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能力結構的研究①
陳靜靜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在“后現代社會”,體育藝術是體育價值多元化的必然趨勢,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社會對體育藝術類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作為傳播體育藝術文化、培養體育藝術人才的主要教育群體,除了具備體育教師的普通能力之外,也有著自身項目特點和教學環境提出的更多能力。
高校 體育藝術類教師 教師 能力
探討體育藝術教師的能力,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體育藝術。原始社會體育和藝術伴隨著社會勞動而產生;在進入較進步的奴隸社會,體育和藝術活動從原始文化共同體中分離出來,成為了專門的社會活動;到了封建社會兩種活動各自獨立發展;但到了近現代,體育與舞蹈之間出現了文化融合的趨勢,比如:奧林匹克運動開幕式、體育中的難、美、新項目(體操、花樣游泳、健美操、花樣滑冰等等)都體現出這種體育與藝術的交叉融合之勢,而音樂的節奏性、娛樂性,舞蹈內容的多樣性已成為現代體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體育藝術定義即:是一種以審美規范化了的有組織、有節奏的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體現人的身體運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并含有較強審美元素和藝術元素的社會體育文化活動。從概念可以看出,體育運動的未來發展需要滲透大量的藝術元素,需要借助藝術來拓展自身的內涵和價值。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需求,對人文關懷的回歸,必將刺激體育吸收更多藝術元素,同時需要更多體育藝術人才,那么對于這樣的人才隊伍建設,主要是通過高校來培養,因此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素養,值得我們進行深刻探討。
1.1 體育教學能力
1.1.1 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指教師運用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指導他們運動與健身的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目的。這是體育藝術教師勝任本職工作所必備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主要部分。體育藝術教師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充分了解學生情況,選擇合適教材,編寫教案,確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體育藝術是一個時尚、個性、不斷呈新的運動,因此選擇教學內容應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水平,與時代同步。
1.1.2 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能力
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能力對于體育藝術教師顯得尤為重要,集中表現在課堂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作示范能力,反映的是體育教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子。第一,課堂組織能力,把握體育藝術課的要領,比如:體育舞蹈、健美操等項目要抓住動作要素, 遵循從簡到難、從慢到快、從口令到音樂、從單一動作到組合動作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并提高。在進行基本動作和基本舞步練習的同時要注意身體素質訓練、心理訓練以及樂感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少而精的教學原則,抓住所教項目精華和靈魂,教重點、練難點。在教學方法上,要處理好講解與示范、跟舞與領舞的關系。第二,語言表達能力,作為高校體育藝術項目這一集體育、美學、音樂、藝術等多學科交叉的舞美類教師而言,應該具備講解語言藝術化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感染學生,帶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解是教師用精煉準確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動作名稱、要領方法、動作做法和要求等,說明教學目的,用來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技術、技能、進行練習的方法。教師應具備口令、節奏的喊法,動作有節奏性和藝術性,講解時要把握時機、有的放矢、有明確目的性;講解要與示范結合,使直觀與思維相結合。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巴浦洛夫把語言看做是最有力的萬能刺激物,充分說明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作用的重要,尤其舞美類項目,直接反映教學效果。第三,動作示范能力,在教學實施能力中占首要地位,體育藝術類項目首先要給學生建立動作初象,這就需要教師有很強的示范能力和優美的動作表現,能夠進行正面、背面、側面等多面示范,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模仿、領悟,最終達到動作的藝術效果。
1.2 課外體育指導能力
1.2.1 運動訓練能力
培養體育藝術人才是為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服務的,學生要以多種形式參加社會實踐,走向社會體育藝術的指導崗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組建各種健美操、體育舞蹈、啦啦操等代表隊運用正確的訓練方法,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同時熟悉表演學和體育理論,掌握當代體育表演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勝任形象塑造設計等任務。
