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四川成都 611731)
體育教學提升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策略
楊科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四川成都 611731)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學的身體素質的促進與發展,是以大學生為主體,以體育教學活動為載體,在發展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同時,實現學生身體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基于該文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為切入點,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進行了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策略的研討。通過本研究以期為高校體育教學功能的實現,提供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參考。
高等院校 體育教學 身體素質 提升策略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身體素質目標的評價作為高校體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有效的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健康價值取向,對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學體育課程標準的出臺,指出大學體育教學一方面要促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同時也要發展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要以體育活動為手段,來發展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貫徹與落實高校體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目標的鍛煉方法、評價體系的研究。當前,高校體育課程身體素質鍛煉與考核過程中,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很難準確的反映出大學生的體育與身體素質需求。加之身體素質考核評價的可操作性不強,很難在體育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有效的實施。
1.1 重視質性評價的使用,提升身體素質鍛煉的主動性
在高校體育教學身體素質提升過程中,要重視質性評價的內容。質性評價包含有對身體素質鍛煉的態度、健康價值觀、社會適應、創新能力等指標的評價,而這些內容是量性評價不能測量或體現的。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身體素質鍛煉融入到這一體系中,要淡化甄別和選拔功能,強化身體素質鍛煉的激勵機制,考察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形成與身體素質發展的情況,并及時反饋到體育教學中,使體育教學能夠影響到學生將來的體育鍛煉意愿、終身體育意識。
1.2 以健康第一位為指導思想,開展體育教學的身體素質提升
健康第一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念,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既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方式等體現,也需要以身體素質的鍛煉與考核,來強化和鞏固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學生身體素質作為個體對環境與自身的適應情況,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整體目標,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優化高校體育教學身體素質提升手段:首先,讓大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健康身體的重要性,了解身體素質對個體發展的意義,學會以體育活動的方式來改善身體素質的狀態。其次,通過身體素質提升,教育大學生能夠自覺運用所學的體育技能等,來提升身心協調發展的水平,能夠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積極的展示自身的健康魅力,教師要借助體育鍛煉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1.3 以健康發展為目標,優化高校體育教學對身體素質的提升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學的身體素質促進功能,是以學生身心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為目標的。因此,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在考核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同時,要以實現學生身體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為目標,實現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鍛煉與評價,需要以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環境條件、年齡等為主體因素,來構建有利于個體發展的學習過程。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目標,是綜合評估大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態、身體素質鍛煉效果的指標,也是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價值的重要體現。
1.4 以健康價值觀的培養,為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石
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有效的體育鍛煉手段,而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培養,而這種價值判斷是以大學生的主體健康需求為基礎。所以,選擇高校體育教學作為身體素質發展的主陣地,需要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提高體育教學內容、方法、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在此基礎上加大對高校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培養。
2.1 做好教材內容的把握與優化設計
在應用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學任務的提出不是體育教師個人構想的,而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以現有的體育專業課教材、學生今后在體育學習的需要為基礎上提出來的。這種任務設計的方法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同樣要緊扣體育教材內容和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方向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項目,發展自己的體育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將鍛煉當成自己的事情。以體育文化節的舉辦,來進行團隊和個人的體育文化展示。每年舉行足球、籃球聯賽等多樣化的運動項目,激發大學生的運動興趣,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
2.2 加強學身體素質鍛煉的調節能力的培養
在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安排好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后,要對學生予以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準確的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和任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指出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學生在任務探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予以適當的點撥,從激發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自我調整與控制力,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3 提升大學生參與身體素質鍛煉的自覺性
學生在身體素質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適當的點撥與指導,而不是全程詳細的講解,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來自主鍛煉。在整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到教師面前請教,也可以在操場上進行練習,或者以多人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不同的任務。體育教學與自主鍛煉相結合的方法在指導學生探究的前提下,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體現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目標。
2.4 強化體育教學的課堂評價與反饋環節
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練習完成狀況的評價,是體育教學法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效的身體素質練習效果評價,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練習的準確性和效果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通過評價就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自主能力的發展、體育應用能力的發展、不足之處等予以點撥,讓學生更為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在身體素質鍛煉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2.5 做好體育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的總結
教學總結作為體育教學與身體素質鍛煉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總結與學生鍛煉效果的點評。在這個環節當中師生對身體素質鍛煉任務完成狀況適時分析評價,獲得關于本節課身體素質鍛煉存在的不足和收獲,為下一次體育教學與身體素質鍛煉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的身心健康促進價值以大學生為主體,構建有效的身體素質提升體系,是實現高校體育課程身體素質目標評價的基礎。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學在認真落實高校體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學校的體育教學實踐、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水平,來制定更為契合的于大學生發展的身體素質練習方法,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
[1]薛端萍,胡瑩.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效益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1(5):46-49.
[2]任莉.培養大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的調研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9):203-204.
[3]楊斌.影響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9):134-135.
[4]許昌.大學生手段性體育鍛煉價值觀特征的初步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2):89-93.
G807.4
A
2095-2813(2014)11(b)-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