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謙
(哈爾濱體育學院武術系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禮儀,講究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在習武者的練習中,武德始終貫穿于整個練武、習武、用武、授武等一系列活動中,用武德來規范習武者的武術行為,使道德觀念成為武技的準則。從武德的發展歷史看,武德是武術在幾千年的實踐和發展中,習武者不斷從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和智慧,逐步形成的傳統道德準則,它造就了千萬仁人志士,維護了武術事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在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我們在弘揚優秀的傳統武德的同時,還應該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起新的具有時代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特色的新時期的武德。
諺語常道“未曾習武先習德,武以德立,德為藝先”的名言,這些都說出了武德思想在武術練習者中的重要性。我國傳統的倫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釋家的佛性和道家的道心構成的三維結構,武德作為中國傳統的倫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現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倫理精神在武術領域的具體表現。它的內容雖然隨著各個不同時期的發展而不斷補充和豐富,但其本質仍表現為仁、義、禮、智、信、勇。由于自身存在著許多不可逾越的矛盾,傳統武德已經不再適應現今社會的需要。今天,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歷史時期必須有新的武德與之呼應。要將中華武術精神的重要思想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武德精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中繼續發揚,這就要求要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水平,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定起著推動作用。
精神文明是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話題,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形成的人類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的建設;滲透在整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各個方面。
武德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一個歷史的象征,不僅具有時代性,還具有繼承和發揚的特點,我們在對待武德精神上,要從當今的國情為根本出發點,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時刻變化發展的武德,運用歷史和現代的觀點來對其進行研究,從根本上弘揚傳統武德精神,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第一,武德思想的內容在于給武術賦予了生命,給其添加了思想和道德的內容,將武術的柔與剛相結合,將武術的德與藝相結合,從而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內外兼并、剛柔結合。第二,傳統的武德在一定程度上強調的是對練武者的武術技能和武術方法的一種行為約束,在武術的整個練習過程中,傳統武德發揮了一定的道德模范。現如今的武德精神,在傳統武德的程度上更進了一步,現今的武德更多的是強調了一種見義勇為,伸張正義的精神。第三,武術要向走出國門,沖向世界,甚至要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一展雌雄,必須將武德精神進行創新和發揚。在將武術推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重視武術的自身的特點和發揮武術的強大優點,要將武術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展示給世界,這必將具有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武術發展的過程,更離不開武德的發揚,這個過程,一定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與時俱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步?,F如今的武德精神要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傳統武德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內涵,從深層次挖掘傳統武德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現在武德精神的發揚奠定堅實的基礎。
精神文明是靠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所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的行為關系的規范,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并受一定的政治關系所制約的一種社會意識形式。由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更待很好的完善和調整,我國更需要無條件的對外開放,從國外借鑒先進的經驗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應該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群眾還沒有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甚至偏遠的山區,還不斷地興起封建迷信的活動,進行大肆的宣傳和推廣,沒有精神文明的意識,這種活動的滋生,不僅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社會的發展,更是社會主義強烈反對的。同時這種活動的滋生,也從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進入了消極的階段,嚴重危害了社會的發展,甚至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倡導精神文明是我們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武德也可稱之為武德修養。所謂武德修養表現在練武者在武術的練習過程中,要遵循一系列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標準,以此來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改善、自我反省,長此以往,練武者必將在此過程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養,也是武術所要求習武者所達到的武術境界。但現如今的武德修養,不僅僅要完成上述的規范和標準,還要結合當今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文明,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與社會主義同步的心態,時刻鞭策自己,以此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實質。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武術可謂是一顆明珠。從古至今,武術的發展史,在各個時代都有不少英雄。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民間,他們為了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精神不惜舍命來維護,這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值得我們每代人學習和發揚。古代如樊梨花:“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后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于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項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領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中國史上最強武將,是力能舉鼎氣壓萬夫的蓋世豪杰,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后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云,寫下了一段神話。近代如霍元甲為了保護民族的尊嚴和不甘忍受日本人的侵略,毅然登上了擂臺,與日本武士進行了比武,以此重振國威,使得侵略者不敢在中國的地盤耀武揚威。雖然現如今,愛國精神的表現形式與以往有所不同,但是武德精神的寓意深刻,它不僅表現在民族精神,同時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包含其中。
愛國主義的表現并不是單單的嘴上說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一種愛國情感,它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武德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體現的是大文明和小文明的結合。武德精神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精神文明的發揚,而精神文明在武德中的體現是無處不在。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祟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犧牲。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今天,我們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于國家和民族事業。
綜上所述,精神文明對傳統武德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練習武術來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培養,進而達到促進精神文明的理想目標,是中華武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
傳統武德是以精神文明為理論背景,是武術修煉的基礎,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其中的一些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甚至已經成為武術發展的枷鎖。我們要辯證分析傳統武德學中蘊涵的傳統倫理,重構新時期的武德模式,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必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需求,要辨別狹義英雄主義與個人主義、江湖義氣與愛國主義的區別,明確練習武術的過程。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武術,樹立愛國、愛家、愛崗、敬業的良好道德風尚,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在新世紀的武德精神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楊永波.探析武術文化中禮德思想的發展歷程[J].傳承,2010(3).
[2]白寶山,朱寒瀟.解析武術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3).
[3]劉晨濤.論新時期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武德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1(5).
[4]姚紅艷.人文精神視角下武術文化發展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8).
[5]馬騰飛.論武德內涵及其現代職能[J].華章,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