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軍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生態環境優美,屬于典型的低丘陵地區,境內山林土地資源豐富、無污染。蔬菜一直是該鎮的傳統產業,很多農戶常年在蘇錫等地種菜為生,但一直沒有形成規模。2010年,該鎮開始規劃建設蔬菜產業園區,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了當地蔬菜產業的長足發展,帶動了一方農民致富。但在技術、資金、銷售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瓶頸,迫切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以研究解決
產業園區目前投資業主以溧水蘇湘蔬果專業合作社、南京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南京群發蔬菜專業合作社等為主體,承擔項目的開發和管理,總注冊資本8 600萬元。園區主要發展鋼架大棚,鼓勵發展智能溫室、連棟大棚,大力推廣防蟲網、遮陽網、噴(滴)灌等設施。目前,蔬菜種植面積約400 hm2,已完成投資5 600多萬元,新建設施蔬菜鋼架大棚200多hm2,節水噴灌面積達233.3 hm2,年產蔬菜18 000 t以上,產值5 000萬元;主要蔬菜品種有精選黃嫩西芹、黑驃茄子、博士青椒、華王系列青菜等數十個品種,深受市民喜愛。
入駐和鳳蔬菜產業園區的蔬菜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新技術推廣示范、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中,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已擁有社員139名,種植設施蔬菜66.7多hm2,蔬菜直接銷售收入達1 600萬元。農戶每年可以獲得1 200元/667 m2的年度股金分紅,周邊沒有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土地流轉租金一般為700元/667 m2,同時,入社農戶可以優先到合作社務工,每年可獲得2萬~3萬元的工資性收入。華成合作社常年安置家鄉農民140多人就業,臨時用工210多人,平均月工資2 000~3 500元。蘇湘基地2013年銷售額可達1 000多萬元,帶動30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
園區先后示范推廣芹菜高效種植模式、大棚伏芹菜栽培模式、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等,提高了蔬菜的品質和口感,提前了上市時間,確保了蔬菜能賣個好價錢。
園區內的華成、蘇湘、群發、潤農果蔬等合作社大都采取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方式,從源頭開始把關,保證了農產品在流出市場時的質量和安全。蔬菜除了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外,大都銷往蘇錫常寧等大都市。銷售方式包括食堂配送、市場營銷、禮品菜配送。其中,蘇湘2013年已和上海寶鋼、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廣電集團、南京報業集團等成功簽約,每天保證供應1.5萬人的蔬菜用量;華成即將開拓宅配送業務,進一步拓展銷路。
當前由于物價上漲,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價格等上升,帶來了種植成本過高。據調查,生產667 m2番茄的成本為:種苗費130元、化肥費230元、農業費300元、農家肥330元、農膜費600元、機械作業費80元、排灌費100元、燃料動力費110元、工具材料費170元、固定資產折舊費170元、管理費90元、銷售費1 050元、雇工費用4 000元、土地租金600元,每667 m2成本7 995元,折合番茄成本價為1.78元/kg,而批發銷售價格為3元/kg。同樣,經過測算,青椒每667 m2產量約2 400 kg,每667 m2成本4 485元,成本價為1.8元/kg;甘藍每667 m2產量約為4 800 kg,每667 m2成本3 900元,成本價為0.8元/kg,市場價為 1.2元/kg;茄子每 667 m2產量約為3 200 kg,每667 m2成本5 130元,成本價為1.6元/kg,市場價3元/kg。這些都從根本上決定了蔬菜產業為微利行業。
由于種菜農戶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信息、新技術的能力不強,導致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種菜水平上。因此,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技術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農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的項目,都需要資金支持。企業需要融資,但農業企業沒有可供擔保的固定資產,加上利潤低,承擔不了高額的銀行利息,所以只能望錢興嘆。
蔬菜產業受市場、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前幾年的大白菜爛市;2011年受日本核輻射影響,萵苣滯銷,教訓可謂深刻。因此,擴大銷售渠道,不讓菜農因豐產而減收顯得尤為關鍵。
由于技術、生產條件等方面的制約,園區企業蔬菜保鮮、加工能力明顯滯后。由于沒有加工儲藏設備、車間,蔬菜銷售只能“靠天幫忙”。遇到重特大自然災害,蔬菜只能白白丟掉,菜農就會損失慘重。
園區區域西面緊臨寧高公路(123省道),近似長方形地塊,規劃占地面積約為766.7 hm2,新增設施蔬菜面積366.7 hm2,區域位于孔鎮、烏飛塘、中楊等村,重點發展鋼架大棚,鼓勵發展智能溫室、連棟大棚,大力推廣防蟲網、遮陽網、噴(滴)灌等輔助設施,重點生產葉菜、高檔蔬菜、精品瓜果等,為名特優果蔬展示館和蔬菜加工配送區常年提供多種特色蔬菜,另外還具有觀賞、科普、展示、示范等功能。
