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
(吉林農業大學軍體教研部 吉林長春 130118)
能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的研究證明,人體運動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運動過程中能量的供給、利用和轉移,這些能源物質有磷化物(ATP)、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磷酸原系統能夠快速高功率輸出功能,在女子400 m跑的開始階段和高速沖刺階段發揮重要作用;乳酸能系統是女子400 m跑的主要供能系統,在極量運動的能量供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運動30 s時供能速率達到最大;有氧氧化系統是女子400 m跑恢復時的主要供能系統,有研究表明,在400 m跑中其所占供能比例在5%左右。運動開始后各個能量系統基本都是同時動員的,只是達到最大輸出功率需要的時間不同,因而發生作用的時間是交叉的,作用效果是綜合的。
運動開始時,三種供能系統同時產生作用。最新少年女子400 m跑項目中有氧供能的比例測定的結果(特別是少年女子初級選手)為有氧功能占52%,無氧供能占48%[1]。通過最大氧虧積累法和血乳酸—磷酸法測定和計算得出,在少年女子400 m跑中實際上有氧供能的比例要比我們以前認為的大得多。有科研人員分析了少年女子400 m跑的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關系后認為,運動員經過專項訓練之后,無氧代謝供能逐漸達到最高水平,但有氧供能水平還可以逐漸增加[2]。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少年女子400 m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要加強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
有氧代謝訓練對少年女子400 m選手很有益,它不僅能幫助運動員提高氧承受量,縮短恢復時間,而且能使她們完成時間長、運動量大的節奏耐力訓練。這種訓練量的安排在減速階段仍然具有節奏性,保證了專項后程跑的實用性和經濟性。更重要的是,這種訓練提高了運動員基本能源——磷酸鹽的儲量。
400 m是一項缺氧項目,氧吸收量低于提供三磷酸腺苷的需求量,400 m跑的能源主要由高能磷酸鹽的衰竭和糖元的分解成乳酸獲得的。
不同的訓練內容和方法能使快慢肌纖維體積出現選擇性肥大。少年女子400m運動員要全面發展快慢肌的機能能力,優先發展速度力量,減少和控制力量耐力的訓練,確保肌纖維選擇性地增大和增多。
400 m跑對生理機能影響很大,其負氧債程度接近中跑。所以400m跑即要求能耐受缺氧引起的乳酸大量堆積給機體帶來的不利影響,又要求內臟功能強有力、機能潛力大。特別是少年女子400m跑運動員絕對速度還沒有最后形成,對發展心肺等各器官功能,提高身體機能潛力提出更高要求。
制約400m競技能力的關鍵因素是人體內能量的產生和動員。體內能力輸出快而持久是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根本,跑的技術是取得優勢的外在表現形式。少年女子400m跑項目中,乳酸在供能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統的最終產物,是有氧代謝供能系統的重要氧化基質,還可以在肝臟內經糖的異生途徑轉化成葡萄糖,同時導致疲勞產生[3]。少年女子400m運動員的無氧供能能力主要受限于肌肉糖酵解供能能力、血液緩沖乳酸的能力和機體特別是大腦皮質度酸性環境的耐受程度或耐受能力。
速度耐力訓練是少年女子400m跑訓練負荷安排的重點,速度水平決定了速度耐力的最高強度即速度耐力中的速度因素而有氧代謝能力決定了速度耐力的持續時間。
少年女子400 m短跑運動員訓練特點之一,就是在大負荷訓練的基礎上,注重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提高。
少年女子400 m短跑項目是體能類項目,因此體能是其主導因素,其基本生理特點是肌肉活動的強度大,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要供能方式。
運動訓練的負荷實施對人體適應性改造是全方位的,運動成績的提升是機體整體性提升的綜合效果。所以應保證基礎訓練的多樣性,必然要實施建立在有氧能力基礎上的大訓練量訓練過程。
少年女子400 m短跑運動員必須重視有氧訓練,完成一定訓練量的積累。基礎訓練期,量的積累對少年女子短跑運動員能否出成績是個基礎。
制定訓練計劃要清楚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是運動負荷過程的一對矛盾,應考慮把訓練內容通過多次課來完成,以保證在較大負荷強度基礎上的連續負荷量的積累,同時把有氧訓練內容有機地安排在訓練量安排的不同階段,以確保量變到質變的有效過程。
[1]楊錫讓.實用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62-63.
[2]萬文君.速度耐力跑運動員乳酸耐受訓練理論與實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1):51-53.
[3]王偉梅.中日短跑訓練理念的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6).
[4]陳瀧,祁雪梅,李志遠.影響男子400米跑成績的因素及訓練方法[J].內江科技,2009(1).
[5]蘆忠文,宮本莊,張也.提高我國400 m跑項目水平的理論探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4).
[6]陳瀧,曹曉曉,馬達.論400米跑的速度及訓練[J].內江科技,2010(2).
[7]王宏威.我國優秀女子400米跑運動員速度分配分析的研究[J].運動,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