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30)
籃球運動與籃球規則的作用是相互的,籃球規則的每一次改變都促進了籃球運動的發展,同時籃球運動的發展也相應的促進籃球規則的不斷改革。2010年10月1日起國際籃聯的一些新規則正式生效。新規則修訂的內容包括場地的修改、24s的新概念等等。從修訂的內容上看,國際籃聯的新規則與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規則更加的接近,NBA是被公認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比賽。國際籃聯這一次的規則的改變儼然向NBA靠攏,也有利于籃球各個方面的整體提高。本著參與多年籃球運動的經驗,針對此次(2010年實施)新規則的改變內容作陳述,并針對此次新規則內容所帶來的影響作出一些探討。
本文共用了兩個大概念去探討研究。第一是用規則沒改變之前和改變之后的對比列出場地上以及時間上的調整,第二是把規則改變前后的特點逐一的分析,并對規則改變后的促進發展進行研究。在美國,眾多籃球運動員并不適應國際籃聯的規則,在各大賽事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使籃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統一發展,國際籃聯在規則上的改變向著NBA靠攏。國內的籃球運動員一直使用著國際籃聯的規則,在規則改變之后將盡快的適應。
研究對象為國際籃球新規則。
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和比較分析法進行研究。
早前沒有改變之前的籃球規則限制區呈梯形狀,罰球線與底線的距離是5.80m,區內兩條底線的距離是6m,罰球線的長度是3.6m。
改變之后的新規則限制區由梯形狀改為長方形狀,罰球線與底線的距離還是5.80m,兩條線垂直于底線,它們之間距離由6m改為4.90m,罰球線的長度還是3.6m。
在早前沒有改變籃球規則的時候籃球場上是沒有合理沖撞區區域的。但是改變之后的新規則在籃下有一個半圓以籃圈中心為點1.25m為半徑加上兩條長0.375m的直線構成的拱形弧線,稱為合理沖撞區。
在之前的籃球規則里,三分線距離籃圈中心是6.25m。改變之后的新規則三分線與籃圈中心的距離增加0.5m,現在是6.75m。
以前的籃球規則在籃球場上是沒有兩條擲球入界小線的。但是在改變之后的新規則在球場外有兩條擲球入界的小線標示,從邊線的外沿量起10cm,在記錄臺和球隊席的對面。從底線的內邊沿到距離8.325m的地方為線的外邊沿,也就是和三分線的弧頂水平。
2010新規則向著NBA看齊也在籃下設一個半圓以籃圈中心為點1.25m為半徑加上兩條長0.375m的直線構成的拱形弧線,稱為合理沖撞區。在合理沖撞區內將防守球員撞倒在地也不算犯規,但是不能使用手肘等部位進行推、撞防守球員。我覺得只要是在這個區域里,哪怕是你提前先站好位了,腳沒動一下,進攻者沖過來撞到你,你的防守也該算做阻擋犯規。只有站在合理沖撞區外面才能吹罰進攻犯規。
合理沖撞區的出現徹底解放了進攻球員,籃底下的進攻球員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扣籃,不用顧忌到進攻犯規,突破能力極強的球員可以多使用突破上籃。然而合理沖撞區限制了高大防守隊員站在籃下的防守,增加了在籃底下防守的難度,防止在比賽中使用“假摔”這樣的一些不入流技術??傊?合理沖撞區的出現極大的增加了比賽的觀賞性。
在訪談中得到了一些結果,合理沖撞區的增加會給進攻帶來更容易取分的機會,首先沒有進攻犯規更利于進攻球員的突破,也會給中鋒球員在內線的強打不用顧及到會有進攻犯規。
1984年國際籃聯也是借鑒NBA的經驗,引入三分線,距離是6.25m,一直使用到現在。1984年之前沒有三分線的時候球員們都堆積到內線進攻取分,場面十分擁擠。為了鼓勵球員在禁區外投籃得分,也使得比賽的觀賞性提高,國際籃聯在借鑒NBA的成功后引入三分線。雖然三分線外的投籃沒有在內線投籃命中率高,但是能比內線投籃多得一分,而且防守相對比內線松,是追分時段最適用的進攻手段之一,也大大的提高了自方的志氣。
如今,籃球運動員們投三分的情況越來越多,隊員們覺得投三分能使比賽變得簡單多了。為了使籃球運動得到更好的發展,國際籃聯修訂了三分線的距離。把三分線的距離擴大了50cm,由之前的6.25m變成了6.75m。三分線的延長對于運動員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如投籃的姿勢和動作還有力度就必須要做出一些調整;同時影響運動員的還有心理方面,運動員在準備投籃時心里可能會覺得距離拉遠,增加難度加,怕自己投不中,當有這樣的心里壓力時就會影響到投籃的命中率,因為原來是三分的地方變成了現在的兩分。三分線的擴大意味著內線的空間將變大,給那些速度快、突破能力又強的球員更大的突破空間,同時也給防守隊員增加難度。
