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杭州 310053)
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學生良好體質和終身體育的目標。當前,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身體狀況堪憂,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萬學生體檢,血壓偏高者有近300人。造成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基本的體育鍛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必然存一定的在問題,如何改進高校體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2014年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規定: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時,《標準》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這對高校體育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自主學習”最早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提出的,一直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也稱為“自我調節學習、自律的學習,自我定向學習、自我管理學習”等。盡管國內學者對自主學習的術語各不相同,但是對自主學習的內涵理解基本一致,都是強調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在教師和同學幫助下,通過分析、探索、實踐等方式,完成特定目標的一種學習過程。
結合高校體育特點,“體育自主學習”是指在高校體育教學目標范圍內,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在體育教師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下,自主進行體育學習,并通過自我調控與自我評價,完成學習目標的體育學習模式。
高校體育承擔著大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塑造強健體魄的目的和任務,也是培養學生獲得終身體育習慣的重要保證。完成目標和任務的前提是培養學生自覺體育運動的意識和習慣。而現實中,進入大學后很多學生缺乏體育學習目標,學習主動性降低,體育教學中又忽視體育知識水平和基本訓練方法,導致學生除體育課外基本不進行體育訓練或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訓練。高校體育課程普遍偏少,一般高校每周2學時,到大三大四后,因為實習及就業等因素,很多高校均不開設體育課,學生基本沒有體育訓練,根本達不到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意識和習慣。
和課內體育時間少相對應的是高校學生課外時間較多,相對課內體育而言,課外體育具有更廣闊的空間,然而大多數大學生對體育健身功能缺少了解,對如何進行體育訓練感到茫然,很多學生認為跑幾圈步就是體育自主學習與鍛煉,沒有目標和計劃,沒有認識個體差異和興趣,更沒有對訓練的評價和反思,沒用充分利用課外體育對課內體育互補,培養自覺體育運動的意識和習慣,造成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趨勢。因此,培養高校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是解決當前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缺乏、訓練方法單調的方法,也是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環節,更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還是普遍存在以運動技能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學以講授運動技能為主,忽視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方法,教學模式呆板,教師將教學對象界定為全體學生,屬于整體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灌輸,而不是體現教學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激發,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形成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訓練要求,而不會主動思考,不會制定訓練計劃和預期達到的目標,不會完成的體育鍛煉基本程序,如:準備活動、訓練內容、放松運動等,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制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現在高校體育還是競技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力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而較少考慮學習內容是否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關聯,是否符合學生的運動興趣,缺少生動性、趣味性,不能很好滿足學生對體育的需求,致使學生缺乏體育學習興趣。整體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個體的發展,學生的體育愛好得不到發揮,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有的同學對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不清,體育健身功能在體育課內也得不到體現。長此以往,造成體育學習只是為了完成課內學習任務,而不是主動參與,失去了學習興趣。
學業評價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主要以運動技能考核為主,評價方式注重“量化”忽視“質變”,忽視個體差異和個性化養成,不考慮學生個體身體素質階段性的成長。現行的評價內容過于單一,評價工具和方法單調,只考慮學生“運動成績”,忽視了學生體育興趣與學習能力的養成。大學生進入高校后,由于個體和地域原因,身體素質存在較大差異,素質好的學生不用體育學習,雖然自身素質降低也能考試及格,而素質差的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訓練,身體素質提高較多,但可能還是不及格。兩種情況都會抑制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中國自古就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說法,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學習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要經過一定的培養和訓練才能實現。大學生從小學開始接受體育教學,一直到大學,都是教師怎么教,學生如何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針對當前高校學生對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缺乏,教學中打破傳統教學以運動技能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增加體育運動基礎理論知識,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多讓學生參與教學,創造出和諧、偷悅的互動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制定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學習過程,必須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興趣是學生參與體育的動力,而需求是學生興趣的源泉,當學生渴望體育學習來滿足本能和非本能的心理需求時,他們就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生愿意去學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先導,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興趣,只有當學生擁有強烈的參與興趣,才會產生想學的渴望。要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需求,在體育中,學生需求是多樣的,如瘦小者需要強壯、體弱者需要健身等,教師要把握或引導學生產生某種需求的時候,學生就會產生體育學習興趣,而一旦通過努力滿足了一點需求,會產生愉快的情感,必然會產生進一步的需求,形成良好循環,不斷推動自主學習興趣。因此,體育教學中了解學生需求,充分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可以制定不同的階段計劃和目標,通過一段時間自主學習后,通過比較,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完成目標和提高體質的愉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堅持體育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作保障,這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能制定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學會基本訓練方法只是體育自主學習的基礎,大學生體育個體差異較大,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用什么學習方法對個體最為有效,才是提高學生體育自主學習的關鍵,所以學習策略是提高自主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體育自主學習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目標制定過高會過低,使學生產生達不到目標的沮喪或體現不出完成目標的愉悅,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制定過低,則不需學習也容易達到,失去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幫助學生運用學習策略對階段學習進行自我檢查、評價和糾正尤為重要。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策略的效力,認識到學習策略不僅對解決具體問題有價值,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體育自主學習效果,進而樹立體育自主學習信心和決心。
高校體育學業評價是學生體育訓練的指向標,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參與興趣。與我國相對單一的評價相比,國外對體育的學業評價范圍較廣,如法國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是強調評價的“培養功能”,評價涉及學生體育知識、體育能力等各個方面;日本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內容包括關心、意欲和態度、思考和判斷、技能和表現、知識和理解等;美國評價內容包括身體活動的態度、健康概念知識、健康測驗、身體活動的努力水平、健康技能的應用等。國外的評價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運動參與,強調的是體育學習過程和養成,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我國高校體育學業評價也應該引入先進國家的評價理念,注個體的環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實施因材施教,體現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才有利于培養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體育學習打下基礎。
高校體育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目的,發展大學生的體能,增進大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為目標,體育自主學習能使大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訓練,從而促進自身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提高,形成與課內體育互補。因此,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學習,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入,體育自主學習將成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學生終身體育目標的必由之路。
[1]吳瓊,吳本連.論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J].運動,2011(12):99-101.
[2]龐衛華,周學榮.體育自我學習若干理論問題研究[T].山東體育科,2007(1):50-52.
[3]葛潔棍.自我學習與體育自我學習策略[J].科技信息,2010(18):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