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克巍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廣東廣州 510520)
淺析學校體育文化的功能和價值
于克巍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廣東廣州 510520)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學校的體育文化是以培養和開發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意識為基礎,增加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一般學校的體育文化,涉及到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各類體育愛好需求。因此,學校的體育文化是學校建設發展,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和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現代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重點探討學習體育文化的功能和價值。
學校 體育文化 功能 價值
校園文化是以老師和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立體化、多層次的組合整體。而體育文化作為這個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強有力的推進學校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提高學校學生的文化質量,加強學校的體育精神建設,培養學生和教師的終身體育意識,從而促進全民建設計劃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校園環境中,其體育文化包含了文化建設和發展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校園體育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學校所有的師生員工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等活動中所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狹義的校園體育文化是指依據學校師生員工們的體育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三大類,即意識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這三類文化均有助于人們的心理調節,滿足師生員工對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校園體育文化包括體育教學、健身鍛煉、體育競賽、體育表演、道德行為、制度規范等。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催人奮發進取,培養集體觀念,加強組織紀律,協調人際關系,消除精神煩惱,給人愉悅,使人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同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視野,最終達到培養創造精神,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和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目的。
從社會角度審視,體育文化的存在體現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需求和渴望。現在的體育活動已經從單純的肌肉型運動轉變出來,形成了既是鍛煉又能娛樂的體育文化活動,進而實現了人們既能參加又可以觀察的一類比較特別的社會文化現象。在當代,其體育教育和知識文化教育的交匯處衍生出了這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即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整個體育文化系統的一部組成部分,它在學校的體育文化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校園精神是學校體育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一種較深層次的學生群體意識,體現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校園精神可以說是學校群體共同認可的心理特征、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等。學校體育文化作為發展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力量,可以融入到學生和教師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學生是學校體育文化的主體,校園體育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題的,以體育文化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學校體育文化也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對改善大學生的智力結構,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交往,傳承、借鑒人類社會的文明,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開發和培訓在校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能力和體育精神是學習體育文化的主要目的。學校體育文化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為前提,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體育精神是由體育運動所孕育出來的意識形態。它超出了體育運動本身,內化為人類心中的一種信念和追求。
從歷史上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堅持身體鍛煉,到我國鄧亞萍接連摘得世界冠軍的桂冠,到雷諾發展體育事業改變命運的人物事跡當中,都可以反映出他們強烈的體育精神。例如,鄧亞萍有著自身條件的先天不足,但是仍然堅持在體育賽場上,其敢于拼搏的精神感動和鼓舞了世界人民,得到了許多人的贊賞和尊重。而這些體育人物所詮釋的精神文化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鼓勵和支持學生熱愛運動,同時培養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品格。
體育是一種國際語言,人們甚至不需要翻譯、不需要解釋,就可以達到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交流。鍛煉體能、展現健與美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奇跡。體育精神讓人們之間更容易交流溝通,讓合作更廣泛,讓處處出現新的可能性。學校的體育文化包涵了拼搏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品德意志。從現代體育發展由社會勞動生產脫離出來后,人們就在不停的利用體育精神向人類自身的極限發起挑戰,而每一次挑戰的過程,都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這不單是非凡的體力所能達到,因此體育鍛煉也是人們精神力量的一種鍛煉。
然而從現代社會的發展來看,越來越優良的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在改變了廣大學生的身體條件后,也給這些學生當中的很多人帶來了負面影響的東西,例如現在許多學生缺乏對人生目標追求的耐心和信心,也沒有相應的信仰鼓勵他們繼續前進,面對失敗和挫折,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而怨天尤人等,這些缺少精神和理念的人必然容易受到環境優劣的影響而缺乏主觀能動性。根據資料顯示,在現今社會,大概有35%的學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而有25%的學生經常感到迷茫和煩惱,其主要原因來自于學習壓力、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等,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不能夠用正確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實際上校園內的體育競賽或訓練等同于校園體育文化范疇的活動,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品質和不屈不撓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徑。北京大學“山鷹社”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就是因為他們在參與訓練或去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獲得了意志的磨練,才敢直面成功或失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發揚努力拼搏、頑強奮斗的精神,從而形成了對人生目標更加堅定的追求和信念,這不僅僅是依靠學習的文化教育就可以達到的,更是靠學校的體育活動的鍛煉來加以實現。
在學校的體育文化中,競爭精神和公平意識是其文化的主要精神內涵。在所有相關的體育文化活動中,公平都是基礎條件。關于競爭精神和公平意識,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知識,其中一方面是指,體育文化活動參與者需要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具有不畏強者的精神。另一方面,還要求在這個體育競爭活動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公平、公開和公正的道德規范和競爭意識。在這樣的環境倡導下,體育文化活動可以引導和培養一種良好的體育習慣和社會正氣。因此,學習開展體育文化活動,不單單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強壯學生的體魄,更能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勇于拼搏的精神。而通過體育文化洗禮鍛煉出來的人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力量。所以學校建設體育文化活動中,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積極參加小組或個人的體育競技,以達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鍛煉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學校應該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并且從完善學校教育的軟環境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角度,與學校其它校園文化融為一體系統化地建設,以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功能與作用,從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1]李海榮,王志彬.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發展應用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朱志群.探討學生身心健康與學習體育文化之間的關聯[M].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徐向前.探究學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和功能價值[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G807.4
A
2095-2813(2014)04(a)-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