三分線的延長對于外線投籃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外線投籃的命中率勢必會受到影響。距離遠了,投籃力度就要增加,如此一來,外線投籃的隊員在平時的訓練當中應當加強上肢的力量,手腕的力量練習。三分線的擴大使得空間變大之后,球員內線活動區域也變大了,對球員的體能和防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增加的兩條擲球入界小線也是從NBA引進的,兩條小線就設置在記錄臺和球隊席的對面,從邊線的外沿量起10cm,從底線的內邊沿到距離8.325m的地方為線的外邊沿,也就是和三分線的弧頂水平。
所謂贏得時間就贏得勝利,兩條小線的設立就是給予比賽雙方節約時間的方法。在比賽最后的兩分鐘和加時賽往往都是球賽打得最激烈的時候,這時,擁有后場球權的球隊要求暫停,暫?;貋砗?就可以直接在擲球入界小線擲球入界繼續比賽。而之前的規則要在記錄臺對面的中線擲球入界開始比賽。擲球入界小線的好處是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特別是比分緊咬的時候給進攻方提供更加接近前場籃筐的機會。
擲球入界小線的設立,在比賽的最后時刻,進攻方可以減少進攻的時間(暫?;貋砗?,增加得分的機會,趁機拉大緊咬的比分或者追近落后的比分。擲球入界小線的設立增強比賽的強度以及比賽的觀賞性。
24s的新概念沒有出來之前,進攻球隊在前場遭遇犯規或者腳踢球等的違例,不管剩下的時間還有多少,都要重新回到24s?,F在24s新概念出來之后,如果進攻球隊在前場遭遇犯規或者腳踢球等的違例,剩下的時間如果是大于14s(包括14s),那么時間就要從遭遇犯規導致比賽中斷的時間繼續算起;剩下的時間如果是小于14s,那么時間將回到14s繼續比賽。
新規則時間調整也是要提高比賽的觀賞性,之前的規則進攻球隊在前場遭遇犯規時間都要回到24s,給了進攻球隊更多的時間進行進攻,可是現在的新規則使得進攻球隊在前場遭遇犯規后的進攻時間相對縮短,要求進攻球隊必須要加快進攻的節奏。這樣,比賽的攻防轉換就會加快,比賽的激烈程度也就隨之提高。
但當進攻球隊在前場遭遇犯規后,時間小于14s的時候,時間就要回到14s繼續比賽,這時候對于進攻球隊就相當有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進攻戰術的制定,打出有效的進攻配合。
2010年國際籃聯修改的新規則是使國際籃球更具競爭性和觀賞性,也使得國際籃球規則更加統一。限制區的改變解放身材高大的中鋒球員,使之能在更接近籃筐的位子卡位接球進攻。合理沖撞區的增加使進攻隊員在籃底沒有進攻犯規,進攻無所顧忌,增強了比賽的觀賞性。三分線的延長相應的把限制區擴大,進攻的戰術能更豐富,防守的難度增強,三分線的延長促使球員們在訓練中加強上肢力量的練習。增加的兩條擲球入界小線在比賽最后的兩分鐘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增加的兩條擲球入界小線上擲球入界更接近籃筐,在戰術布置上,更能有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分。新概念的時間下促進了快速技戰術的發展。
[1]馬曉蔚,夏春,韓立森.論籃球規則的修訂對籃球比賽發展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10).
[2]徐軍,費家明,范斌.2008、2010年FIBA規則修改對籃球運動的影響[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1).
[3]張道波,姚化平.2008、2010年國際籃球規則變動給比賽帶來的影響[J].孝感學院學報,2009,29(3).
[4]鄭萬平.基于2010年新規則下的籃球防守技術發展探析[EB/OL].全國繼教網,2010-08-08.
[5]朱宏.2010年場地修改對籃球防守技術的影響及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20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