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粉
甲狀腺癌為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 約占全身惡性腫瘤1%, 其主要的治療手段為外科手術。科學合理的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預防并發癥的認知能力, 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1]。作者對本科45例甲狀腺癌患者圍術期護理措施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甲狀腺癌患者, 男12例, 女33例, 年齡最小38歲, 最大62歲, 其中乳頭狀癌33例, 濾泡狀癌8例, 髓樣癌4例。
1.2 手術方法 分別根據病理分型和病變分期不同行患側腺葉加峽部切除術或甲狀腺全切除術, 其中6例加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
45例患者均安全通過手術治療, 其中1例并發喉返神經輕度損傷致聲音嘶啞, 1例喉上神經(內支)損傷致飲水嗆咳,1例甲狀旁腺輕度受損致口唇麻木, 經理療和對癥處理后,功能逐漸恢復, 均痊愈出院。
3.1 全面而準確的評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 護士要主動展開護患溝通, 詢問病史和主要不適, 了解本次就診原因, 關注現有的輔助檢查報告單。通過交流, 對患者的疾病性質、病情進展、心理特征、社會支持情況以及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程度有初步了解, 盡快做出全面而準確的護理評估, 便于實施下一步護理計劃。
3.2 因人而異實施心理護理 圍術期患者若能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 可以有效地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 降低手術風險度。護士要認真傾聽患者對疾病的感受、認知以及對手術的態度, 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惑、疏導和支持, 使患者對手術及麻醉知識基本了解, 打消恐懼心理, 提高對手術和治療的依從性[2]。注意說話要通俗易懂, 語氣親切柔和, 充滿人文關懷。
3.3 術前適應性訓練 讓患者了解術中體位, 提前進行適應性訓練——將軟枕墊于肩部, 保持頭低、頸過伸位, 以利于術中手術野的暴露。
3.4 指導患者深呼吸, 掌握有效咳嗽及排痰的方法。
3.5 皮膚準備 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環節, 備皮范圍——上至唇下, 下至乳頭水平線, 兩側到斜方肌前緣[3]。
3.6 協助完善各項輔助檢查 重點關注T3、T4、TSH及頸部淋巴結B超、胸部及骨骼攝片、頸椎正側位片等檢查結果,必要時做喉鏡檢查以了解聲帶功能, 全面評估患者。
3.7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增強營養, 提高手術的耐受力。
3.8 術前準備 禁煙酒,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保持口腔清潔,術前酌情給予鎮靜劑, 以保證充分睡眠;患者術前12 h禁食,6 h禁飲, 以防麻醉或術中嘔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1 體位護理 患者回病室后暫取平臥位, 待全身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頸部放置冰塊,預防切口出血。協助患者保持頭頸部于舒適體位, 枕部頭發平散, 在改變臥位、起身和咳嗽時可用手固定頸部, 以減少震動和保持舒適。
4.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持續低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平穩, 連接好心電監護,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特別是血氧飽和度的監測。注意保持病室安靜, 溫度、濕度適宜。
4.3 呼吸道管理 術后48 h常規于患者床旁放置無菌氣管切開包及吸痰裝置, 以備急用。保持呼吸道通暢, 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和咳痰。由于手術創傷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的影響, 早期患者一般感咽喉、頸部傷口疼痛, 不敢咳嗽, 并且咽部發干, 痰液黏稠, 不易咳出, 應及時給予霧化吸入[4], 用手保護切口, 協助叩背, 促進痰液排出, 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
4.4 飲食護理 術后麻醉清醒后, 囑患者可少量飲水(為溫涼開水), 如無不適, 可進少量溫或涼流食, 禁忌過熱, 以免誘發手術部位血管擴張, 加重創口滲血;適當限制肉類、蛋類等含磷較高食品的攝人, 多喝牛奶、豆漿、新鮮果汁, 以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 有利于切口盡早愈合;術后多食海帶、紫菜補碘, 對疾病預后都有益處。忌油膩(如肥肉、牛羊肉等)、易致過敏(如:蝦、蟹等)、辛辣刺激(如生蔥、生姜、生蒜、辣椒等)、生硬(如米飯、水果)、油炸、燒烤食品, 絕對禁煙禁酒。留心觀察進食后不適癥狀:飲水或進食嗆咳, 多為喉上神經內支損傷, 護士宜勸慰患者不要緊張,協助患者坐起慢慢進食, 進一些糊狀食物, 必要時改流食為半流食, 細嚼慢咽, 防止誤吸, 數日后多能恢復。
4.5 注意觀察切口出血情況 術后出血多發生在術后48 h內[5], 主要由于術中止血不徹底或因結扎線滑脫等因素引起。注意保持頸部水平位置, 避免后仰或前屈過度影響正常傷口愈合。保持引流管通暢, 有效負壓吸引, 妥善固定, 預防脫落,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質、量。注意切口處敷料有無滲血、滲液, 如有潮濕, 應及時通知醫師換藥。嚴密觀察頸部是否迅速腫脹增大, 如引流出血多而快, 患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 應立即通知醫生積極搶救。術后咳嗽、嘔吐、過頻活動或談話是出血的誘因, 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 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嘔吐進行相應處理, 限制或減少探視, 早期讓患者盡量使用手勢或書寫等方法溝通, 以減少出血現象的發生。
4.6 并發癥觀察和護理 甲狀腺解剖復雜、血供豐富、重要血管神經密布, 且甲狀腺癌根治術創傷大、術后病情多變,易發生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如:嚴重的呼吸困難和窒息、損傷喉返神經引起的聲音嘶啞、損傷喉上神經引起的飲水嗆咳、誤傷甲狀旁腺引起手足抽搐等, 所以護士要在術后第一時間鼓勵患者發音, 觀察有無聲音嘶啞、聲音低沉、發音困難、呼吸困難等異常現象, 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及早報告醫師給予對癥處理;告知患者, 如果出現面部、口唇周圍和手、足針刺和麻木感, 屬于低鈣抽搐現象, 必須及時反饋, 以便盡早采取預防和急救措施。
4.7 功能鍛煉 甲狀腺癌根治術患者, 手術范圍較大, 創傷恢復后局部會出現粘連, 表現為頸部肌肉僵硬、瘢痕攣縮、嚴重者出現患側肩部肌肉萎縮和肩下垂等不良反應, 必須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后2周內要保持患肢高于健肢, 以糾正肩下垂的趨勢。恢復肩部、頸部肌肉功能的康復訓練, 要在術后1周開始, 出院后至少堅持3個月。
4.8 出院指導 應遵醫囑堅持服用甲狀腺素制劑, 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腫瘤復發, 切忌自行停藥或擅自減量, 門診定期復查頸部B超、肺部和甲狀腺功能等, 若發現結節、腫塊或異常應及時就診。
通過對45例甲狀腺癌患者規范實施圍手術期護理, 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增加, 治療的依從性明顯提升, 手術并發癥逐漸減少, 成功率明顯提高, 患者滿意度逐年提升, 進一步增強了護士的職業成就感。
總之, 全面而科學地實施圍術期護理, 是甲狀腺癌患者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1]李進義, 王存川, 潘運龍, 等.1200例完全腔鏡甲狀腺手術及術中煙霧處理技術的運用.暨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33(2):180-182.
[2]孔艷玲.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及實施要點.中國社區醫師, 2010,12(230):146.
[3]薛富善, 袁鳳華.圍手術期護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106.
[4]劉卓民.腹腔鏡與開放性甲狀腺手術的比較分析.中國醫學工程, 2012, 20(6):94-95.
[5]李樂之, 路潛.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248.