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棪
(貴州大學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網球是一項發源于12~13世紀的運動,最初是法國傳教士們在教堂回廊用手掌擊打裹著頭發的布球,之后漸漸演變為一種在法國王室中頗受歡迎的娛樂活動。發展至今,網球運動不論在運動的形式還是運動的內涵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單論網球的文化內涵,作為綠色健康的新型體育運動,網球已成為了一種喜聞樂見的集大眾健身、休閑娛樂、社交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本文正是圍繞網球的社會功能展開,以理清其社會功能,從而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并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作為一項具有較深文化底蘊的運動,網球的規則是非常公平合理的。在網球的比賽中一般沒有一局定勝負的情況,正常的情況下,對抗雙方需要經過多次對決才能分出勝負。
網球的規則要求每一局結束之后,雙方都要互換場地,保證可能由場地風向、采光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公,而每一局結束后雙方還需交換發球權。當雙方都得三分的時候則為“平分”,平分后要凈勝兩分才算勝。此外網球規則規定要通過抽簽或者是拋硬幣的方式決定發球順序或是挑邊,選擇了發球權之后則由對手選擇挑邊。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網球的規則盡力在各個方面做到公平公正,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透明的,這不僅對網球運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參與者對于事物的認識,將這種公平公正且不失風度的精神帶到社會生活中,勢必能夠對社會有序的發展做出良好的推動作用,此外這種公平公正的精神也是社會法制化的一個外在體現。
作為一項強度較高的運動,網球需要參與者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勝出對手,可以說它是一場集體能較量、技能較量和智能較量為一體的競技運動,所以參與者想要取勝,首先必須要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作為保證。
反觀當下的社會,社會化分工日益明細,個體、集體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如果不能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不論是個人還是一個企業都會面臨生存上的困境。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網球運動能有效的培養參與者的競爭意識,正好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團隊合作的精神在網球運動中也有體現,例如:雙打中必須兩人合作才能夠取勝,這又能夠培養參與者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而將個體競爭轉向團隊的競爭,在實現人與人合作的同時,完成更大規模競爭的準備。
培養人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我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目標,而在現實生活中,離開了學校之后人們往往缺乏學習的動力、興趣和機會,而網球運動作為一項具有較強文化內涵的體育運動,則能夠發揮體育教育的功能,實現社會人的再教育。可以說對于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社會人,網球能夠培養其不同的氣質,陶冶其情操,有效的實現我國人才培養的目標。
作為一項格網類對抗項目,網球對于場地有一定的要求,而參與者往往在2~4人,在這樣的小范圍內,參與者能夠有效的加強交流,促進互相之間友誼的加深。
不論參與者的身份和地位,在網球場上參與者是平等的,因此不論對方是你的上司還是公司談判對象,你都能夠有效的通過球友這一層關系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并獲得對象的信任。
根據學者的研究,我們發現目前網球的參與人群往往都是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參與到網球運動當中,我們能夠與更多有知識涵養或是身份的人相識,從他們身上學習自己缺乏的東西,無形當中給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機會。
學者王銳在《成都市網球場館經營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當中就指出,據網球產業協會的統計,2000年全球網球拍及相關的輔件批發額為2.4億美元,而網球的服裝銷售則為2億美元。2003年的四大網球公開賽吸引了近200萬名現場觀眾,而170多個國家通過電視轉播了比賽,收看比賽的總人次以10億為單位,為舉辦過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則超過15億美元。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我國的國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保健的意識也不斷的得到增強,“花錢買健康”的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正因為這樣,特別是2008年以后,我國的體育產業化進程越來越快,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網球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發揮了相當大的能量。楊學文在《長春市網球運動鍛煉的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僅以上海為例的話,保守的估計每位網球人口年均消費要達到4000元,而2008年上海的網球產業規模則為12億元。
可以說,作為一項“朝陽產業”網球作為一項經濟發展的動力,在我國發展的速度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階段,網球產品的消費空間也處于上升的階段。隨著競技網球中我國運動員屢創佳績,作為一項休閑運動產業,網球的市場潛力、發展速度等方面都優于大多數的體育產業。
除此以外,網球運動能夠增強參與者的體質,同時提高其社會生產力,對于參與者的身心都有較大的積極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球本身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有較強的推動能力。
就目前而言,網球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較大范圍的普及,但網球如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社會功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以下幾點制約了網球社會功能的發揮。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越來越嚴重,貧富之間的差距也逐漸加大,此種現象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可以說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影響到了網球運動發展的不平衡,東西部地區網球發展不平衡、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間網球發展不平衡、城市與農村網球發展不平衡等。
與其它項目不同,網球運動至少需要有一塊場地一個球網,但這在經濟落后的地區往往不能夠得到保障,試想項目本身的普及都成了問題,社會功能的發揮自然會出現問題。
從中國知網上檢索,我們發現研究地區網球發展狀況的論文有很多,例如《成都市網球場館經營現狀及對策研究》、《中小城市的網球發展現狀與對策探究》、《福州、廈門經營性網球場的經營現狀》、《對上海地區“網球熱”現象的社會學分析》、《上海市網球運動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等等,但縱觀這些研究,我們發現場地不足制約了網球的普及,同時也制約其社會功能的實現。從表面看上去,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似乎擁有不少網球場,但是從人口與場地比就能夠看出,其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可以說相比較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我們在網球場地上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對網球運動的認識有部分人還停留在“貴族運動”這個范疇上,這也制約了參與網球的人群。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是多方面的,而在諸多原因當中,宣傳的滯后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媒體對于網球運動解讀的有誤,致使人們在網球運動中發生了各種偏差,部分媒體在宣傳網球的時候,依然用“貴族”作為運動標示,這使得部分準備參與這項運動的人望而卻步。
(2)宣傳態度的不積極,對于網球的發展及其社會功能的實現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相比較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而言,目前國內媒體對于網球的重視程度不足,節目安排也較少,這使得人們缺少了解網球的機會和途徑,直到近年中國女子網球在國際賽場上屢屢有優異的表現,媒體才開始關注這個項目,但在報道內容的版面上依然顯得單薄。
體育事業本就是一項社會公益性的事業,盡管在現代社會里,體育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夠否認作為公益事業的本質。
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網球的推廣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是從目前很多網球俱樂部的經營情況上我們發現大部分經營者都指出稅收過高的問題,而且政府至今很少對他們有優惠的政策。例如楊傳高在《我國休閑網球運動現狀與開發的經濟效益研究》中就指出,上述的原因導致很多網球場館出現虧損情況。
網球具有較強社會功能這一事實我們無需否定,但在發揮社會功能的同時,也需要各方面予以保障,才能夠使得項目能夠發揮最大的社會功能,這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李國東.網球健身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呂樹庭,盧元鎮.體育社會學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正坤.長沙市網球場館經營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5).
[5]王銳.成都市網球場館經營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