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南寧 530021)
乒乓球是世界流行的小球類項目,是我國的國球。乒乓球起源于英國,在清朝光緒年間傳入中國。20世紀60年代時,我國的乒乓球技術水平已處于世界領先行列。自90年代開始,隨著乒乓球運動的不斷發展,乒乓球的比賽規則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這無疑代表著乒乓球運動的革新,推動了乒乓球技術的改革和發展,然而,這種規則的變化也對我國乒乓球運動的比賽和訓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了適應這種新的規則,我們首先要了解新的比賽規則,認識到比賽規則的演變對乒乓球訓練的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調整訓練方法,讓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得到很好的發展和傳承。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對乒乓球的競賽規則有了很大的改動。悉尼奧運會后,又公布了幾種重要的規則變革。在公布的規則變革中主要有三點較為突出,第一,就是乒乓球的比賽用球的直徑發生了變化,原來是38mm,改革后增加了2mm,也就是40mm;第二,每局的分數制由21分改為了11分;第三,對發球的規則進行了限制,無遮擋發球等。雖然,這些修改是細微的,但對于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卻是革命性的。據調查顯示,1990~1994年我國乒乓球比賽成績處于低潮時期,一是優秀老將們的退役,后備力量沒有合適的人選補缺;二是我國乒乓球運動員不適應新的比賽規則,訓練方法沒有創新,乒乓球技術水平也較為落后。不管這些改革是否科學合理,為了保證我國乒乓球運動的領先地位,我國必須與時俱進,對新的比賽規則進行不斷的研究。這次改革是挑戰,也是機遇。
規則的演變會直接影響到乒乓球的比賽成績。如果我們對比賽規則的改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采用原先的訓練方法那必然會影響到比賽成績,影響到我國乒乓球運動的領先地位。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為了不斷提高和保持我國乒乓球運動水平處于世界領先行列,我們必須要深入了解乒乓球比賽規則的變化對運動員訓練的影響。
雖然球的直徑只是大了2mm,但球的飛行速度、旋轉速度以及球的重量等都因此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革球拍,研發新的符合比賽規則的球拍來適應40mm的乒乓球。其次,球的速度降低后,比賽中回合增多,這對運動員的相持能力是很大的考驗。大球要求運動員要具備在相持中利用落點、力量輕重的改變和節奏的變化來打亂對手的能力,并且能夠在激烈的相持中,抓住主動的戰機。針對這一點,在訓練時要注重培養運動員的連續進攻能力,還要保證多回合能力的訓練,保數量,重質量。要重視運動員科學系統的體能訓練,最大限度地延長運動員的運動生命。
11分制使得比賽充滿懸念,更加精彩,卻降低了乒乓球技戰術的內涵,縮小了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從21分制到11分制,比分減少較多,l1分制中局階段明顯縮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失去一局,這就要求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必須快速興奮,盡快進入比賽狀態,全身心投入到比賽當中。11分制要求運動員要險中求穩,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訓練時,要加強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科學合理地對體能訓練進行創新,要加強運動員反應速度的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調控能力。
我國的戰術向來講究“先發制人”,乒乓球也是如此,我們將發球看得很重要。新規則實施后,要求運動員要無遮擋發球,因此限制了運動員動作的隱蔽性,不能給對手造成判斷上的失誤,失了先機。在規則范圍內,運動員要采取其他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干擾對手的思維判斷,為自己的進攻提供更多取勝的機會。在訓練時,要根據新的發球規則對原有的發球套路進行合理調整和改革創新,采取靈活多變的打法,培養快速、兇狠、主動接發球的意識。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們必須要積極應對,深入研究新競賽規則的特點和規律,根據新的競賽規則來調整現有的訓練方法。這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首先是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其次是比賽過程中的戰術策略;最后是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方面。針對運動訓練對這三方面加強訓練,讓運動員盡快適應新的比賽規則,在規則的合理范圍內運用戰術策略,憑借領先的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贏得比賽。
