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珊珊
(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內蒙古通遼 028000)
學導式,其實就是一種啟發式,是表現高校教學法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能夠去自學,能夠去自練。這種學導式的教學法,基本的過程就是由6個主要的環節和諧地組成。
提示,就是把新課導入,老師在課堂上將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提出來,激發學生們能積極地進行學習。
自學,就是在課前學生能夠預練,在課堂上能夠自學和自練。這樣把掌握的內容通過反復地學練,去發現其中的難點,提供其自學與教學的依據。
解疑,就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老師讓學生通過反復地練習進行相互討論,然后老師給予輔導及輕松自己地解答疑問。
精講,就是老師把教材總出現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重點的講解與示范。
演練,就是學生反復地練習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以及課后也堅持進行鍛煉,旨在能將動作和技術能自如地掌握。
小結,就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自我和相互的評價,然后掌握其“三基”的情況,當然,老師也可對自己的學生進行評價或者考核,并提出讓學生對課外的練習不能忽略,以及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以上6個環節中,在學導式的教學中,最主要的是其中的自學、精講和演練,而另外的如提示、解疑和小結只是輔助環節。
高校籃球學導式的教學與其它形式的教學法如果兩者相比較,學導式教學的優點會勝一籌,因為這種學導式,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習者主觀的能動性,比如在老師的提示等環節下,他們可以主動地探索,開發著無止境的智力,進而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顯然,老師的這種學導式教學,能讓老師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過去的教學,這種學導式在體育教學里幾乎沒有研究和運用過,主要原因是體育的教學和其他的學科有些實質上的區別。比如,體育教學,它主要通過一些身體的活動,去體會體育項目的某些動作和要領,然后去掌握其中的知識,以及技術和技能;而其它學科,比如語文、數學、化學等,老師們都是要求自己的學生能進行或自主或積極也或是隨手可得的思維活動,然后去接受他們所傳授的所有知識與技能。
當然,對于體育教學,有個別需要技巧性而且又危險性強的體育項目,老師如果運用學導式教學,而學生在對這體育項目的動作和技術的要領沒能掌握之前,就讓學生去自學或自練,然后學生稍不留神的話,就會很容易地傷害到他們身體的某些部位,顯然,這就限制了學導式的運用。另外,在體育教學中,還有一種叫講解示范法,這種教學方法可謂是千篇一律,先是通過老師講解,接著學生就進行練習,可是時間一長,學生的心理上,不知不覺有了厭煩的情緒,不僅如此,老師也是如此,總認為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有預期效果,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各個提不起應有的精神,而且注意力也不集中等等,這樣一來,勢必會把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給抑制。于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在體育教學中幾乎不運用的學導式教學被適時地引入了進來。不容置疑,這對體育教學,特別是籃球教學的改革有了深遠意義。
事實也是如此。在高校體育的課程體系里,其籃球教學是一項很重要的體育項目,不管什么級別的高校,都有籃球課程。可是在其高校,因為每所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各不相同,所以每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程度也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異,例如有的學生已經是學校籃球隊的隊員,參加過很多的籃球比賽;有的學生來自偏遠的地區,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籃球。受這種差異的影響,老師如果還是采用以往的傳統式“講解示范”的方法,對基礎好的學生而言,會致使他們產生不以為然的態度,有時還自豪地告訴大家,這些他們早就懂了、會了。然而,對那些根本沒有接觸過籃球的學生,因為沒有過切身體驗和感受,自然他們對老師的講解示范法就難以理解和掌握了,相應的老師的教學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所以,體育老師在籃球教學采用學導式教學法后,他們發現可使學生練習發生明顯的變化。
首先向學生先交代本堂課程的內容和任務,比如學習三步投籃技術、技能部分,老師會要求學生對投籃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掌握;其次簡明扼要地向學生講解在以后的籃球比賽中三步投籃會有哪些作用與意義;最后通過聯想向學生展現曾見過的關于三步上籃的情景,使學生有意愿掌握投籃的技術。
在課前,會寫讓學生們自己做一下相關的動作,那些基礎好也會做的學生,他們自己是大顯身手,于是老師提示不會做的學生要細心地觀察會做的學生的動作,然后虛心地求教。這樣一來,學習的氣氛會格外熱烈,進而學生主觀的能動性都被調動起來了。與此同時,在大顯身手和觀察求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時,老師隨著對學生情況的認真觀察,為教學的下一個環節——解疑,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這樣自學了數分鐘,老師開始集中地解疑,有學生在自學當中,將遇到的需要老師解釋的問題提出來。如有學生會問,一般是什么時候持球,持球的時候要先出哪只腳,還有既然是三步上籃,那怎么才算三步等等。面對這些問題,老師可以讓會做的學生先來解答,然后在這基礎上,老師再進行概括性的總結。
籃球老師在學生們自學和共同解疑的基礎上,可以對三步投籃中技術的重難點針對性地進行講解示范,這一步可以說是學生們自學時所存在的困惑、存在的問題以及其技術的核心所在。實踐證明,其精講,實則為過去的講解示范,大大地加強了學生們的注意程度,幾乎可說是那種全神貫注了。
學生對“三步投籃”經過多次的學練,老師最后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如果是依照學導式的教學方法,其上籃技術的考核,能達到優秀成績的學生可能會很理想,當然,與此同時老師們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三步投籃”時,采用的學導式,首先我對其規則不講解,在上課之前向學生交代了教學內容目標,如“三秒違例”、“走步”,這些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其次把學生集中組織起來進行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如出現了“三秒違例”、“走步”的現象,教師就吹響哨子,停下來及時指出“三秒違例”及“走步”的犯規現象,反復幾次后,集中學生,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指導。讓他們知道“三秒違例”是什么、區的界線是在哪里、規則要如何進行規定、如果在比賽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講解完后組織學生繼續比賽,在此期間反復吹響 “三秒違例”哨子。在這樣反復練習的影響和教導下,在這比賽中學生慢慢加以注意,“三秒違例”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少。這樣一堂課結束后,學生不僅牢牢記住了“三秒違例”的規則,而且在其實踐中能運用自如,何樂而不為。
學導式的高校籃球教學運用應該明確一項最基本原則,就是老師主導的作用絕對地不能夠忽視,學導式統一著“學”和“導”,他們還主要存在著教和學相矛盾的方面。所以老師們需要放手地讓學生自己去自學和自練,這樣,并不是在削弱老師主導的作用,相反的,是在對老師主導作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層次水準。譬如這種學導式的教學,學生們自學或自練,首先都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才進行的;其次學生們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其籃球項目的動作與技術,并發現了問題,同時還找出了難點;最后老師需要對學生們的思維善于恰當地引導,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而且還需密切地注意和觀察學生們在自學和自練當中遇到的問題,從精講的環節里通過示范,把學生們存在的那些問題給解決,并突出其技術的要求與重難點。因此,這些都是需要籃球老師備課的時候用很多的經歷,將其教學的設計做好,對學生實際的情況深入地掌握,使自己的教學得到良好效果。顯而易見,這種學導式的教學是一套完整又嚴格的組織教學程序,即散亂中有秩序、自練中有學習、學習中又有導、學和導相結合。
[1]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2]降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
[3]王華倬.新中國學校體育回顧與展望[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4]方建新,俞小珍.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1993(1).
[5]藺華.籃球選項課教學方法的實驗與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479-480.
[6]肖桂香.學導式教學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