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江西理工大學體育教研室 江西贛州 341000)
攀巖運動是一項比較新興的運動,一方面在開闊運動員視野、身心素質的提高、豐富運動員的體育活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攀巖運動在國際上都比較流行,而我國發展攀巖運動能進一步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溝通交流。鑒于此,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攀巖運動,更加完善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一個值得探究和探討的問題。
攀巖運動最先是在歐洲流行,在我國流行的時間比較短,只有20多年的時間。這項體育運動主要是依靠人們攀爬的本能,借助一些攀爬工具完成的,其發展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這個歷史階段也可以用來說明攀巖運動到底是屬于哪一類運動項目。
首先是屬于探險運動階段。早期的攀巖活動一般都是攀登高山、冰河等地形,并發明了一些簡單的攀登工具,比如加工改良的鞋子可以起到防滑和固定的作用;改良的斧頭等幫助人們勾住一些巖石等,通過攀登就可以慢慢地積累一些攀登經驗和技術。其次是極限運動階段。由于攀爬本身就是一種難度比較大的活動,加上人們經常通過攀登高山或峭壁達到頂峰,漸漸地就把攀巖運動從攀登活動中獨立出來,成為了一種具有高難度和高挑戰性的運動,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運動者的身體潛能。再次是競技運動階段。隨著攀巖運動技術的慢慢成熟以及運動本身的魅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追捧,吸引想要嘗試和挑戰的人,也因此組織了很多攀巖比賽活動,比如中國登山協會在最近幾年就接近有近百場的活動賽事,由此攀巖運動具備了競賽的特點,也具備了高技術要求的特點成為了一種競技運動。最后是戶外運動階段。現階段攀巖不再局限于室外的高山或是險要地段,在室內也修建了抱石館,目前我國很多二三線城市都有攀巖的室內場所,同時也有教練陪同訓練。攀巖運動的攀登技巧、裝備以及動作要領等方面促使更多的人將其歸納為一種時尚運動型的戶外活動。隨著攀巖運動的熱捧以及運動本身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有可能攀巖運動會進入比較大眾、比較普遍的運動項目階段。
雖然攀巖運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參與運動的人數也在增多,但在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方面還是存在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
(1)攀巖運動教學缺乏普遍性。雖然跟之前攀巖運動教學只限于原地礦系統的直屬學校,現已擴展到30多所院校,但跟我國高校總數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沒有形成普遍性,導致攀巖運動嚴重滯后于我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水平。
(2)教練和教師的技術水平和訓練水平有限。由于攀巖教學還未形成普遍性,教師和教練員也只是畢業于一般院校,在理論知識方面和實踐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實踐方面,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攀巖訓練,也沒有參與很多實踐活動,因此很多技術和技巧就不能得到鍛煉,更加重要的是導致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制約了攀巖運動的可持續性發展。
(3)攀巖運動員的培養體制不健全。一般而言成為一名優秀的攀巖運動員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單純依靠學校的培養年限,培養出優秀的攀巖運動員可能性比較小,加上學校對于攀巖運動的教學在場地和經費上都存在問題,因為攀巖的設備和場地價格都比較貴,訓練場地少,甚至很多高校根本就沒有設置攀巖的場地,純理論教學,從而導致了攀巖運動員的技能水平得不到鍛煉和提升。
(4)對攀巖運動存在了解誤區。從大眾心理出發都普遍認為,攀巖是一種極限運動,因此存在較大的危險性,這種存在偏見的觀念在一定程序上就制約了攀巖運動的發展。加上人們對攀巖運動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人對這項運動存在一定的偏見,群眾基礎比較薄弱,因此進行攀巖運動的都是年齡偏大的人群,訓練的效果就不如年輕人好,所以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
攀巖運動進入我國才20多年,發展成現階段的水平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和一個好的成績,但為了進一步促進攀巖運動在我國的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
人才的后備基地就是要為攀巖運動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人才,而人才的儲備,就是要有完善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硬件設備包含了最基本的場地、相配套的裝備等方面,軟件設施則是教師或是教練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技能水平。對于硬件設施的完善首先就要解決經費和場地問題,經費除了僅靠國家的財政支出外,可以通過開放高校的攀巖場地,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經費;可以讓學校教師開設攀巖培訓班,收取一定費用作為經費等方面,增加攀巖運動的經費來源。如果有的高校訓練場地有限或是根本就沒有的,可以與其他臨近的高校進行合作,一來可以減少經費的投入;二來解決了場地限制問題;三來教師與教師之間還可以互相探討攀巖技術和授課技巧。對于軟件設施方面就需要增加師資力量,要引進一批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或是教練,比如可以從攀巖協會中聘請優秀的運動員作為教練,也可以讓本校的教師出去參加實踐或是進修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攀巖技巧,以滿足攀巖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增加攀巖運動的宣傳力度,其途徑有很多種,比如舉辦各種攀巖比賽活動或是多開設一些攀巖俱樂部或是創辦協會,加大對攀巖活動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同時還加強對攀巖運動的基礎性知識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攀巖運動,是一項極富有開發人身心潛力的運動,無論是從體能、心理還是適應能力方面來說,都是培養人堅強的意志、耐心以及個性發展的運動項目。
運動項目一般包括體能、耐心、力量等方面的訓練,攀巖運動也不例外,對于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不能操之過急,要采用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慢慢地提高身體的綜合素質。對于技能訓練,也要教師或是教練一步一步地教,比如首要要抓穩了才能往下一個目標移動,如果害怕就盡量不要往下看,等適應了心理恐懼,才能比較大膽地前行。另外針對高校4年時間不能完全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攀巖運動員這一問題,高校可以與校外知名體校或是俱樂部等簽訂協議,讓學生能一邊繼續加強訓練,一邊實習,增加實踐機會。
一是攀巖運動畢竟是存在一定危險性的運動,安全性需要重視,那么加強安全性除了自身加強防范意識外,還要加強攀巖裝備的安全性。二是要加強對攀巖運動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建立,由于攀巖運動進入我國的時間比較短,很多理論和實踐技術體系都不健全,需要進行完善,以便于攀巖運動的規范性教學和運動的可持續性發展。三是要對攀巖運動建立規范準則,尤其是在比賽活動中,要建立相關制度規范。四是加強了攀巖運動的研究水平,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等相關內容,編制成符合現階段要求的攀巖運動教學教材,也能促進攀巖運動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通過研究攀巖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從中了解到了攀巖運動的發展歷史,認識到攀巖運動雖然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追捧,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并認為通過建立攀巖人才后備基地、加強攀巖運動的宣傳力度來消除人們對攀巖運動的誤區、科學合理地提高攀巖運動訓練效率以及加強攀巖運動的科研輔助力度,等手段可以起到改善攀巖運動現狀,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1]劉明星,楊文革,劉小學.我國攀巖運動研究綜述[J].運動,2011(10):53-54.
[2]高峰.對高校攀巖運動員身體素質與專項運動水平的關系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8):101-109.
[3]張春隆,馬和太,韓春遠.我國競技攀巖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4):83-86.
[4]郭偉,解文杰,楊光.攀巖運動基本技術初探[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4):38-40.
[5]龐守青.山東省高校攀巖運動課的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6]高峰.對高校攀巖運動員身體素質與專項運動水平的關系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