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淮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北京 100070)
如何優化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
李秋淮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北京 100070)
五年制高職是近年來高職院校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類別,不可否認,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許多工作正在探索之中,而工作在第一線的體育教師,如何上好五年制高職體育課,正是我們體育教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五年制體育教師教書育人的同時更要重視自身教育的問題。知識是基礎,沒有知識,能力無從談起。只有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形象,才能更好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該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及切身教學體會,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五年制高職 體育教師 體育課 體育教學
五年制高職作為新興的高職教育正在蓬勃發展,作為高職體育教師,如何在新教育對象的情況下完成好體育教學,正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新課題。我們知道,面對新的教育群體,更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筆者經過研究、學習感到作為體育教師要想盡快適跟上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深入研究新問題、并做改變和提高。
(1)五年制專科教育最早出現在歐洲,是普通高中教育與專科教育相結合的一貫制學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的同時、五年制的高等專門學校創立。日本社會普遍認為,五年制高專在其戰后經濟起飛、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與保障作用。
(2)我國的五年制教育萌芽于1903年,但五年制高職的發展主要還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84年,教育部提出“試辦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學習期限五年”的意見,為發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奠定了基礎。1985年,教育部決定在3所中等專業學校的基礎上試辦五年制高職教育,當時為五年制技術專科。在總結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又于1994年開始擴大試點。五年制高職教育規模的真正擴大是在2005年后。
(3)五年制高職的特點:五年制學生入學年齡小,可塑性強,處于接受技能訓練的最佳年齡段,再加上有較高求知欲,只要引導正確,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五年制高職涵蓋了普通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兩個學習階段,學生在校連續學習五年,學校可根據高職培養目標統籌安排和整體設計以上兩階段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能較好解決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
(1)課程設置無特點:五年制體育課程的設置,應該把中學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情況作為參考。但現在五年制高職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大部分學校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的禁錮,前三年的體育課程基本上按普通中專的體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到和高職的接軌。
(2)學生體育基礎差別較大:隨著高中招生數量的擴大,現階段五年制學生入學分數相差較大,這也同樣體現在體育上,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如果不重視教學中出現的這種情況,那么學生的健康以及教學質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3)體育興趣差別較大:由于年齡的因素,五年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形成了對某項體育項目的愛好,因此,學生的興趣差別較大。比如:有的喜歡籃球、有的喜歡足球、有的喜歡乒乓球等,這樣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就會產生分歧,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增加體育課教學的難度。
3.1 體育教師角色必須改變
(1)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五年制高職入校學生年齡均在14~16歲之間,正處于從少年后期到青年時期過渡的青春發育期,情緒行為和心理波動性較大,觀念上、道德上容易產生錯位和傾斜。因此,體育老師應該將自己變成引導者,了解每個學生身體健康形成其實是一個主體的構建過程,不能整齊劃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創造性。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好壞跟教師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教師應當創設一個積極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協助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實現目標;建立一個具有支持性的、寬容的、可接納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各種便利。
(2)做教學的促進者而非傳授者。教師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優劣的評判者,賦予了絕對的權威,這就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被視為是不平等的一種師生關系。不過,在現階段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助互學的教學方式不斷取代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積極有效的教學應該是體現師生互動關系,是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3.2 優化五年制體育教學結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積極全面促進五年制高職體育課程結構調整。將學校與社會密切聯系在一起,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形成校內外、課內外的有機教學結構,以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教學形式,有必要打破系別、班級建制,根據學生不同水平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充分掌握主動權,自主選擇上課,并安排一定的相應的理論教學,拓展學生體育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形成平等的探究式和開放式教學氛圍,重建課堂教學環境。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示范,學生依葫蘆畫瓢的接受教學內容,這種單調枯燥的傳統教學凡是很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相反的,由“啟發式”占主導地位的五年制高職體育教育,主要是從提高體育能力方面來培養學生。
(3)打破傳統,科學、全面的評定體育成績。根據五年制學生的年齡特點,應以學生終身體育作為體育教學的主線,而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讓學生終生受益。因此,要從體育教學課、體育活動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這三個方面對學生體育運動進行綜合評定。
(4)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姿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平臺。在校五年制高職生在課外活動方面有最多的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因此,學院的體育教學部門開展各種興趣活動,如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競賽活動以及形式各樣的俱樂部,吸引學生參加,充分利用他們的課外活動時間,從而使學生的運動項目的鑒賞水平、運動競技水平和競賽裁判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3 提高五年制體育教師知識結構
(1)現階段學生需要的是復合型的體育人才。現今許多發達國家要求體育教師都是“通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復合型人才。社會的發展已證明,不久的將來僅僅通曉一門學科知識的單科教師將被“通才教師”所取代,21世紀的體育教師將體現出體力與智力的高度統一,體育教師不但應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內部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還應不斷充實學科前沿知識,掌握各種應用類知識結構,如計算機、外語、統計學等知識技能,才能不斷開展好教學研究工作,創造性的進行教學,以跟上時代的發展。
(2)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師將提高教學以及科研能力作為努力方向。體育科學作為一門高度綜合性科學,它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縱覽一切相關學科和相關技術。因此,體育教師除了要傳授體育技術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傳播體育科學知識。不僅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還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較高的教學和科研能力,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要不斷地吸取先進的理論觀點,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科學領域前沿的新知識,摒棄那些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過時、陳舊的理論、觀點和知識,勇于發掘新知識,使自己講授的課程內容不斷創新出新成果,使自己的體育課獨具特色,如此一來,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求知欲,使學習氣氛朝氣蓬勃。
(3)高素質、高智能是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研究證明體育教師的素質將越來越高,淵博的知識,僅僅在專業范圍內已遠遠不夠,我們必須以綜合的知識充實自己,不斷了解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掌握科學化的教育手段與方法,去指導學生更有效的鍛煉。知識結構的變化是一方面,然而聰明和智慧是控制教學效果的主要財富,體育教師體力型時代將成為過去,智慧、意識、觀念顯得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1)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中,要求我們體育教師需要更進一步的去關心、愛護我們的學生,尊重他們、認可他們、同時有原則的寬容他們,在體育教學中建立起更為融洽的師生關系。
(2)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應突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正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注重培養五年學生的主體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3)五年制體育教師教書育人的同時更要重視自身教育的問題。知識是基礎,沒有知識,能力無從談起。只有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形象,才能更好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1]倪晨瑾.讓體育教學走近生活[J].遼寧教育;2011(Z2):86-88.
[2]林水兒.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科技信息;2011 (15):321,325.
[3]郭剛;淺談體育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重要性[J].現代交際,2011(15):224.
[4]董世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1 (21):94.
[5]張志倫.加強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19):203.
[6]尹淑桂.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167.
G807.4
A
2095-2813(2014)11(b)-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