規則總是變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為了在比賽過程中贏得勝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的訓練。靈活的步法、強勁的爆發力和耐力,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加強訓練的。針對身體素質的訓練來說,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充分發揮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快、準、狠、變、穩”的技術風格。由于新的競賽規則要求使用40mm的大球,比賽時球的速度、旋轉等都發生了變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深入研究,認真思考應對,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失誤。此外,還要加強相持能力的訓練,注重耐力素質的訓練,可以采用啞鈴的屈臂練習、中等重量的杠鈴撐推練習、輕重量前臂旋轉練習、仰臥側起練習和輕負重左、右跨跳練習等等。在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中則多采用持重拍揮臂練習、持瓶轉手腕練習、腿手綁沙袋訓練和多球發力扣殺球練習。
新的競賽規則對我國運動員來說相當不利,因此,我們在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還要注重戰術策略方面的訓練。要在比賽前根據對手的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戰術策略,同時,運動員還要根據比賽過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仔細觀察對手的狀態,并合理調整戰術策略,以取得比賽的勝利。在乒乓球比賽時,我們將發球看得尤為重要,然而,新的競賽規則要求“無遮擋發球”,這樣減少了發球的隱蔽性,對手可以清楚地看到發球的狀態,從而根據發球的動作速度判斷接球的方式和地點。無遮擋發球減少了發球直接得分的機會,減弱發球搶攻的威力,從而使比賽更多進入相持階段,斗實力比硬功將會成為普遍現象,對于我國運動員不僅存在適應無遮擋的發球技術,還將面臨適應性技、戰術的創新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訓練時應加強運動員對反手進攻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從技術的角度講,反手技術直對側身技術來說,縮短了擊球前的準備,因為側身進攻還需要步法移動到位,這樣也就縮短了對手反應的時間性,贏得了主動;并且在實戰中反手攻也能起到改變比賽節奏,打亂對手部署,特別是反手拉等技術的應用的作用,使球的旋轉變化增多,增加了對手回球的難度。
由于長期以來我們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方法進行訓練,部分運動員對新的競賽規則不能很好的適應。在比賽時,就會出現緊張、害怕失誤、擔心等不利于比賽的消極心理。因此,要加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賽前要對運動員進行合理開導,讓運動員能夠輕松上陣,避免壓力過大導致不能正常發揮。在平常訓練時,教練也要針對每個運動員的不同狀況來合理安排特殊的訓練,讓運動員能夠盡快適應新規則,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同時,還要加強對運動員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要多進行模擬比賽訓練,要讓運動員適應比賽時的緊張興奮感,增強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針對11分制在技戰術上的特點,心理訓練比21分制時代更為重要,培養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科學訓練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心理訓練是一種輔助手段,運動員賽場上的鎮定與自信,主要來自對于自己高技術水平的信心。所以心理訓練的作用在于使運動員敢于拼搏,去爭取好成績。
縱觀國際乒乓球聯合會頒布的幾次競賽規則的變化,乒乓球競賽規則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但這種改變幾乎可以說就是針對我國乒乓球運動員的,我國是乒乓球大國,在世界乒壇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這些規則的改變可以說意在“抑強扶弱”,整合各國乒乓球實力,改變一邊倒的局面,打破我國乒乓球比賽的壟斷地位。為了繼續保持這種領先地位,我們就必須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創新、打破常規、不斷摸索、不斷研究新規則內在規律,探索積極、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乒乓球技戰術水平。從變化中抓住機遇、積極應對、勇于拼搏,推動祖國乒乓球事業的發展。
[1]李今亮.新規則對世界乒乓球運動技術發展趨勢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24-25.
[2]劉朝明.析乒乓球新規則對運動員的影響[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8(6):56-58.
[3]于慶川.乒乓球規則的演史對乒乓球技術發展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3):45-47.
[4]胡躍華.從乒乓球發球規則的修改看發球技術的新變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4):75-76.
[5]張新.淺談乒乓球技術創新與競賽規則的改革[J].遼寧體育科技,2002,34(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