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濤
(信陽農林學院體育教學部 河南信陽 464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全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當今社會,西方國家通過奧運會、競標賽等各種體育形式推廣其體育文化,傳播其體育價值,深刻影響著世界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體育文化在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無論是學生在體育選項課中表現出的對健美操、拉丁舞、網球等項目的喜好,還是校園中比比皆是的時髦體育項目的健身俱樂部,都反映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缺失。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高等學校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主戰場”,大學生則是“戰場”上的主力軍。如何提高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功能價值的認識,強化其文化自覺意識,促使其主動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將民族傳統文化和校園體育文化有機融合,已成為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新課題。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深受儒學“內省”、“修身”,道家“養生”、“悟道”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1]。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校園體育文化,一方面能夠通過相關的教學科研活動的開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打破目前校園體育文化中西方體育文化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夠拓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渠道,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各民族世代相傳,以發展自身、增進健康、提高身體機能為目的的人類社會活動。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民俗活動的主要內容便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比賽,這些項目本質上是一種力量、耐力和意志的較量,只有那些體力和意志力強的選手才能贏得比賽。將這些項目引入校園,能夠讓大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達到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鍛煉的雙重目的。
民族體育項目富有競技性、游戲性、又不乏藝術性,這些都賦予其娛樂功能。在閑暇時間進行民族體育運動,既可以展現自己的形體美、運動美、健康美,又可以在上述展示中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不僅如此,在運動所需的環境、場地、器材等方面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求較低,很容易開展起來,這樣就有更多的體育項目可供大學生選擇,在豐富高校課余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為和諧,強調有、心的和諧,天、人的和諧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些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倡導自律、內省、禮讓的價值取向,對于培養大學生清高溫良的人格品質,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公平競爭意識和群體凝聚力也有很重要的價值。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增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和相關文化的傳播,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具有創造能力、適應能力、思考能力,為其適應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瓶頸,與西方現代體育項目相比,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夠規范,普及度較差。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載體之一,能夠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發展提供理想的媒介。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教學,對其進行改造、創新,使其與現代體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提高其參與度,促進其在社會上的普及。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特定體育文化,它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為參與主體,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為主要內容,以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拼搏、進取、自我超越為主要特征,具有先導引領性、時代同步性、開拓創新性、廣泛社會性[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因其健身娛樂、修生養性等功能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既滿足了師生對身心全面發展的要求,又能在師生的開拓創新中得以完善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而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部分,更易于推廣和普及,這是因為它項目眾多、內容廣泛,規則簡單,便于操作,受場地器械條件限制較小,不同性格、不同體質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運動方式,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在這一目的實現的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將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教育觀念的變革與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為此,高校要切實按照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養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弘揚,構建西方現代體育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機融合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3]。
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高校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既要兼顧學生生理心理需求又要考慮學校實際情況。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既要了解體育運動的前沿,又能把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對于運動和時尚的追求,合理編排,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大膽創新,在學?,F有條件下不斷改進這些項目,提高這些項目的可操作性和娛樂健身性,使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產生濃厚興趣,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普及。
課外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課外活動,既能鞏固和強化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技能,又能延伸和拓展學生的民族體育文化知識。如: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活動既能讓學生實踐運動技能,又能加深學生對相關項目文化內涵的認識;建立各種民族傳統體育協會,既能活躍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又能營造濃厚的民族體育文化氛圍。這些課外活動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民族傳統體育師資的數量與質量如何影響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目前,由于受西方現代體育文化的影響,高校體育師資大都從事的是西方體育項目的教學與研究,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政府職能部門應在條件成熟的高校體育學院中增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加強高素質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組織開展各種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培訓班和研討會,在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中適當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比重,提升教師整合與運用民族傳統體育教材的能力,優化其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設計,完善其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實踐,增強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反饋,使教師的民族傳統體育專項技術水平和理論研究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文化趨同使各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遭遇了巨大危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不僅有利于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關鍵所在。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簡單易行而又豐富多彩的健身休閑方式一定會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而高校這一文化傳播媒介也將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構建良好的平臺,以其教學科研方面的優勢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規范,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1]曾天雪,王飛.東方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相互獨立.共同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9):55-58.
[2]熊澤南.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長沙大學學報,2011,25(5):140-142.
[3]王亞瓊,羅建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貴州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2011,32(5):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