1.2.2 競賽裁判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追求逐漸提高,各種競賽項目不斷增多,尤其是具有較高欣賞水平的舞美類項目,如:藝術體操、健美操、花樣游泳、跳水、蹦床等。這些項目基本上是按國際和國內競賽規則要求的評分類項目,比賽的成績不但取決于運動員的技戰術、還取決于審美和藝術編排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師要經常通過小組觀摩評比和期終小組創編競賽考試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競賽規則,提高裁判能力。
1.3 體育教育能力
1.3.1 群眾體育指導能力
高校體育藝術類項目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結合現代流行舞蹈元素,使人們在富有節奏,富有形式美感的動作當中達到身心健康。因此參與的群體越來越廣泛,吸引了不同年齡、階層的人。比如:近來流行的廣場健身舞,只要有合適的空地都能看到人們的身影。我們作為高校體育藝術項目的主體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需相關的生理、心理知識,創立適合不同群體的體育藝術健身項目,對其進行科學的健身指導,從學校走向社會,服務大眾。
1.3.2 體育保健能力
大眾熱衷于健身的目的是保持健康愉悅的身心、釋放激情。體育藝術類項目以自身的優勢和特點迎合了大眾的需求。高校藝術類教師要掌握舞蹈動作的體系,運用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循序漸進教授動作技能,及時糾正錯誤動作,科學編排熱身、漸快、高潮、放松動作,調整運動量,防止受傷,能夠對身體的欠缺進行改善和補償,使關節、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1.4 教育研究能力
面對信息現代化社會和體育事業發展,人才需求逐漸呈現的多元化態勢。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專業應多元化的發展,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將舞蹈動作科學編排,突破傳統舞蹈以情節為中心的編排方法,成長為一名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發展的復合型教師。
1.5運用媒體整合課程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體育藝術的發展必須符合時代發展特點,開發多種表演形式,如:健美操、啦啦隊操、爵士舞、現代舞、體育舞蹈等。許多大型開幕式表演增加了科技的含量,逐漸采用了電子大屏幕背景,拓寬了表演空間,傳遞了更多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的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完善現有的課程講義和立體化教材的編寫工作,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出一套理論與實踐結合、書本與課件結合的立體化多媒體教材,突出信息時代的特色。
2.1 藝術的創造能力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到的思想感情運用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轉化為具體的、生動的、感人的藝術形象,把自己的審美意識和生活體驗用物質的手段表現為藝術作品。體育藝術類項目是講究藝術形式的融音樂、操化、舞蹈于一體的運動項目而對于大型團體操更是需要教師通過藝術的創作突出主題思想,表現作品的文化內涵。
2.2 動作的創編能力
馬克思曾說過“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構筑的”的。體育藝術類項目同樣不能脫離美的規律。如人體動作的空間方位變化,包括動作的構造、動作的高低、層次分布、點面的協調、隊形的變化等都是有講究的。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是這些項目的創編者和傳授者,其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些項目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動作創編能力,精心編排和設計,在結構和動作上力求創新,層次分明、動靜結合,富有韻律;同時能夠及時捕捉現代國際流行的時尚元素,融入體育藝術,推陳出新,跟上時代的步伐。
2.3 音樂的制作能力
音樂是體育藝術項目的靈魂,不同音樂風格的選取呈現不同風格的動作形式。教師要有對音樂的感知覺能力,學習樂理知識,培養對音樂結構的分析,運用電腦制作和剪輯音樂, 使富于表現力的動作在音樂髙潮中出現,增加動作與音樂的融合度。
2.4 藝術的鑒賞能力
藝術的鑒賞能力主要表現為審美力。每個人都有美的追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要學會欣賞美、理解藝術,不斷強化自身美的表現意識,在教學的舉手投足中,融入美的意念,在作品的創編中,加強動作的流暢性和優美性,突出主題思想,把握好感情滲透,處理好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關系,從中形成美的的視覺享受。
2.5 美育教育能力
泰戈爾說過:藝術的目的在于啟發人們認識自我心靈的最高旨趣。藝術教育就是呼喚人性,追求人類的真善美。教育的目的也是促使人們追求理想,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謀福祉。我們高校體育藝術類教師也需要具備美育教育的能力,通過對體育藝術類項目的學習,培養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美學、舞蹈、音樂方面的修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創造美的事物。正如德國美學家席勒認為:“惟有美才會使全人類幸福”。
G8
A
2095-2813(2014)11(b)-0197-02
陳靜靜(1987—),女,漢,甘肅酒泉人,講師,碩士,從事體育史及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