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朝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建設,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體系的建設與教學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是確保我國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與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體育專業作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能力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異,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應逐步進行完善,以確保社會體育專業的良好發展。當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師水平、課程設置、教學設施、教學評估、教學實踐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對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進行完善要從實際出發,從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出發,根據社會體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有目標的進行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的改革與發展,積極進行創新,協調各部分關系,為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注入活力,推進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良好、有序的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社會體育專業基礎設施包括教學基礎設施與實踐基礎設施,是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設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型教學設施在高校教學工作中逐漸普及,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教學工作在教學基礎設施方面的需求,對教學質量產生了不良影響。我國高校基礎教學設施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對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學經費的增加與高校學生擴招的比例達不到平衡,教學經費缺少。
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計劃以及開展教學工作的根本性指導,只有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有效的開展教學工作,逐步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并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當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中,對專業培養目標沒有明確的認識,沒有建立準確的目標概念,造成教學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教學目的指導,造成教學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教學工作開展達不到預期效果。
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習課程設置不符合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狀態與學習需求,例如不同學習課程的配置方面,沒有做好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合理配置,盲目進行課程的確定與調整,忽略了學習課程與學習學習階段的一致性,公共課程較多導致學生專業知識水平低,專業課程較多時則降低了學生的公共知識水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另外,課程設置不合理還表現為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專業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的比例不合理,沒有著重點,課時安排與課程重要性沒有保持一致,這是造成學生專業學習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師作為社會體育專業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者,對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水平與教學質量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加強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與教學經驗是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師專業水平低以及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專業水平低是指教師不是社會體育本專業教師或教師專業知識水平達不到教師標準,教師缺乏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師本身對專業知識一知半解不能有效保證并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是指教學隊伍中,年輕教師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比例存在嚴重偏差,年輕教師數量過多時,由于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提高教學工作開展的難度,教學措施或教學方法等不能很好的落實。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數量過多時,由于與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失去連接,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及時創新與改革,不利于專業建設的整體發展。
專業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通過實踐過程對專業知識更直觀、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與理解,從而建立整體知識框架,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目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過程中,沒有意識到專業實踐對社會體育專業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導致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低,實踐活動少。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踐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社會體育專業實踐基礎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是進行專業實踐的物質保障,隨著我國各高校不斷進行擴招,學生數量的增加以及實踐教學經費的減少,導致社會體育專業實踐基地建設較為薄弱,現有實踐基地或設備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造成專業實踐教學不能順利開展。(2)社會體育專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過于重視課堂教學,在社會體育專業學習中,課堂教學課時遠遠多于實踐教學課時,造成學生不能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驗證,不利于學生專業學習效果。(3)社會體育專業實踐內容不合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專業水平、課堂教學開展情況以及教學課程特點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單一,缺乏系統性、針對性以及層次性,忽視了學生真正的專業水平,造成專業實踐不能發揮其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
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一方面要體現在公共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政治、歷史等方面的認識水平,確保國家相關的教育方針政策在高校教學中的實現;另一方面要根據專業特色,保證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專業教學工作開展,實現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的提高。我國各高校由于其發展過程、校園文化以及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理念及辦學特色。明確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是教學工作的指導性的思想,準確定位教學目標要求學校從自身情況出發,將學校教學特色、專業教學開展情況以及現有教學資源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保證教學目標切合于實際,制定與學校教學情況相符合的、與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的教學目標。
學習課程的制定要從全局的角度看待問題,分別對學生不同學習時期的學習能力、專業基礎水平以及總很能力水平進行分析,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生學習特點,從低到高逐步提高學習課程的難度與專業水平,確保不同階段的學習課程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同時也有一定程度的難度,以逐步提高學生專業知識能力。此外,學習課程的制定也應考慮到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合理分配,對于新生來說,較為注重公共課程的學習,適量開設專業基礎課,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專業課程。在學生的中、后期學習中,由于學生已建立專業知識的大致輪廓,應增加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并開展專業課的學習,逐步提高課程的專業水平,從而有層次的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教師是教學工作開展中的關鍵性因素,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人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確保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應優先選擇本專業的教師,以便能盡快適應課程體系,確保教學質量。另外,應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年輕教師數量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數量應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方面通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帶動年輕教師,逐步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避免教學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另一方面年輕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念與時代的發展較為接近,這是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高整體教師水平與教學水平與質量的保證。
教學實踐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開展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思考能力與觀察能力。加強教學實踐首先要加大對教學實踐的重視力度,加大教學資金投入,建設完善的實踐基礎設施,為教學實踐建立良好的實踐環境;其次要提高教學實踐力度,保證課堂學習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確保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應合理設置實踐內容,制定與課堂教學開展情況相一致的實踐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完善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體系,推進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水平的提高,提高學生社會體育專業能力水平,是提高我國高校教學水平、保證我國社會經濟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各高校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社會體育專業能力培養體系,明確培養目標與責任,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能力,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要求的全面型人才,確保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尹國昌,戴國清.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31-32.
[2]陳明.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4):65-66.
[3]梁旭鵬.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