主要設置名特優果蔬展示館(智能溫室)和名特優果蔬生產大棚,面積13.3 hm2。主要種植砍瓜、紅板栗南瓜、巨型大南瓜、蒲公英、蛇瓜、菊花腦、紫葉蘇、紫葉生菜、洋薊、球莖茴香、抱子甘藍、紫背天葵等特色蔬菜,具有觀賞、科普、展示等功能,可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由2個連棟大棚組成,面積6.7 hm2。通過有機基質穴盤育苗、營養塊育苗、溫光水肥自動調控、配方施肥等技術手段,進行名特優蔬菜新品種及地方特色蔬菜品種的種苗繁育。
主要由8 m寬標準的蔬菜鋼架大棚組成,面積266.7 hm2,其中有機蔬菜面積133.3 hm2,創建2個省級蔬菜標準園,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是葉菜類、茄果類、瓜類,甘藍、西蘭花等。以沼液和沼渣作為蔬菜生產用有機肥料。
規劃在蔬菜大棚東側種植約33.3 hm2綠化苗木。
該項目主要規劃在園區東北部,面積66.7 hm2,包括糧菜兼用、菜果兼用、觀賞蔬菜、菜藥兼用、花菜兼用等,如甘薯類(迷你甘薯、紫甘薯、水果型甘薯、葉菜型甘薯等)、玉米類(江南花糯、糯玉米、紫玉米、水果玉米)、水果椒、水果蘿卜等。
位于和鳳123省道東側,條帶狀分布,面積約為13.3 hm2,主要規劃設置蔬果冷庫、蔬果保鮮、蔬菜精加工、蔬菜粗加工、蔬菜配送、果脯加工、果汁加工等項目,在南京、無錫等城市設立蔬菜直銷點5個。在園區內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設施,加強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的銜接,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為周邊城市提供時新蔬菜產品,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高起點、高標準的蔬菜產業園區建成后,所有產業項目及新農村建設將得到充分發展,不僅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而且還造就一代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改善生活質量。為此,區鎮各有關部門必須通力協作,為蔬菜產業園區的提升發展開辟綠色通道。
加強對菜農的技術培訓,關鍵要和大專院校、省市農業科研院所加強對接,使新技術、新品種能及時送到基地、農戶,推廣運用、發揮效益,讓科學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生產力。蔬菜生產中,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分關鍵,有關部門要經常對菜農進行生物農藥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源頭上加以管控。
園區要擴大,產業要發展,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其中,2013年華成蔬菜合作社將建設園區內循環水泥路、主蓄水池四周護坡硬質化及中心溝護坡硬質化、東擴6.7 hm28332鋼架大棚建設項目、北擴13.3 hm2連片防蟲網及噴滴灌建設項目等,所需資金約為800多萬元。這些都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以協調,給予支持,以利于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專業人才的支撐。和鳳蔬菜產業園區由于遠離集鎮,生活娛樂設施匱乏,難以吸引農業專業人才加盟。華成蔬菜合作社已招聘數名外地大學畢業生,蘇湘基地也急需引進營銷、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有關部門要積極和省內外的大專院校聯系,向應往屆大學生推介園區企業;同時,在人才的引進、待遇、發展空間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讓人才能引得來、留得住。
全面禁止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特別是南京市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42種農藥;積極推廣低毒、低殘留特別是生物農藥的使用;采用防蟲網栽培葉菜類蔬菜,以減少蟲害的為害;采用清潔安全生產技術,推行物理、農業、生物等綜合防治技術;遵循科學的用藥原則,掌握正確的施藥技術,嚴格執行用藥安全間隔期,以確保產地蔬菜的質量安全。
其次要嚴格執行蔬菜生產記錄制度,整個園區的蔬菜生產要建立蔬菜生產記錄檔案,如實記載下列事項: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獲的日期。實行動態長效管理,也便于實行蔬菜質量安全追溯機制。
華成合作社在鞏固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下一步將著重對接超市,計劃開辟宅配送、網上銷售等新業務;蘇湘基地也將在南京等地開設直銷店。有關部門要幫助他們進一步開拓外省外市銷售市場,形成較為完善的銷售網絡。同時,協調上級有關部門,在農產品進城車輛、銷售地點等方面給予照顧。
蔬菜產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政策,在基礎設施建設、栽培設施、保鮮加工、規模化育苗(種)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顯得尤為重要。
[1]劉本文.新設施蔬菜園區與管理存在問題分析[J].現代農業科學,2010(24):140-141.
[2]王鐵芳,郭吉山,朱訓永,等.雄州街道蔬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上海蔬菜,2010(3):11-13.
[3]陳永紅.試談南京蔬菜產業的轉型發展[J].南京農業,2011(3):16-18.
[4]吳華兵,季國軍,徐生等.南京市現代蔬菜園區發展與對策研究[J].南京農業,2011(3):22-23.
[5]陸從萍,朱訓永.南京市六合區蔬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探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1(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