安排自己的鍛煉,培養對瑜伽項目的興趣,養成積極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習慣基礎和技能基礎。
俱樂部不占用學生正常上課時間,由原來的周二、周四兩天(上午10:10~11:40,下午1:40~3:20,3:40~5:10)改為周一到周五中午12:00~1:00為正常上課時間,下午4:30~5:30為自由活動時間,選入課程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上課時間。中午的課程為選修課學員活動時間由瑜伽教師任課,周一到周五下午為自由練習時間,以瑜伽學生教學骨干學生為主,教師輔助。這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個人身體條件、技能水平去俱樂部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時間和不同流派的瑜伽課程。瑜伽俱樂部模式更為人性化,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變被動修學分為主動積極鍛煉,讓每個學生自主積極主動的來參與身體鍛煉,真正達到健身娛樂的效果。同時俱樂部制的這種開放性教學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方法更為靈活多變,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這對于師資水平無疑是一種提高和促進。
針對學生不同的身體條件和身體素質,俱樂部安排不同流派的瑜伽供學生自由選擇,初步開設哈他瑜伽、理療瑜伽、陰瑜伽以及流瑜伽,作為初級學員可以選擇哈他瑜伽和陰瑜伽,中高級學員可以選擇理療瑜伽和流瑜伽。瑜伽俱樂部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相應改革,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由單一的哈他瑜伽教學內容變為多種流派瑜伽類型,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并且對于瑜伽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水平的要求,有利于瑜伽教師教學能力提高。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老齡化的進展,帶來人們對終身體育的強烈追求。終身體育是貫徹人的一生的體育,是學校體育的一部分[3]。瑜伽項目本身柔和,對場地設施條件要求不高,不受性別、年齡以及身體條件限制;社會許多瑜伽俱樂部或瑜伽館受到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追捧,瑜伽俱樂部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促進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使得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緊密接軌,為學生今后的鍛煉打下良好的技術與習慣基礎。
因為場地設施相對簡陋,瑜伽俱樂部不能完全敞開面對所有的學生,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另外在教學改革實踐中,由于南方城市沒有取暖措施,學生容易出現肌肉拉傷和關節損傷,使得瑜伽在冬季的教學方面嚴重受阻。
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瑜伽是比較受歡迎的項目,因此選課的學生非常多,而真正的專項教師只有一個,師資嚴重缺乏;并且作為社會化的時尚運動—瑜伽,需要不斷融入新鮮的東西,而瑜伽教師外出進修機會甚少。
由于剛剛開始嘗試俱樂部制的改革,俱樂部的宗旨課內外有效結合,最大限度的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力求一周五天開放時間,但整個俱樂部的運行需要一個團隊合作,目前團隊逐漸完善過程中,管理并不完善。
瑜伽俱樂部的運行希望得到學校的重視并給與一定的資金支持,擴大場地,增加取暖設施,保障場地設施的完善,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師生的需求并保證良好的教學環境。
積極引進或者培養瑜伽教學骨干,以滿足教學的要求,給予瑜伽專職教師更多的外出學習進修機會,以便學習新鮮的東西,提高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的師生加入瑜伽俱樂部;在體育教育專業中開設瑜伽課程,培養俱樂部瑜伽學生骨干。
不斷學習市場瑜伽俱樂部或瑜伽館的管理方法,逐漸將學校俱樂部轉變成市場運營模式。
瑜伽俱樂部制度是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適應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是課內外良好結合、發展終身體育的良好機制,符合高校體育的特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鍛煉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終身鍛煉的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而且能夠在此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交往。從大學體育瑜伽課進行俱樂部改革來看,這種俱樂部形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參與,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慢慢解決。總之,大學體育俱樂部制度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趨勢,是我國開展全民健身計劃和終身體育的有效措施。本文希望通過麗水學院公共體育瑜伽課的俱樂部制改革的初步嘗試,從而對整個大學公共體育俱樂部改革起到引導和參照的作用,使大學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在全校開展,并同時不斷總結,逐步完善。
[1]周威.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對策[J].體育學刊,2004.
[2]賈繼紅.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3):29-31.
[3]陳碧云.麗水學院公共體育瑜伽課程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