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娟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 610225)
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的大學生班級評價模型
張嬋娟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 610225)
大學生班級評價可以促進班級的良性競爭,推動班級的建設和整體的發展,因此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7個評價因素,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構建判斷矩陣,從而建立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大學生班級評價模型,使班級評價更科學令人信服。
大學生班級 層次分析法 評價因素 大學生班級評價模型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大學生人數增長,同時大學生班級數量也不斷增加。公平合理的大學生班級評價可以提高輔導員和學生工作的積極性[1],也可以使班級揚長避短,促進班級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班級的建設發展。
層次分析法將決策者的經驗和主觀判斷定量化[2],增強了依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將定性與定量有機的結合,尤其適用于評價因素復雜難以量化且缺乏統計數據的情況。
根據文獻資料[3],評價大學生班級的因素很多,每個學大校的側重、文化背景等具體情況有所差別,因此大學生班級的評價因素的選取方案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選取班級規章制度、組織建設、班級紀律、班級文化活動、衛生情況、班級業績和班級及個人獲獎情況這7個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評價因素。
班級業績主要包括班級的課程平均成績,考試通過率,英語四級及計算機二級通過率等。一名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學習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班級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級法學習情況[4],班級成績也是班級良好學風的展現,促進大家積極掌握學習方法,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因此,班級學生成績是評價班級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班級文化活動主要包括宣傳、組織的積極、健康有益和學生們。班級同學通過參加活動,提高同學的思想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班級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鍛煉班級同學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奉獻精神,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
班級組織建設主要包括班委、團支委組織結構健全、人員分配合理[5],班委工作積極認真、責任心強,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學校學院交給的各項任務。班干部是輔導員的助手,是班級工作的主力,優秀的班干部樂于為同學們服務,促進班級的管理井井有條,團結友愛,給班級同學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班級的建設、整體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班級組織建設是評價班級的評價指標。
規章制度是一個班級運行、管理、發展的有力保障,是各項工作的基礎。健全的規章制度便于培養班級同學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同時,規章制度是班級的準則,對班級的有序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級紀律主要包括班級同學的上課的出勤率、班級及班級同學被警告處分的次數等。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是約束個人不良日常行為的保障。良好的班級紀律有益于引導大學生遵守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尊守紀律,使班級管理更加有序,有利于班級的整體發展。因此,班級紀律是評價班級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班級及個人獲獎情況主要包括班集體和個人參加各種大學生各項活動所獲的獎勵,是學生個人素質和班級整體發展情況的最直接的體現,獲獎情況作為評價指標之一,能夠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活動和各種競賽,增強大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衛生情況主要包括教室衛生和寢室衛生。寢室教室是同學們經常所在之地,良好的衛生狀況、干凈舒適的環境有益與班級同學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便于個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作風,并且有利于班級同學以后健康地成長,因此班級衛生情況是評級班級的一個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本文選取的7個評價因素是客觀合理的,具有代表性和實際意義。
根據選取的評價因子,建立遞階層次結構為(圖1)。

圖1 遞階層次結構

表1 各因素的權重
以大學生班級的綜合水平為評價目標,依據Saaty等人提出的1—9比較尺度[6],同時可以根據文獻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專家法等對評價因子進行兩兩比較建立成對比較矩陣也稱判斷矩陣。
因每個學校的側重點、發展狀況等自身具體情況不同,判斷矩陣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本文根據訪談和調查,采用的判斷矩陣為

根據確定判斷矩陣,計算權向量并作一致性檢驗。首先,一致性指標為
其中λmax是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然后,查找相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為RI。一般情況下,通常采用Saaty給出的RI的值為標準,當n=7時,
最后,依據隨機一致性比率公式

當小于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然后對特征向量做歸一化處理,得到特征向量即權向量,否則需要重新調整判斷矩陣。
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到本文采用的判斷因素的權重請見(表1)。
根據所計算各評價因素的權重,可以參考學校的學生管理手冊,通過調查問卷法、專家法等得到每個班級的各評價因素的量化分數,然后利用下面公式得到每個班級的最后得分,第i個因素的量化得分×第i個 因素的權重。。
其中i=1,2…7。
最后根據分數排序,從而對大學生班級進行評價。
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的大學生班級評價模型,改進了以往憑經驗評價班級,一定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相對傳統的評價更科學客觀,評價結果更可靠令人信服,促進班級之間的公平良性競爭,有利于班級的積極向上的發展。
[1]覃吉春.基于績效管理的先進班級評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
[2]羅萬成.大學生數學模型案例精選[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邵曉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職班級評價模型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4]姜晴,翟堯,劉悅.一般本科先進班級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
[5]任碧芳,劉艷明.高職院校班級管理評價機制初探[J].咸寧學院學報,2011.04.
[6]侯進軍,譚敏,肖艷清等.數學建模方法與應用[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