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偉 張斌
(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浙江杭州 310036)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在滿足自身物質需求之后,對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鍛煉身體、愉悅身心、追求健康的理念已經成為大家的主流認識。
為進一步增強人們體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必須加快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條例,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和社會體育,社區體育是近些年發展出來的新的體育事物,它是社會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體育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對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進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搜索關鍵詞“社區體育”,共有4605篇的相關文獻,但是這些文獻研究內容大部分只是針對某個區域社區體育的理論及現狀研究,或者是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資源共享方面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社區體育從產生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但是我國在社區體育這方面的研究理論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視野下我國社區體育的研究狀況更少。不過這些文獻都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理論支撐和內容鋪墊。
社區體育作為新興的體育活動形式,在國內外發展迅速,從社區體育產生到現在,我國體育界的專家學者們就開始對社區體育的概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因此會對社區體育概念的理解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王凱珍在《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中提出社區體育是指以基層社區為區域范圍,以轄區內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感情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開展的區域性體育活動[1]。
社區體育是指在一定的活動區域內(社區)開展的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健身娛樂等體育需求為主要目的的、有組織、有指導的群眾性體育活動。
(1)區域性。社區體育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區域性,組成社區體育的各因素也都是包括在一定范圍中的,如果超出了“社區”這樣的一個區域和范圍,也就沒有社區體育這樣一個事物的存在了。
(2)自發性。社區體育活動的舉辦都是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由社區居民自發地組織參加、自主開展的健身體育鍛煉。
(3)健身和娛樂性。居民參加社區體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活動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心愿,與此同時在參加社區體育活動的同時也能夠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因為現階段社區體育的活動項目大多是趣味簡單易行的,鍛煉身體的同時讓自己的心情得到愉悅。
(4)共享性。我國城市社區體育活動的舉辦所需要的資源都是來自社區的共有資源。居住區的廣場、公園及其他公共設施都是社區體育活動可以利用的公共資源。因此社區體育不是個人的事情,是整個社區居民所共同擁有的。
由于社區體育的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因此最近這些年有關我國社區體育的研究不是很多,但是真正要追朔關于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相關內容,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區體育作為城市文化活動的重要部分開始浮出水面,與此同時這也揭開了對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序幕。但在我國真正獨立地對社區體育展開研究應始于90年代初期,如1995年隨著《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相繼出臺,全面推動了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發展。自此關于社區體育的討論會議和研究者越來越多,到2000年形成了社區體育研究高潮。但是畢竟社區體育還處于新鮮狀態,因此這些研究也大都是停留在對社區體育的較淺的研究層面,主要是關于社區體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現狀等研究。
社區體育在我國興起時間不是很長,它的發展還處于一個摸索階段,加上人們思想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從而在對社區體育內涵的理解上還是存在偏差的。有些人認為社區體育只是體育領域范疇內的事,應該由相關體育部門來管理,與己無關等。可見,人們對社區體育的認知還是很模糊的。
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街道社區體協,但是很多街道辦事處的工作職責中并沒有關于社區體育方面的規定,缺少政策的依據,那社區體育舉辦的可能性就沒有了,加上社區體育具又有一定的區域性和獨立性,因此體育活動難以在社區居民中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加強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和體制建設很重要也很急迫。
社區體育的開展需要社區體育的專業人才的傳授和指導,但是在我國大多數城市社區中社會指導員人數嚴重缺乏,這樣將不利于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經費大部分是依靠區人民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費用、少量的企事業單位贊助以及會員繳費。如果一些體育活動又是居民自己組織的,其活動經費就需要每個參與者出資舉辦了。就算是營利性的單位,由于人們的這種體育鍛煉意識不夠高,大部分的營利性組織和企事業單位都是虧損的。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是居民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的物質資源保障。但是在我國現階段大多數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數量上不足,器材條件很簡單,這樣的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更大層面上也會對我國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阻礙。
當地行政機構要做好領導和帶頭作用,重視和支持社區體育工作,使社區體育成為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動力。另外政府要不斷完善有關社區體育的相關規章制度,為社區體育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撐。
社區體育應充分利用現在的網絡媒介等平臺,逐漸引導居民樹立積極科學的健身理念,增強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和活動的積極性,要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體育帶來的有益之處,營造良好的社區體育鍛煉氛圍,激勵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參加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來。
每一社區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駐區的企事業單位,他們在人、財、物方面相對雄厚,這是我們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可以借助的有利條件。和這些企事業單位搞好關系,社區體育在開展過程中可能就會順利些。
社區體育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財力和物力。社區體育相關組織機構應著重培養一些社區體育指導的專業人員。資金是社區體育開展的物質保障,除了政府的支持外,還應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來籌集體育資金。關于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問題,社區管理機構應在充分利用本區的體育場館設施之外,可以有針對性地建設一些體育場地,以保證社區居民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的開展。
社區體育在我國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了,至今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已經有目共睹了,關于對社區體育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健康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保障。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社區體育發展存在了一些漏洞和問題,比如我國社區體育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參與群體年齡結構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總之,我國社區體育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就得需要各級政府、社會以及個人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方針,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改革創新,以促進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1]王凱珍.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M].體育科學,1994:18.
[2]李建國.論我國社區體育發展模式[M].全國職工體育論文報告會獲獎論文匯編,1994:74.
[3]社區體育_互動百科[EB/OL].http://www.baike.com/wiki/社區體育.
[4]肖林鵬.體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3-184.
[5]肖叔倫.關于社區體育的幾個問題[M].全國職工體育論文報告會獲獎論文匯編,1994:6.
[6]王凱珍.社會轉型與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